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廉·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2020-09-10 09:06李染晨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威廉文章的分析,主要从埃尔斯特提出问题的背景、威廉在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阐释回应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随着时代發展而不断发展深化这三大部分来进一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具有驱雾解弊的功能的工具,作为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有助于解决社会历史问题。

关键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统治阶级

威廉·肖针对约·埃尔斯特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过程中产生的偏差误解,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原则,从阶级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等外部因素方面、社会意识等内部因素方面进行阐释并回应了埃尔斯特的质疑。

一、约·埃尔斯特的问题

在《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威廉围绕着埃尔斯特提出的“为什么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应该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呢?”这一疑问进行阐释回应。而这句本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教义的理论,埃尔斯特为何会提出这样的质疑,这都要从能够清晰反映出埃尔斯特思想著作《理解马克思》中追本溯源。

埃尔斯特在《理解马克思》这本书中的意识形态相关部分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常常对社会现象尤其是对已有的做法、制度等出现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太过笼统,仅仅点明了它们出现的好处,而没有深究这些好处和被解释对象之间的关联,就连马克思本人的各种论述也在目的论和历史观之间不断摇摆。因此,他试图找到这些关联来理清马克思的思想,避免思想混乱。他还阐释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同时也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正。他认为在意识形态方面马克思只做了功能性解释,即通过意识形态对统治阶级所造成的有利影响来阐述意识形态的传播。这里所谓的功能性解释,就是运用行为产生的现实结果及实际上的效果来说明行为。但是埃尔斯特一直怀疑这种解释的正确性,因此在解释相关的理论或者问题上,不免会带有偏差和误解。所以埃尔斯特提出的问题着重强调:“……问题不在于一个阶级如何选择理论家,而在于所选择的理论家如何该靠该阶级的经济力量获得学术霸权……”把对阶级疑问的重点放在了学术界,甚至是理论家利益相关的方面上,明显是片面的。

威廉认识到了问题所在,简言之,埃尔斯特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具有统治地位,就是因为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发展的。但这仅从目的实现的好处并不足以解释这一疑问,就像是水在人的生存中的地位不可撼动,没有水人类就没办法生存,但也并不能用人类生存来解释水的存在。所以,威廉在立足马克思主义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对埃尔斯特的疑问做出了尝试性解释。

二、威廉·肖的回应

(一)关于“阶级和思想”

威廉·肖在回应埃尔斯特的问题之前,首先剔除了埃尔斯特的三种不同的表述。“埃尔斯特认为马克思所阐释的统治阶级思想‘在知识分子中赢得了特别多的支持’”以及“在讨论统治阶级观点能够占据统治地位的‘机制问题’,埃尔斯特开始就假定存在一种机制。”对于第一种表述威廉认为这是带有误导性的,像是带有一定的目的而并非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第二种表述又有些学究气,马克思的思想并不局限在知识分子的群体中,这里过分夸大知识分子的作用。第三中表述中,在一个社会中不止一种进程存在,所以也不单单只有一种机制,这些机制可能单独发挥作用也可能互相强化,共同发挥作用。而威廉回应道统治阶级思想并不是不可推翻的,他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多数成员思想的重叠,是大家共享的思想,反映了共同的阶级立场,来对统治阶级思想做了限定,这样一来避免概念模糊带来潜在的陷阱。

不论是埃尔斯特的表述,还是威廉不认同进行剔除,我们从问题中都可以看到讨论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阶级”和“思想”。

阶级作为一个经济、历史范畴,是经济关系的人格化,是生产关系的产物,经济地位决定了人们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归属。对阶级问题的全面把握除了要考虑到生产关系还要考虑到政治思想的上层建筑的因素。阶级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以共同的社会经济地位为基础,是依附于共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集团,其中经济起决定作用,决定思想和政治的性质。

思想在这里被理解为“包括信念、价值、态度、偏见和假设等在内的一系列或隐或现的思想实体”同一阶级成员,因处于相同的经济地位,必然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相同的利益诉求,则必然带来共同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要求,这就必然形成阶级共同观念的上层建筑。

威廉·肖给统治阶级思想作为占统治地位思想一个限定即“指的是仅仅反映统治阶级社会地位又符合统治阶级物质利益的思想”在阶级社会中,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的阶级归属,同时,社会存在又决定着社会意识,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同一阶级所有成员与生产资料关系相同,所以统治阶级的所有成员也必然与生产资料的关系相同,因而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利益诉求。共同的社会地位,共同的利益追求,必然要形成相对应的并且相似思想力量。在一个社会中,会有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阶级要捍卫各自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权力,捍卫这些权利又需要经济、政治、思想等共同发挥作用。

(二)关于精神生产资料的两个问题

威廉·肖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关于统治阶级思想何以是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解释:“统治阶级控制着物质生产资料,相应地也控制了‘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从属于‘统治阶级及其思想’’,提出了两个关于“精神生产资料”的问题。即“为什么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会导致对精神生产资料的控制?”以及“这种控制是如何导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的?”

对于马克思提及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来说,“物质生产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二者构成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性质面貌。精神生产是指人们满足精神文化生活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威廉将精神生产资料广义地解释为对年轻人的教化,传授知识,塑造大众意见的主要机构,以及这些机构所使用的物质资源。笔者认为精神生产资料须定义为进行精神生产的所有资料,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的所必要的物质条件由物质生产提供,同时精神生产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

而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使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为自己服务,威廉对第一个问题提出的两种对生产资料控制,一种是物质环境限制了生产者人数和阶级背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也就是物质资料生产占统治地位,由于精神生产是由物质生产提供,所以统治阶级在精神生产资料也占统治地位。另一种是直接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去控制精神生产资料,然后统治阶级影响所存在的信念和价值形成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个问题“这种控制是如何导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的?”对于阶级社会中,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拥有了控制权。经济是基础,政治才是根本。所以就说统治阶级思想的统治地位直接源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除了统治阶级思想领域外,还存在民间文学,民间文学不可能对统治阶级构成挑战。一个原因是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占据了统治地位,在思想传播上地区各种机制媒体都是有庞大的经济支持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服务方向上“护己”与“排他”统治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巩固自己的发展,并且同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旧势力残余和威胁自己生存的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斗争。统治阶级绝对不会允许民间的思想危害到自己的统治地位的。

(三)社会意识

威廉准备还从内部因素即思想考察对统治阶级思想占统治地位的解释,他认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有需要一个正当的并且使现存秩序合法化的思想体系。统治阶级理应如此,因为要维护自己的各方面利益,不可避免的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特权阶级成员可能会发现,他们与从属阶级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不需要证明的,因而他们也易于向从属阶级表现他们对现状的满意,这样就强化了特权者关于他们所统治的社会秩序具有合法性的意识”“从属阶级成员也和统治阶级成员一样需要为自己构建一个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仅能弄懂现存秩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现存秩序变得合理和正当,从而为他们带来心灵的宁静”不论是对于统治阶级还是从属阶级来说,他们都需要找到能够一个解释自己生活现状的理由。而这种理由,正是由于他们接触到的社会存在在意识上的反应。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应,社会意识形态来源于社会存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阶级利益的反应,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占主导地位。

因为统治阶级和从属阶级是有认知差异的,这种差异从源头上说是经济上的差异造成的,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想要獲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尽一切可能来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作为统治阶级,剥削工人满足自己的利益追求就理所当然的对现状满意。而工人阶级不停地出卖劳动力,不停地被剥削,日复一日的辛苦工作,在与统治阶级差异较大没有办法反抗的时候,只能自我麻痹,构建自己对现实的解释,从而忍受现实。而当物质条件成熟,工人对自己的状况有所醒悟,阶级意识觉醒后,当然就会对不公平社会规则进行抗争,就会产生阶级斗争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为工人指向了光明的未来。

“是否有理由假定被压迫者(在非革命时期)所形成的世界观不只在合法化社会秩序(这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基础)方面与统治阶级极其相似,而且还与统治阶级有重合的地方?”威廉分析到继承的历史文化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并且相互作用。当然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与之前的社会意识有着继承关系。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他们都不可避免的会被历史上反应过去的思想材料所影响。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思想认知意识形态也存在着联系。

威廉·肖最后还兄日常生活范畴分析了统治阶级思想使是怎样从日常生活中产生并且得到的巩固。统治阶级思想统治大众意识还要与社会其他成员经验中的大部分内容有关联,他概括了五种关联方式“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社会经验的个体化”“经济幻觉”“生产关系一般化”“上层建筑塑造我们的世界”这些方式从本质来说依旧还是通过实际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这种坚定的唯物史观进行分析。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化

社会现实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真正的被揭示出来。通过各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分析了解后,结合我国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我国的理论制度方针决策处处渗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我们立足现实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并且促进历史唯物主义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指导我们的改革与实践。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向前开展以及我国取得的各种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的现实问题。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只有把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解决新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当代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中国社会利益诉求多样、价值追求多元、社会冲突多发,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凝聚力情况成为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深入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主流意识形态是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关系在意识领域的体现,在众多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始终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例如,我国重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引导、宣传、实践等多种方法将这种观点融入百姓的生活中。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创造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和情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到稚子之龄到耄耋各个年龄段以及各个阶层,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稳定。

并且在中国的现阶段经济发展方面,始终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必须适应上层建筑的两大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未来规划。例如依据我国发展现实要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制定的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量的优势向质的转变,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还要加大力度发展实体经济,继续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还要使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被激发等措施立足自身发展我国经济等措施都是立足规律符合我国现实的,并且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效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我国的国情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发展变化来适应现实的需要,更好的发挥它的价值。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我们必须科学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视新时代提出的挑战,努力回答显示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

结语

通过威廉·肖讨论的埃尔斯特关于马克思的“统治阶级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统治地位的思想”的疑问,进而分析威廉在《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根据中国的现实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理论在当前社会的运用结果,也是一个实践检验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是死的教义,必须深入学习把握其活的灵魂,准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观点,根本目的还要落实到现实的运用,指引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韦尔,凯·尼尔森(加).《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332-350.

[2] 梁树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222-286

[3] 喬恩·埃尔斯特(美).《理解马克思》[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4),436-359.

[4] 谭伟林.评“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新论)[J].攀登(双月刊),2009(02):23-26.

[5] 张艳涛.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以罗德尼·佩弗的《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为例[J].理论学刊,2018(05):18-23.

[6] 艾伦·吉尔伯特(美).评威廉·肖著《马克思的历史学说》[J].哲学评论(季刊),1979(07):64-69.

[7] 俞吾金.埃尔斯特的《理解马克思》述评[J].学术评论,2002(02):70-78.

[8] 马俊领,王晓升.埃尔斯特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概念分析[J].求索,2009(01):99-101.

[9] 田心铭.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马克思《<经济政治学批判>序言》研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4-11.

[10] 唐斌. 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唯物史观论证[D].思想教育研究,2015(10):53-57.

作者简介:

李染晨,女,1997年生人,广西大学在读硕士,学校:广西大学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新时代美好生活建构的根本旨归
生产关系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面向及其实质
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批判与超越
善用科学理论解决改革发展新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价值基座
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