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分析

2020-09-10 06:53陈玉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临床治疗

陈玉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方法:筛选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辅助治疗)和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指标控制时间。结果:经我院干预后,观察组的水肿控制时间为(7.22±2.90)d,血压控制时间为(10.32±6.43)d,血沉控制时间为(25.23±6.71)d,尿常规控制时间为(17.42±10.41)d,补体控制时间为(26.94±7.54)d,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结合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缩短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指标控制时间,改善患儿的预后水平,值得广大医师深入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干预效果;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A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又简称为急性肾炎(pediatric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属于肾小球类疾病,致病诱因多种多样,病发症状表现为急性发病,主要病症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又分为APSGN(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两类[1]。故在本研究中将合并治疗为主导方案,以单一治疗作为对照,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对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改善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组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82±2.12)岁。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8~12岁,平均年龄(8.82±2.15)岁。本次临床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患者在加入试验后,分别经我院体检,故此明确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相关数据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有关数据的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在实施治疗期间保证患儿可以得到充足的休息,普遍卧床时间维持在2~3周。当检测到患儿的血压数值下降到正常规模后,如血尿和水肿等典型症状得到控制后,可进行下床活动,但仍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如患儿经过血沉指标检测表明恢复正常数值,可回归日常生活和学习,但仍需要控制每天的活动量。采取饮食指导:要求患儿每天不得摄入60mg/kg的钠盐;如患儿存在氮质血症等并发症,那么每天摄入蛋白质的量也应该合理控制,必要情况下,给予患儿优质动物蛋白[2]。给予患儿注射头孢呋辛钠(武汉久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877),可根据患儿个体病情调整注射剂量,用量用法为:通常情况下每日静脉滴注30~100/kg,注射过程中要以100ml生理盐水与头孢呋辛钠相溶合,一天给药三次,一个疗程为2周。如患儿有水肿症状可给予利尿剂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再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维生素C(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052)进行辅助治疗,用量用法为:每天给予患儿100mg/kg,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在用药时需溶入10%的葡萄糖溶液,一个疗程为期四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指標控制时间,包括水肿、血压、血沉、尿常规和补体控制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经我院干预后,观察组的水肿控制时间为(7.22±2.90)d,血压控制时间为(10.32±6.43)d,血沉控制时间为(25.23±6.71)d,尿常规控制时间为(17.42±10.41)d,补体控制时间为(26.94±7.54)d,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见表1:

3 讨论

儿科中多见的炎性疾病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血尿,伴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尿蛋白和水肿等典型并发症状,在患儿发病的时候伴有强烈的疼痛感,必须要即刻接受及时的治疗,否则很可能诱发严重的应激反应,甚至产生致死风险。

本组研究数据中表明,采用合并治疗的观察组观察组的水肿控制时间为(7.22±2.90)d,血压控制时间为(10.32±6.43)d,血沉控制时间为(25.23±6.71)d,尿常规控制时间为(17.42±10.41)d,补体控制时间为(26.94±7.54)d,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因此充分能够说明采用合并治疗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结合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指标控制时间,改善患儿的预后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广大医师深入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庞福明.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5(04):29-31.

[2]卢可栋,魏赛君.卡托普利与川芎嗪联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06):50-52.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临床治疗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