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在青光眼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09-10 06:23周雪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术后护理青光眼

周雪

【摘要】目的:观察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在青光眼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实验7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接收,基于双模拟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9例)和观察组(眼球按摩护理,39例),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天、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较小(t=0.649、0.719;P=0.518、0.475);术后3个月,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t=9.444;P=0.000);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94.87%)比对照组(58.97%)高,差异显著(x2=15.517;P=0.000)。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后护理期间,结合眼球按摩护理,除合理控制血压外,有助于功能型滤过泡出现率提高,值得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术后护理;眼球按摩护理;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青光眼是眼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危害性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青光眼患病率是1-6%,其已经发展成为导致人类失明的一种疾病,疾病发作期间仅有23小时至49小时,其容易造成患者在短时间内彻底失明,同时合并呕吐、头痛及恶心等临床病症,对患者日常活动造成显著影响[1],基于此,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就青光眼患者术后行眼球按摩护理效果进行探析,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实验7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接收,基于双模拟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20例和19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67岁和32岁(50.36±5.84)岁;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22例和17例;年龄最大、最小分别是65岁和30岁(50.29±5.79)岁;组间基线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告知患者合理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卧床休息时间控制在1天至2天,告诉患者起床时,确保动作轻柔,防止跌倒现象的出现。叮嘱患者合理饮食,增加易消化、清淡食物的摄入,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水果蔬菜,避免便秘的发生。保持乐观、平稳心态,禁止情绪过多波动。对术后眼部纱布固定状况监测,包括松紧度,禁止用力触碰眼部。术后1日,遵医嘱更换药物,并滴注眼药水,从而缓解炎症,对感染状况合理控制。术后患者很容易出现滤过泡形成不良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关注,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眼球按摩护理。详情如下:通常情况下,在术后无出血指征、形成前房、眼压超过10mmHg时,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让眼球向视线下方看,在换着上眼睑部位放置护士拇指并于眼球紧挨,于滤过泡旁边利用合适力量对眼球压迫,持续按压2秒,停留3秒,该动作持续1个周期,对眼压是否下降观察,同按摩前相比,滤过泡隆起显著,在前房出现变浅现象后停止操作。术后第3日开始进行眼球按摩,每日两次,每次进行大约5个周期,术后第4日,增加眼球按摩频率,并告知患者每日进行2次,每个动作进行15个周期,术后第5日,按摩次数增加1次,进行30个周期,按摩7日。加强对护理期间操作力度,也就是让患者眼球感受到压力。为患者出院后眼球按摩进行指导,介绍按摩注意事項,防止不合理按摩导致并发症。护理人员眼球按摩前,应加强对眼前房状态的关注,并对是否出现出血现象观察,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协助其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束按摩后,告知患者多休息,出院后,坚持继续按摩,分别于晚间睡眠前开展,定期随访,并告知患者复查,以便对患者眼压状况及时了解。

1.3 观察指标

对3天、2周、3个月眼压变化状况、功能型滤过泡状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实验结果准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检验;两组对比经P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状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天和2周眼压差异较小(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具体如下表1。

2.2 功能型滤过泡状况

对照组中,23例出现功能型滤过泡,发生率是58.97%;观察组中,37例出现功能型滤过泡,发生率是94.87%;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x2=15.517;P=0.000)

3 讨论

青光眼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一种致盲眼部疾病,通过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手术治疗后,患者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而早期眼球按摩与手术成功存在紧密联系,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及早实施眼球按摩护理,有助于功能型滤过提高,长时间按摩可避免瘢痕现象的发生,确保眼部滤过畅通,并对眼压合理控制,促进手术成功率提高[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眼球按摩技能,并进行培训,规范护理人员操作,使其可以熟练掌握相关内容,术后眼球按摩期间,将准备工作做好,并根据步骤开展,从而确保显著滤过效果,同时加强对不影响眼部其他位置生理功能的关注,按摩期间,对按摩力度合理调控,实施前,为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因为眼压控制需要长时间坚持,出院前,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并告知患者定期按摩。

据有关资料显示[3],在开展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眼球按摩,有助于眼压合理控制,提高功能型滤过泡出现率。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观察组术后3个月眼压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而功能型滤过泡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

综上,青光眼患者术后护理期间,结合眼球按摩护理,除合理控制血压外,有助于功能型滤过泡出现率提高,值得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焦冠丽.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不同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6):937-939.

[2]袁庆会, 张晓利, 吕刚, 等. 眼球按摩联合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 41(4):295-297.

[3]陈雅莹, 张宇燕. 青光眼的眼球运动改变[J]. 国际眼科纵览, 2019, 43(2):79-83.

猜你喜欢
术后护理青光眼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青光眼能治好吗?
浅谈第一致盲眼病——青光眼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87例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后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胆结石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骨科术后疼痛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缓解效果分析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
青光眼:视力的“慢性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