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0-09-10 06:23沈玲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沈玲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感染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用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的患者60名,根据是否在其临床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结合护理工作满意度、SDA、SAS等具体参考值进行对比。结果:在接受实验的60名患者中,患者对于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自身的SDA、SAS等评分,研究组的结果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可预防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不良情绪的出现,可在今后感染科护理中继续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感染科;干预措施;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感染科为医院内高风险的传染性疾病感染区,患者在自身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上长期处于高危感染区内,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不仅是患者本人甚至医护人员也易产生如焦虑、抑郁等系列不良情绪[1],严重影响其治疗方案效果的发挥及患者的愈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的医学模式也正在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此背景下如果护理人员忽视了患者心理状态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不利于护理工作的改善[2]。因此实验选用感染科患者60名,在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添入心理护理,探讨心理护理在感染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的患者60名,根据是否在其临床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实验60名受选者内男性32名,女性28名,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35.3±2.8)岁;患者均无其他系统功能如心脏、肾脏、血压、消化疾病及精神异常情况;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期间在科室内的研究内容、研究参与要求以及目的均表示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符合对比要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1)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住院期间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手段进行充分告知,包括其治疗方法、使用时间、持续效果乃至临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2)日常增强同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关注患者在住院期间内情绪的动态变化,及时识别患者的包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耐心解答患者日常的疑虑;(3)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包括呼吸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冥想疗法等简单的放松训练,使得患者能够在住院期间逐渐学会自我放松,同时为患者营造最舒适放松的感染科病室环境;(4)对照组:对于出现严重抑郁、焦虑、躁狂、失眠等不良心理状态的患者可使用必要的对症治疗精神类药物。

对照组:护理人员仅按患者所感染疾病的诊疗方案和护理要求进行日常医护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制作问卷,其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其满意度越高(其中,小于60分表示十分不满意,60-80分表示满意,80-90分表示较满意,大于90分表示十分满意)。实验选择了参照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实施腕踝针镇痛法后的乳腺脓肿患者心理状态和具体感受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分析,(x±s)表示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受治疗后个体感受计数等资料,通过t检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通过x2检测,如果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60例患者施术后满意度情况对比

向患者发放、完成调查问卷完成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显示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分组对比60例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实验组参考SAS及SDA量表,对是否实施心理护理等相关护理后的患者进行简单的心理评估,可见研究组SAS、SD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3 讨论

为探究心理护理对感染科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我科选取了符合要求的住院患者60名,根据是否在其临床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通过向患者发放、完成调查问卷完成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参考SAS及SDA量表对实施心理护理等相关护理后的患者进行简单的心理评估,结合护理工作满意度、SDA、SAS等具体参考值对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综合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后心理状态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疗法证实在感染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前预防乃至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机率,稳定患者患病及接受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护理方法,并尝试将心理护理疗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使其成为常规护理的一部分,使心理护理常规化、日常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蔡冠平.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与职业防护[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25.

[2]張美春,陶慧,刘丹,刘莹,金瑞,刘亚斐.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2):90-93.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