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的疗效是肯定的吗?

2020-09-10 07:22贺宇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脑损伤颅脑显著性

贺宇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日常生活中的急性脑损伤并不少见,亚低温是临床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方式,但有关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损伤疗效怎样,是否确切,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通过临床效样本的研究结果可以知道,采用诱导低温的方式为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对临床预后进行改善,但无法获得确定的治疗效果。正因为如此,很多医院进行了多中心临床实验,其目的就是为了探讨低温和正常体温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作用如何。

选择的实验样本是介于17-68岁间的闭合性头部损伤昏迷的病人,共计100例,其中的50例接受低温治疗,温度为33℃,选择体表降温的方式,在伤后6h内开始治疗,维持治疗时间为两天,或者在正常体温得以维持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另外的50例接受亚低温治疗,半年后测定功能状态。在平均年龄、损伤类型、严重程度上两个组别没有任何差异。低体温治疗的这组患者,伤后至达到33℃目的体温的平均用时是(8.5±2.9)h。如果出现了严重神经功能缺失、植物状态或者死亡的情況,则可判定为预后不良。对比两个组预后不良或者死亡的病例,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预后不良者集中在≥45岁的患者中,相比于接受常温治疗的那组患者,接受低体温治疗的患者预后不良者更多,但死亡率更低。住院过程中,低体温组中≥45岁的患者,其并发症持续的时间长。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亚低温治疗的确有利于降低颅内高压,但对预后的作用不大。国内外临床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时应用轻低温与中度低温的治疗方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时就开始了,全世界在这个时间段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如果从临床结果上看,亚低温治疗的疗效的确比较理想,且治疗期间没有出现凝血系统、心脏并发症。可是以上提及的临床案例主要是以个案的方式进行研究的,科学有效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还未开展。所以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类疾病的是否产生了疗效还没有确切的定论,深入进行分析和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临床已有科学性的研究证实脑损伤类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亚低温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行,此时医学界对此种治疗方法给予了高度关注,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性研究,最后指出,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伤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以上分析和研究报道都对亚低温治疗给予了肯定,亚低温治疗方法在大多数医院已经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工作中。

亚低温治疗具体分为轻度(33℃-35℃)、中度深度(28℃-32℃)、深度(17℃-27℃)、超深温(<16℃)四个标准,其中前两个标准在临床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且可以取得显著性成效,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亚低温治疗逐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展,并且至今临床都在延续使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适用于32℃-35℃的低温治疗。

近年来随着不断提高的医疗水平,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对亚低温疗法提出了质疑,这掀起了临床深入性、系统性分析亚低温法的浪潮,尤其是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各种前瞻性分析越来越多。以分组实验对照组的方式进行研究,选择的病例是重型颅脑损伤伴颅内高压者,分成两个组,各自的方法是维持正常体温的治疗、亚低温治疗,最后的结果发现,接受亚低温治疗的病例,其生存率比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的病例更高。不仅如此,诸如此类的临床实验对照组在很多国家都得到了开展,结果大同小异,这充分证明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其对病情康复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术后1年通过回访患者,结果同样是接受亚低温治疗者的恢复良好率更高。

低温治疗法应用于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医学界始终给予了高度关注,特别是当今社会,有关此法的临床疗效,备受临床肯定和青睐。某国外大学医学院进行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低温治疗的相关研究和对比,所有的病例都是在伤后10h内接受治疗,经过24h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其颅内压在24h内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能够让颅内高压显著性的降低,连续进行一年半的随访后,接受低温治疗的患者,其具有较高的恢复良好率,相比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优势更为明显。另有文献报道,接受常规治疗的急性脑损伤患者,其癫痫发生率比接受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更高,这说明开展亚低温治疗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可有效保证安全性。而这些研究结果,再次对急性脑损伤治疗中亚低温的疗效和应用效果给予了肯定。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数据等可以知道,急性脑损伤治疗中亚低温不仅可以取得显著性成效,还可以起到脑保护功效,且治疗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副作用极低,所以值得广泛性地应用于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特别是脑干损伤、重度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严重脑水肿等患者,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损伤需要注意的问题有:第一,以上研究都是在具有完善医疗设备的场所进行的,低温治疗的同时还与呼吸和辅助呼吸机、半导体降温毯、即送冬眠合剂等各种药剂或设备进行了配合,无论是涉及到的药物还是设备,都是非常昂贵的,所以如果是小型医院,基本上无法满足以上条件,推广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考察医院是否具备开展亚低温治疗的医疗条件;第二,严重脑损伤患者往往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亚低温疗法治疗期间需要保证患者是呼吸顺畅的状态,以免发生肺部病症;第三,目前国内外对亚低温治疗时程还没有统一标准,医疗人员觉得最为合适的亚低温治疗时间应该是24-28h,而其他人觉得最为合适的时间应该是7-14d、2-14d内,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决定治疗时间,倘若患者是严重的颅内损伤,需要酌情将治疗时程延缓;第四,急性脑损伤的治疗需要从不同环节进行,且治疗过程中会应用到综合性治疗技术,并非全部是亚低温治疗,早期抢救环节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时间,所以选择亚低温治疗时需要配合医疗护理。

综合上述分析,亚低温治疗在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取得显著性的成效,且基本上没有副作用、安全可行,帮助患者在8h内将体温恢复至33℃,尽管对预后无益,但治疗效果却备受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青睐和认可,所以这种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性推广。

猜你喜欢
脑损伤颅脑显著性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蒙药嘎日迪-13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研究*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哪些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