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流动儿童健康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创新模式

2020-09-10 16:23齐欧孙杨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健康教育

齐欧 孙杨

摘要:健康教育是旨在促使人们获得健康的知识和信息,树立健康的意识和观念,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主动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最终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高生命质量和人口素质的目的。本文结合社会工作社区介入手法,分享流动儿童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流动儿童;健康教育;社区工作

一、背景

中心针对广州市在校流动儿童营养及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同年龄别身高、体重均数都低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生长迟滞(2.58%)、消瘦(13.28%)检出率高于本地儿童(1.76%和11.50%);在常见病方面,流动儿童沙眼检出率为5.31%,远高于本地儿童(0.51%)。黄埔区近年来儿童死亡率,患病率、生长迟缓、轻度贫血等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但营养不良或不均衡、近视、口腔疾病、传染性疾病等问题并没有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消失,反而呈现低龄化趋势。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黄埔区的流动儿童健康教育状况仍有待改善。

二、需求分析

1 家长卫生保健意识淡薄,对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流动儿童家长职业以工人、个体户为主,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大多在工厂、建筑工地等生产第一线工作。家庭收入较低,居住和工作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部分流动人口居住在集体宿舍或者出租的简易房屋,有的甚至居住于临时搭建工棚,卫生保健状况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他们多忙于为生计奔波,健康教育意识淡薄,部分家长甚至对儿童洗手、营养膳食、刷牙、护眼等基本卫生保健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缺乏认识。

2 以招收流动儿童为主的民办学校保健服务能力相对落后。健康教育是从灌输健康知识到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完整过程,其目标不仅要让儿童学习健康知识,改变态度,更重要是让其学以致用,将知识经验转化为日常行动习惯。近年来针对黄埔区民办学校调查发现,民办学校无论在卫生服务设施和保健服务能力比起公立学校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学校教师工作的重点是教学,老师在繁重的教学之外,很难抽时间开发寓教于乐,适合儿童的健康教育课程。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教材指引,学校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难以促进流动儿童知识-态度到行为的真正转变。

3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以本地人为主,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工作难度大,缺乏精准性和持续性。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与分散性,社区健康教育的难度大。目前各级部门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往往只能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难以惠及针对人群,缺乏精准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健康教育和促进沟通平台与转介机制,社区教育缺乏与家庭、学校联动,无法形成合力。

三、服务策略

构建各部门联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增强社区、学校、家庭对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状况的关注和共同参与,便能实现家校社联动和效能叠加,真正改善流动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帮助他们建立可持续的健康行为及习惯。

(一)构建“校社企健康教育沟通平台”,实现多方社联动和效能叠加

协商机制建立:项目在广州市妇女联合会和广州市中小学生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的支持下,由国际性基金会资助,以黄埔、白云、天河、越秀区四所民办学校为试点,后续又推广至外来务工人员聚集两所外资企业(均在黄埔区)。项目前期透过建立“校社企健康促进项目沟通平台”,从前期的方案探讨到后续的流动儿童个别问题跟进,与项目资方、学校、企业和社工站进行深入沟通协作。

资源整合及活化:为实现优化合作与资源共享,项目整合各方人,财,物资源,由学校、企业提供活动场地,进行前期宣传、招募;社工站负责绘本课堂和游园体验活动方案的具体设计和执行,包括计划书的撰写,活动志愿者、绘本老师的招募和培训,物资采购和准备,当天活动统筹执行等等;项目资方进行项目整体监管,提供财务、技术支持,在绘本故事的选取和健康游戏的设计上提供了很多素材和建议。此外,项目最终提炼总结《健康教育绘本课堂手册》、《健康教育体验性活动工作手册》也為今后在学校、企业、社区开展流动儿童健康体验活动提供操作指引,通过资源活化提高学校和社区使用资源的能力。

(三)以儿童视角介入,创新教育方法,促进流动儿童及家长健康知识-态度到行为的真正转变

以儿童为中心:项目遵循儿童为本理念,以儿童友好和参与为基础,鼓励在服务设计和执行中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去感受。项目透过生动有趣的绘本课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

体验式服务创新:科尔布认为体验式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他用学习循环模型来描述体验式学习。项目设计的主题体验游园活动,设置了多个知识学习摊位及学以致用的一套式摊位,让儿童能及时实操,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操作体验。游园设计的虚实结合、学以致用平台的设置让儿童透过触碰模具、思考困难解决路径、学习实操等提升学习质量,让儿童及家长在游戏互动过程中学习了解儿童健康知识,从游戏体验中观察、思考,归纳,实操,最终达致将经验转化为日常行动的目标。

(三)培育健康教育志愿者,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鼓励社会组织、儿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提供综合性社会服务工作。项目除了专业社工人员的投入之外,还积极招募及鼓励社区具有绘本故事讲解及活动带领能力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以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性建议

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我国的流行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健康教育的警钟,让大众逐渐意识到人类健康得以真正保证,不仅要依靠医疗技术,还要依靠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让大众养成健康意识,主动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社会性传染疾病的发生。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探索广州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和促进机制,建立家校社多方联动网络:

(一)深化广州新模式,联动在地社工服务站,设立一批“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基地”。

目前我国社工服务站在广州遍地开花,每条街镇均有设立。社工站的主要工作是整合多方资源,为社区中的家庭提供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服务。健康教育工作可联动在地社工服务站,依托社工站服务平台,以社区为基本场所,在流动儿童及家长聚集区试点设立一批“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基地”,为流动儿童及家长提供健康主题体验性教育活动、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儿童健康教育亲子课程等等。

(二)实现制度化经费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运转。

加大财政投入,将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强对广州市政府购买此类服务的调研,进一步梳理流动儿童健康教育类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目录和组织目录,对政府购买服务经费使用制定规范,统一安排与实施,而不是由各区自行安排,做好专项的财政资金保障。

(三)组建多元化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加强流动儿童健康教育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

组建多元化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加大健康教育服务人才的培育力度,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综合育人体系。设置培训课程目录,对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开展医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专门队伍,明确定位,定期展专业培训,提升工作成效。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健康教育
关于流动儿童融入体育课堂的研究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我的关怀德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