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互补的设计类课程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

2020-09-10 10:24祝瑜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祝瑜

摘 要: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对设计类艺术专业的设计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扩展。基于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综合性设计人才呈现需求量大、要求高的特征,培养满足新形势下市场需求,且具备专业优势的设计合格人才是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如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思维局限等问题。提出整合专业优势,促进设计类专业的优势教学资源互补;开拓学科视野,扩展师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和优势互补专业扩展性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下应对市场人才的需求,提升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设计类;融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244-03

基金项目:西安工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跨界与融合—基于专业互补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17JGZ08);西安工业大学一般教改项目“OBE教育理念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像类课群建设研究”(19JGY38)

在新媒体环境下,“富媒体”“泛设计”等多媒体艺术延伸概念的提出对设计类艺术专业应用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扩展,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有明显的专业交叉性,设计艺术的手段、理念及承载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对学科、专业间的跨界与融合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基于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综合性设计人才呈现需求量大、要求高的特征,培养具备专业优势的泛设计合格人才才能满足新形势下市场需求,因此,如何培养出满足新形势下对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且具备艺术设计优势的泛设计合格人才成为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整合不同专业间的优势,两个或多个学科专业相互合作,弥补过细的学科格局缺,高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的跨界与融合势在必行。

一、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近代细化的学科格局,使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学科分类过于精细、门类繁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于事物整体的综合认识以及对于事物间抽象联系应用把握能力的提高[1]。高校组织结构以学科和院系为核心,各专业为分支,专业又细分为研究方向,学科专业间在交叉领域知识组建过程中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科间的交流存在局限性。

各个高校依托自身的办学背景,在设计类教育上呈现的特色都不一样。在不同类别的院校中设计类课程体系差距也比较大,培养的人才也是各有优势。多数院校的设计专业盲目追随专业艺术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课程设置缺少学科特点而走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更新缓慢,缺乏与设计市场需求及时匹配。

(二)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思维局限

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手段单一,各专业各自为政,教学思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新媒体环境下各专业知识资源的利用不够。

(三)课程体系独立

前期设计类专业应用目标群体不同,各个专业方向独立发展。综合性专业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学生对专业认识有局限性,视野狭窄,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就业面狭窄的窘境,学科优势不明显。

二、设计类课程优势互补、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新媒体形势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发展速度很快,整体培养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课群建设的趋势、相关学科间学生转专业的局限性变小等现象的出现,在新媒体艺术的大环境下,单一的专业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设计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强的专业群,强化自身特色,树立自主教育特色是当务之急,根据自身优势,合理构建设计类专业的优势互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众多高校重视并采用跨学科教育的形式。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专业,由工业设计系的信息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系的动画设计专业在新的教学理念和体系下重组,在课程设置方面综合了视觉传达、数字动画、产品设计等多个专业门类的交叉学科;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以工作室制为依托进行区域跨界、学科跨界、专业跨界均取得一定成果。

设计类课程的专业互补倡导前沿性、交叉性、高起点和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它培养的是具有较強艺术创意能力、整体策划能力、扎实的实践创作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既有分类明确的学科内部专业研究,又兼顾专业间的合作与交流,融“分化”与“综合”于一体。整合不同专业间的优势,弥补过细的学科格局缺陷,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上将专业间设计类课程的纵向承接和横向联动进一步加强,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研究,对不同专业间课程进行“跨界与融合”“观念创新”的教学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及在多元环境下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

三、设计类专业的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对国内众多高校的设计类专业考察中了解到,现有的设计类专业方向教学分离,专业间互补教学模式较少,影响专业发展的深化及科学建设的拓展。在新媒体艺术的大环境下,单一的专业越来越有局限性,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强的专业群,应该顺应市场化的需求发挥本校设计类专业的互补优势来调整专业教学模式。

(一)开放式的教学理念

整合专业优势资源,以跨专业的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打破学科的边界,以知识为立足点,从个体分析到整体融合,加强学科知识点、知识面之间的交叉和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入探讨设计类专业间课程的纵向承接和横向联动关系,形成以发展设计类专业学生综合艺术创造力、整体策划力、扎实的实践创作力为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之不断传承和发扬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推进交叉学科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深化跨专业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积极改进交叉学科教学方式。努力探索探究式、开放式、启发式、参与式、网络化等教学方法;建立跨专业学群、跨专业课群,加强各专业交叉学科的教学组织,实现资源共享的开放式格局,促进各专业教学与设计实践、跨领域科研等优势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

(二)复合式的课程体系

以专业优势互补为基础,建立学科交叉的融合式教学体系,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运用统筹分析的方法对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设施、院校科研优势、校园环境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利用本校学科优势资源,借鉴兄弟院校学科发展经验,全方位整合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以设计类专业交互性强课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专业相关优势课程进行“跨界与融合”及“观念创新”的教学实践研究。在实践教学中将专业交叉融合点通过互动式教学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设计类专业的综合认识。学生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背景和开放式的专业知识面,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就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设计综合创作能力。复合式的课程教学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专业建设、学科课程建设,形成跨学科复合式的教育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学生个性特色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

(三)灵活性的教学方式

在新媒体形势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设计类专业发展速度快,整体培养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根据自身优势,合理构建设计类专业的优势互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力争打造地方院校设计专业教育特色,建立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综合院校设计专业教育基础理论的创新、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2]。大量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及网络化教育的试点项目,推进网络化教学资源跨区域、跨行业的共建与共享,建立、开发与设计类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实用性强、更新速度快的交叉学科,对课程从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教学方法的实用性、考核模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专业特点,总结出设计类各专业课程的共性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利用各专业交叉点进行专业间基于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实验。学科专业课程与专业间交叉课程的学习相结合,构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跨专业教师有效引导两者相结合的学习体系,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单一课堂向综合性课堂结合转变、以立足本专业向综合领域扩展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四)多元化的创作思维

设计类专业课程是设计类学科课程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启和培养设计类各专业学生设计意识、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及技巧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要求[3]。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创作思维、综合性艺术表现能力、设计项目的整体策划能力、扎实的实践创作能力,使学生在融合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扩展专业认知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做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第一,整合地域文化资源,联合建立校内外文化基地,培养师生文化意识。设计的地域化元素与全球化认知、传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性要求是相辅相成的,打造鲜明文化特色的设计需要文化综合素养的培养。

第二,专业间交叉学科课程集体备课、联合实践项目创作,扩展师生专业视野。合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交叉学群、课群,建立不同学科领域教师间专业学术沟通渠道,加强设计专业跨学科教育团队、科研团队及交流平台的搭建。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类各专业优势,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优化创作结果。在联合创作过程中构建课程项目展示与推广平台,建立切实有效的交叉学科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第三,与设计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培养师生实践创作能力。师生参与实际项目,用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双配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知識、行业标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果,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实现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四、结语

设计类专业课程的交叉与互补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跨界设计的现状及将来发展趋势进行调研,针对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及实践应用交叉点进行研究探索,解决不同专业学生课程学习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对不同专业间课程进行“跨界与融合”“观念创新”的教学实践研究。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上将专业间设计类课程的纵向承接和横向联动进一步加强,促进设计类专业的优势教学资源互补,扩展师生的专业视野,提升综合创作能力,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和优势互补专业扩展性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综合院校设计专业教育基础理论的创新、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研究成果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它同时也为高校更好地服务新媒体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昕.浅析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学科交叉问题[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3(6):8.

[2]王睿.西部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探索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7.

[3]韩月辉.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装饰(理论),2012(1):78.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融入数学语言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冠心病见习教学中应用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应用数学模型发展生物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以Excel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