未成年人社会教育

2020-09-10 13:23黄振伟
客联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教育问题对策

黄振伟

【摘 要】未成年人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塑造着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对于青少年,特别是对低龄少年的思想观念以及本土文化的认同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经过调研与实践发现,当代少年对于“红色文化”、“本土文化”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表现出认识较低、了解片面的情况。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不协调是制约当前未成年人教育的关键所在。特别是社会教育没有体现其积极正面的意义,这也是导致未成年人整体思想水平和文化缺失的重要原因。少年一代作为国家建设未来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养成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未成年人教育;社会教育;教育问题;对策

一、进行社会教育的必要性、优势和意义

(一)必要性

社会教育相较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着不一样的角度与形式,社会教育的形式往往是起引导作用,而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进行表达。所以,无论是社会风气的导向还是网络舆论的导向,都会对思想不够成熟的未成年人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会伴随未成年人一生的发展。社会教育的教育形式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式的培养、塑造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取向,是以身试教,区别于课堂或者家庭的以身说教的形式。且通过调研发现,少年期培养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80%是来自于身教而非言传,就影响力而言,社会对于个体的影响远超于来自家庭和学校对个体的影响。

(二)优势

1.丰富的资源优势

无论是社会导向或是互联网都是属于社会教育的的途径和方式,只有适当运用社会这一把双刃剑,才能对少年一代起好带头引领作用。17世纪, 约翰·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就提出了“白板理论”,认为新生婴儿就像一块白板,其生活的经历将他在生活中的变化记录在这块白板上。他们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取向和社会化过程是在不断模仿和教化中逐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合理正当的利用社会资源,如:网络资源、社会人文、物质于非物资遗产,将对未成年人教育产生重要意义。

2.广大的人口资源

未成年人的性格道德的养成,一方面源于学校老师、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影响,但更多的影响来自于其身处的社会范围内的行为方式。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响则响清,形正则影直。”社会的当前状态直接反映在未成年人身上,同样的从少年的行为方式中也能看到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群众的素质水平。当真正做好社会群众的思想工作,以全社会的力量带动下一代,那么社会教育才会是真正的成功,真正实现它应有的价值。

(三)意义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社会教育相较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社会教育的进行有意义与无意义间有较强的分界线。每一个人都不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生活,全体未成年人同样身处于社会,社会教育的教育对象是面对全体未成年人,教育覆盖面积远远广于其他两种形式的教育。其教育的成果将通过多数的孩子的行为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2.协调家庭、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弥补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全面、不协调,社会就是一个特殊的“课堂”。未成年人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所学到的是部分的知识,并非是全部的知识。个体只有经历社会后,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和事物,不断学习、成长,方可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这才是社会教育的意义所在。社会教育通过营造有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构建社会教育平台,引领未成年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同时社会教育也要配合学校和家庭教育,并为之提供良好的服务。在“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社会教育所扮演的是“平台”和“依托”角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促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同步运行,形成了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模式。

二、未成年人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在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随之带来的也有不少隐患。现代生活中,人与互联网就像是鱼离不开水一样,人们每天都生活在被互联网包裹的世界下,在成年人尚不能理智的处理生活与互联网的情况下,未成年人更不可能主动的处理好互联网与自身的关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个别不良网络将未成年人当作自己牟利的主要工具,对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产出极大的威胁,甚至未成年人还可能受到来自居心不良的其他国家的荼毒。这些都直接对未成年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将有可能伴随其一生的发展,影响国家下一代的建设。据相关调查研究表示,无论是从长期来看,还是从即时效果来说,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都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都远超对于成年人的影响。

(二)社会组织培养

团队通过对十堰市老营社区的调研和实践发现,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儿童社区教育,满足了社区儿童的学习需求、娱乐需求、人际交往需求等,解决了部分家庭知识水平较低,辅导孩子学习困难的问题,弥补了家庭教育缺失的短板以及学校教育的不足。这不仅增强了社区的活力,也让未成年人得到了更好的知识培养。同时,社区居委会积极鼓励、引导志愿组织进入社区,加强对社区儿童价值观念、行為方式、思维方式的培养。志愿组织介入社区未成年人教育不仅推动了社区文化的良性发展,提升了志愿者组织的专业性,也为大范围开展未成年人帮扶做好了准备,深度挖掘社区未成年人教育资源。

但是,在团队实践过程中同样也发现了不小问题。以十堰市武当文化为例,武当文化作为十堰市的标志性文化,然而在调研中发现,武当文化在未成年人中却并未起到其应有的积极引导作用。武当文化作为在中国大地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当代少年却逐渐将其遗忘。这一方面是因为当下互联网的“快餐文化”挤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政府组织及社会组织的不重视导致的。一种文化传承至今,自有其生长发育之道,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以及学习的意义,但若是失去未成年人这一学习主体,那么文化又如何称之为文化呢?

三、问题解决方式

(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协调统一

建立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体系。以丰富的社会资源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充分发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合以及互动作用。如果说学校是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那么社会将是一个规范“社会人”价值取向、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场所。在三种教育体系的教育能力和覆盖范围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融合,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对个体成长的积极影响,尽量剔除或削弱消极因素的影响,让“三位一体”化教育模式更好的形成。

以本团队实践内容为例,团队在社区开展了为期12天的夏令营,通过12天的陪伴让该社区的20余名儿童在思想上、学习上均有所提升,发挥了社会教育的一部分职责。在这12天的时间内,团队先后进行了“红色主义教育”、“安全教育”、“传承本土文化教育”等等活动,真正将有益的思想带到未成年人的身边,并以团队的良好素质与纪律规范未成年人的言行举止,做好带头作用。

团队以实践活动尝试社会教育实施的可行性,以持续的新闻报道宣传实践成果,并期望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关注未成年人社会教育这一课题。

(二)让教育回归生活

社会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未成年人最好的“教师”。社会教育的使命在于全面培养个人能力,培养个人如何成为有用的人才,培养未成年人如何担当时代大任。社会教育属于无主题、全方位、有目的的培养。无主题在于社会的各种动向都在塑造着个体的“个性”;全方位在于社会教育个体如何正确融入社会,如何在社会中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其目的在于社会教育培养的是个体的全面发展,有别于各类学校教育。让教育回归生活,就是需要营造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形态,让社会教育的主体扎根生活、贴近生活,从此改变未成年人的教育现状。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将知识点融入到活动过程中,做到了将文字学习立体化,在玩耍中学习,做到了“以玩促学”的活动方式,使得文字知识不再枯燥。

(三)文化熏陶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氛围对一个人影响往往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时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行为。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以遍地开花的本土文化教育当地少年,锻炼其脾气秉性;以坚忍不拔的“红色文化”培养当代少年,锤炼其品格修为;以五千年绵延不息的传统文化,改变其性格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的文化。要着眼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组织开展经常性、多样性文化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参与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愉悦身心,感受“红色文化”、“本土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熏陶中健康快乐成长。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积极与当地组织取得联系,如“武当博物馆”,将夏令营带入博物馆,让本土文化走进未成年人的生活。

四、后记

筆者不奢望本篇文章通过一次简单的调研就能穷尽“未成年人教育”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而且给出尽善尽美的对策。但期望通过此次调研和实践发掘社区教育的潜力,发现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粗鄙的见解与建议,希望为同样关注未成年人教育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带去一些思考和启迪。

未成年人教育功在当下,利在未来。新一代青年人即将扛起时代大旗,但也不能忘记教好下一代的未成年人,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教育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