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复古派作家的乐府诗创作特点分析

2020-09-10 07:22金霞
红豆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乐府诗

金霞

【摘要】乐府诗的创作是明代复古派文人创作的热点。他们把乐府诗作为他们复古文学创作的实践的重要行为。从复古派一系列作家的乐府诗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们一方面模仿古代乐府诗创作的主题和思想、风格,一方面他们也结合明代的实际情况和诗歌创作的自身特色等因素,对传统的乐府诗的诗歌风格、诗歌主题、诗歌表达的情感等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这对于明代诗歌的发展是有着积极推动意义和作用的。

【关键词】复古派;乐府诗;王世贞;李维桢

乐府诗的创作是明代复古派文人创作的热点。王世贞的文集中前后《四部稿》中收录乐府诗五卷四百二十首,王世贞也成为明代乐府诗创作最为丰富的文人之一。复古派提出口号为“文宗秦汉、诗宗盛唐”,盛唐之中,复古派尤爱杜甫。王世贞更是如此,他认为:“少陵杜氏,乃能既事而命题,此千古卓识也。”[1]杜甫的“三吏三别”一向被认为是最富有汉乐府“缘事而发、感于哀乐”的现实主义精神。吴鹭山说过:“它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是杜甫现实主义创作中最富有人民性的典范。”[2]杜甫的乐府诗也成为复古派文人模仿的范本。

一、明代复古派创作乐府诗的原因

李维桢是中晚明时期复古派的领袖人物,他对古乐府诗歌的创作正是复古派文学主张实践活动的体现。李维桢曾经师从王世贞,对乐府诗的认知和王世贞一致,都力图借乐府诗展现其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李维桢的乐府诗《城上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出在官府的迫害下,老百姓艰难的生活场景:

三日娶新妇,将来筑城去。

虽则城上人,不在城中住。

亟杵亟杵,官来看汝,

举头问官,虏今何许?

阿姊来,官家给脯果,脯果先乞我,

弟莫食脯,姐莫食果,阿娘三日未举火![3]

刚刚新婚不久的男子,被官府征去修筑城墙,抵御外族的侵略,因而不能回家和新婚妻子团聚。等到官府来人视察,男子殷切询问,“那些外族的侵略者在哪里?何时才能让我还乡?”家人来探望,官家给些脯果,舍不得吃,因为家中已经三日没有开火了。整首诗以冷静的白描手法,勾勒出百姓被迫离家筑城、夫妻分居的凄惨生活。用“三日未举火”体现百姓家中贫寒、民不聊生的悲惨场景。全诗无任何感情强烈的情绪表达,却在字里行间渗透出对于百姓之苦的同情和对官府的控诉。从语言风格和表达的内容来看,颇有杜甫的乐府诗《新婚别》的基调。

二、复古派文人乐府诗创作特点

除在诗歌的内容和精神上沿袭古乐府的创作实质,李维桢还从形式上对古乐府诗进行模仿。在李维桢的乐府诗创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前后七子复古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的沿袭。

如李维桢的乐府诗《襄阳谣》和《张孝子谣》,是对乐府中的民谣的模仿。其中《襄阳谣》直接用前人所用过的乐府诗题,所谓“旧瓶装新酒”。前七子比较注重对于乐府诗的模仿和实践的。乐府诗中,前七子尤其重视民谣。李梦阳认为:“李子曰:世尝谓删后无诗。无者,谓雅耳。风自谣口出,孰得而无之哉?今录民谣一篇,使人知真诗果在民间。”[4]李梦阳认为民谣质朴的风格最能体现文学创作的本质特征。故前七子中李梦阳、何景明、王廷相等都有一些模仿民谣创作的乐府诗。李梦阳就曾经创作过题为《郭公谣》、《襄阳谣》的乐府诗。[4]王世贞也创作过《虞山谣》、《箜篌谣》等乐府诗。李维桢的这两首乐府,都是以民间传说的食人肉的异事入诗,语言通俗易懂,简朴自然,叙事为主,抒情为辅,重在强调其事之奇:

何以祀天,身为牲刲,一脔肉一杯羹。一杯羹为母烹,母也天只,受天之胙亿万龄。东邻不杀牛,西邻不屠豕,羹从何方来?(《襄阳谣》节選)

张公爱发肤,常若橛株枸,胡为割左股,用以供亲餔,食之良却疾,岂必珍淳母,祭獣亦有貙,反哺亦有乌,子母自相还,无乃薄青蚨。(《张孝子谣节选》)

除此之外,李维桢的乐府诗还直接用前人的乐府旧题,比如《公无渡河》。《公无渡河》是盛行于汉魏时期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之一。《古今注》里曰:公无渡河此曲来源于朝鲜明歌《箜篌引》。据《乐府诗集》解释《公无渡河》还名为《箜篌谣》:“名曰箜篌引,又有箜篌谣。”此曲曲调哀婉悲凉,问世之后,成为最受诗人喜爱的乐府诗题之一。

汉以降,摹写、仿写、改写之作纷至沓来。唐人李白、王建、温庭筠,宋代陆游皆先后以此为题写过乐府诗。比如李白的《公无渡河》气势磅礴、悲凉豪迈,借乐府题而敷衍铺陈成为歌行体,借古喻今,抒发怀古之情。关于李白所做《公无渡河》,宋人唐庚曾提出过批评:“古乐府命题皆有主意,后人用乐府为题者,直当代其人而措辞,如公无渡河,须作妻止其夫之辞,太白辈或失之。”认为李白的这首乐府铺陈太过,曲解题意。

明代复古派文人也非常偏爱《公无渡河》一题,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维桢、胡应麟皆以《公无渡河》为题撰乐府诗:公无渡河二首(明·李梦阳)“盘螭作川梁,功奇势难久。鲂鱮尾屣屣,天吴戴九首。”“公无渡河,河深不可渡,中有白石,齿齿嶃嶃兮峩峩。蛟龙九头,戴角峥嵘,崟磕兮,水鳞鳞兮冲素波。公无渡河,吹沙暮多风。河伯筑梁结两螭,汝无羽翼堕水中。涉水虽可乐,不如登山阿。噫!嗟嗟公无渡河。”

李维桢也以《公无渡河》为题撰写了乐府诗:“公无渡河,挈钩孔多,虽有河伯,不可为难。公无渡河,旱魃孔多,彼河之水,不至蟹螺。”李维桢的这首古乐府,较好地遵循了乐府古意。描摹渡河的场景,表达出能够顺利渡河的心愿。相较之其他人对于旧题的华丽铺陈,李维桢的这首古乐府言简意赅,唯独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一些创新,既没有感慨渡河赴死的悲壮,也没有铺陈河水的波涛汹涌,渡河之险,而是希望公能安然渡河,不被为难。

从复古派文人《公无渡河》这首乐府旧题的大量拟作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的诗作借题发挥、词藻华丽多铺陈,李维桢和胡应麟的诗作简洁朴实、无铺陈。就诗意而言,前三者多有引申、联想,何景明在诗中最后的感叹直接借用李梦阳的诗句,王世贞的最后感叹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行了化用。胡应麟和李维桢由于遵循了“公无渡河”之古调,舍弃了预期强烈的感叹语。

从这首共题而作的乐府诗中,还可管窥复古文派诗歌创作之特色。前七子主张复古,模仿前朝,将李梦阳树立为效仿的偶像,故何景明的《公无渡河》有明显效仿李梦阳的痕迹,甚至诗意也大同小异。王世贞的《公无渡河》则因循乐府旧题的痕迹稍多于李、何二人。李维桢和胡应麟就则放弃对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的模仿,直接用古乐府的旧制。此例可证复古文学流派内部,在诗歌创作的实践中,对于“模仿”前人习作也是各有因循、各有仿效。

三、复古派文人对乐府诗创作的新变

《公无渡河》外,李维桢的《介雅》三曲、《龙笛凤笙曲》也是直接用的乐府旧题。《介雅》,《乐府诗集》解题云:《隋书,乐志》曰“上寿酒奏《介雅》,取《诗·大雅》云“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也。《龙笛凤笙曲》,也是乐府旧题,《古今乐录》曰,此曲为武帝改“西曲”所制。凡七篇:一江南弄,二龙笛,三采莲,四凤笙,五采菱,六游女,七朝云。此曲有严格的体制,“皆以七字三句,三字四句组织成篇。七字三句,句句押韵,三字四句,隔句押韵。”李维桢的《龙笛凤笙曲》即严格按照乐府古制创作:“伐竹横吹象龙鸣,五孔五音律和声,简易闲人德业成。德业成,大且久,颂南山,酌北斗。大巢小和十三簧,缑氏仙人学凤凰,䨇成云龢與頡頏。與頡頏,升昆仑,大間世,逍遥游。”

李维桢的乐府诗除因循旧题外,也有所创新。比如他的《西人谣》,以典型的乐府民谣的形式进行创作,语言却诙谐幽默,通俗易懂,节奏轻快,朗朗上口:“吴儿唤水唤作矢,吴儿唤矢唤作死,吴儿唤死唤作洗,但道吴儿音似耳。近日西方真见此,峩冠鞠躬奉公矢,为公尝矢如尝水,博得欢心不辞死,矢口夸人莫教洗。”这首乐府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吴儿,江南一带的人,其方言为“吴语”,发音和今天的苏州话相近。在吴地方言中,“水”读作“矢”,“矢”读作“死”,“死”读作“洗”,原以只有“吴儿”分不清这些读音,没想到“西方”也真有“水矢洗死”不分的人。某些人衣冠楚楚,却捧着某公的“矢”,(这里矢同屎),为某公尝“矢”如同尝水一样,为了博得某公的欢心,尝过屎之后四处向人宣扬不用清洗。这里巧妙借用谐音和双关的修辞手法,毫不客气地嘲弄某些善阿谀奉承、寡廉鲜耻奉迎他人的小人。整首诗轻松活泼,谐音运用之巧妙,让人心领神会之余,又觉忍俊不禁。

李维桢的文集中乐府诗只收录了十首,数量不多。数量不多的原因,也许和《大泌山房集》主要收录其晚年之诗文有关,青年时期的诗歌作品散逸不可寻,未收录。作家的晚年作品,相较青年时期而言,文学创作技巧会更加娴熟,其文学创作风格也更为明显,但缺乏青年时期的作品做对比,无法进行前后期的比较,也就无从得知作家文风的前后区别联系以及变化。仅从现存的诗歌来看,李维桢的乐府诗创作一方面沿袭古题,对乐府诗现实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如《城上歌》,也有对于古乐府旧题的模仿,如《公无渡河》、《介雅》、《龙笛凤笙曲》等,还有自创的新题《西人谣》、《楚五祝辞》、《襄阳谣》、《张孝子谣》等。虽然其中因循旧题的乐府诗有拾人余唾之嫌,但是李维桢的乐府诗还是可以看出对古乐府诗“写实”精神的继承,以及明代复古文派对于“乐府诗”的重视以及继承和发展的轨迹。

综上所述,明代复古派文人的乐府诗创作活动,是一次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对复古文学主张进行创作實践的活动,这次活动也是他们对复古文学创作主张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大型活动,也为他们继续完善他们的复古文学创作主张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1]郦波.王世贞文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34.

[2]吴鹭山.杜诗论丛[M].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103.

[3][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

[4]何永康,陈书录.首届明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0.

基金项目:2019年全国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地方文化视域下的晚明湖北作家群研究》(项目编号:19QRSK132)阶段性研究成果;湖北省2019年度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晚明时期湖北作家群研究》(项目编号:19G118)阶段性研究成果。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乐府诗
南朝乐府中的北方都市书写
乐府诗
杜甫叙事诗对乐府诗的继承与发展
论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作歌”
浅谈乐府诗与乐府诗歌的影响
浅论陆机乐府诗的艺术新创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曹丕乐府诗开端与结尾艺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