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媒时代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境与发展

2020-09-10 13:54袁雪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袁雪璐

摘要:20世纪90年代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尤为受大众的喜爱和关注,然而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介生态出现新变化,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因其自身局限性等原因其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从媒介新生态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困境出发,探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新时代该如何“守正创新”,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困境与发展

“新闻立台 评论强台”,新闻评论节目兼具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于一体,它是电视节目构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下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媒介融合逐步深入,传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机遇。我们需要思考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促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探寻新的发展之路。

一、媒介新生态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媒体固有传播方式的局限性愈发凸显

传统媒体下,电视媒介与受众的关系是“单向传播”,主持人、评论员输出观点,受众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然而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受众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接受信息,但因为受限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受众反馈出现无渠道、滞后等问题。而当下新媒体的出现为受众渴望拥有的参与权、言论自由权提供了可能,因此面对迅猛兴起的各类新媒体,传统媒体如何打破自身传播的局限性,让“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传播”成为现实难题。

另外传统媒体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挖掘热点线索,到采编播全过程的实现,制作过程复杂、周期长,电视评论播出时间往往滞后。但众所周知新闻是时间的易碎品,热点新闻不能抢在黄金时间报道,其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与之相比新媒体在热门事件报道方面就很好的实现了对时效性的把控,同时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也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限性,促進了受众与媒体的双向沟通,受众的参与感得到提升,这也造成传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受众的流失。

(二)受众收视习惯的改变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

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播出渠道固定、节目时长长、节目内容实效性差,但由于当时传播技术受限、人们生活节奏缓慢,大家也养成了单一的电视端收视习惯。但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手机走进人们的生活,受众收看节目从单一固定的电视端走向便捷的移动终端,收看节目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

纵观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效率愈发被重视,受众的收视习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受众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内容的最大化,但显然节目时间长的传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再加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两微一端一抖一快”(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快手)生产出了大量的新闻评论短视频,它们与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相比,创作内容分众化、节目呈现短而精、再加上符合当下受众的竖屏收视习惯因而不断抢夺着传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受众份额。

(三)追求经济效益之下逐渐丢失节目质量

“新闻立台,评论强台”新闻评论节目是每个台的“门面担当”,其地位不言而喻,它的收视率支撑着整个台的收视效益,它的节目口碑甚至影响整个台的外界形象,台里对此也付出大量的财力物力来运营新闻评论节目,因此传统媒体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质量是有所保证的。但在当下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传统媒体也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很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了取得高收视率,出现了另类选题、高噱头标题等现象,追求流量没有错但却忽视了新闻事实及评论的真实性客观性,甚至违背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人民服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初衷,久而久之导致节目质量下降,媒体公信力丧失。

(四)专业人才的短缺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最重要的角色组成是主持人和评论员,纵观国内优秀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如《新闻1+1》的主持人白岩松和董倩,他们两位在主持该档节目之前都有着多年的媒体从业经验,本身的专业学识加之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他们成为合格且专业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但现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泛滥,而寻找有阅历、 有思想、 有个人魅力的专业主持人却一票难求。

评论员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新闻评论节目的成功与否,根据节目内容、形式的不同,评论员分为常驻和特邀,但无论是常驻评论员还是特邀评论员一定都是对节目话题有着深入研究、发言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人士,然而部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评论员的选择上存在问题,评论员的评论浅尝辄止,没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剖析,无法得到受众的认可,这也造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原有受众的大量流失。

二、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探索

(一)转变观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大融合

本文中我们探讨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何更好发展,第一点就是要转变传统观念,我们认可传统媒体在资源和权威性方面有着新兴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传统电视媒体不应该固步自封,应该正视新兴媒体的优点并且汲取它为自己所用。传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直以来都存在滞后性问题,这个滞后性体现在:1、节目播出时效性滞后 2、与受众的互动滞后 。然而新兴媒体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下很多栏目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客户端,当发现一个新闻有评论价值时,节目组会第一时间通过这些平台发布短小精炼的内容,新闻的时效性得以实现,而遍布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受众也会在第一时间获知并且参与讨论,精品的受众意见甚至将作为素材出现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在这个过程中基层百姓的声音得以放大,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言论的垄断,实现了媒体与受众的双向传播。

新媒体平台生产出来的新闻评论内容符合“短平快”的特点,但是基于新闻评论节目的特殊性,传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发挥其优势,深耕内容持续跟踪报道,打造节目口碑,加强受众黏性。总而言之面对媒介融合大环境,传统媒体应与新兴媒体优势融合以此推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发展、新收获。

(二)坚持“形式千变、内容不变”,坚守舆论引导责任

无论媒介生态再怎么改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定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指保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闻内容真实、新闻评论专业,永远坚持内容为王;“创新”指传统电视媒体积极参与媒体大融合,敢于尝试打破固有的节目形式,以新潮、接地气的形式博得当下受众的喜爱,在此《新闻联播》的《主播说联播》就是典型,《新闻联播》并不是一档专业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但节目中也穿插了对事件的评论,不过节目中的评论话语过度专业、不易理解,那在2019年7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了《主播说联播》,主播对于时事政治的评论讲解俏皮幽默,同时通过通俗的语言传达了主流的声音,这样的新形式也使得新闻联播的收视到达一个小高峰。确实“形式千变、内容不变”,要时刻牢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担负的舆论引导责任,就如《新闻1+1》该节目历经十二年风雨见证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时代的转变,节目形式变了、节目传播渠道拓宽了,但解读事实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呈现最朴质的新闻的初衷从未改变。这也是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所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探索前进道路中所不能丢弃的职业坚守。

(三)加强全媒体型人才培养,打造品牌节目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当前媒体融合实践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加强全媒体型人才培养”也放到了战略性位置,因此我们要培养一批政治坚定、熟悉新媒体技术、懂用户、懂运营的全媒体人才作为媒体融合过程中的人才支撑。全媒体型人才培养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笔者认为应该聚焦于节目主持人,融媒时代,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主持人只掌握传统媒体的工作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培养互联网思维,积极参与“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拓展运营,打造汇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于一身的品牌节目。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就需要主持人在融媒体环境下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要重视个人化传播,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都有不可取代的主持人,主持人个性化的表达、独具的个人魅力吸引着一批稳定的受众粉丝,这也使得主持人作为一个独特的IP成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核心。

三、结语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进行创新与探索,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发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引导舆论、服务群众的作用,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复杂的舆论场域中发挥自身的竞争力和传播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邓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困境及创新「J」新闻传播,2014(02):55-56

[2]何宗就.2016-2017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3]张宝军.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应对之策「G」新闻研究导刊,2019(02):102

[4]任英立. 谈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J」当代电视,2019(12)

[5]龚春云.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6)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报网融合语境下的纸媒言论独立性研究
融媒时代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