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

2020-09-10 13:32程志超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优秀文化精神力量非遗

程志超

摘 要:本文通过徽墨的“影像”文字记录,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后,用真实、直观的文字表现了徽墨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特点,使读者能在本文中详细地去了解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

关键词:传统文化;优秀文化;非遗;精神力量

基金课题:项目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以徽墨纪录片为例,安徽省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1913617027;项目名称:安徽非遗纪录片的策划与创作,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2013617010。

中华民族五千余年,而中华文化在千年轮回中不断积累、沉淀,优秀的文化就此诞生,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具价值、有待发掘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

一、徽墨的历史轨迹

(一)追寻徽墨的历史轨迹

徽墨,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唐代末期,由于安史之乱,大量北方墨工纷纷南迁,导致制墨中心南移。南唐后主李煜得奚氏墨,视为珍宝。遂令其子廷为墨务官,全国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宋元时期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药物成为药墨。使人们不但用墨也开始了藏墨,因而墨开始向工艺品方向发展。明代中期以后,在整个徽州地区,出现了“徽人家传户习”的制墨景象,使得徽州成为全国制墨业的中心。清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量激增。1915年,徽墨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2015年12月,徽墨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徽墨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徽墨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之一。徽墨承载的是中国千年文化,具有丰富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其历史意义重大。但徽墨的发展并不顺利,它与中国的近代史发展非常相似,都经历过了“辉煌——衰落——复兴”的曲折历程。

(二)徽墨的精神内涵概述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徽墨不仅用来作画、写字,更是被众多的文人骚客争相用来收藏,其精致的样式从内到外无不透露出浓厚的东方气息。徽墨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香味浓郁,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徽墨真可谓是美誉传千年。

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传播宣传和快速量产的优势,不少非遗项目已经走到消亡的边缘,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再需要传统的墨汁书写文字,取而代之的是普遍的化学墨汁,墨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开始失去使用价值。徽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复杂的制作技艺闻名于世,但未来传承发展前景并不好。然而徽墨文化历史悠久,传承千年,不仅是一种用具,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悠久的文化发展历程,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与传承价值。

近年来,关于对徽州特色非遗文化的传承以及影响关注度逐渐增高,因此去拍摄并记录摄影镜头下的徽墨及其制作工艺是十分有意义的。徽墨的影像记录更多的是站在文化的背后,去利用摄影客观记录的特点来记录这一传统手工艺,使观众能更加客观细腻的去观看、了解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呼吁大众的热爱和保护。

从徽墨角度来谈:安徽作为“中国徽墨之乡”,徽墨产业受技术限制、原材料要求高、税收负担较重等要素制约,原材料紧缺、人才匮乏、生产方式落后、浪费大、成本高等问题使徽墨发展举步维艰,徽墨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困难,总体数量较少,目前有传承,但是效果不理想。

但是我们可以从摄影学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以多种形式来表现以徽墨为主的特色传承、悠久文化,将制墨的历史和文化展现在大众面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续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徽墨传承的路径分析

(一)进一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徽墨的认识

在古代,徽墨被文人骚客们认为是一尘不染、高洁无瑕的品质象征,由此可以看出徽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人们夸赞徽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可见徽墨的手感之妙和视觉冲击效果之强。一锭墨浓缩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门国学,是徽州文化给予民族最好的奉献。

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良马也”。而在过去的几百年间,徽墨更是有一个“金不换”的名号。徽墨的历史悠久,自从南唐开始就一直传承至今,就算一路曲折也丝毫没有阻挡住它的延续。徽墨的优点是使用油烟和松烟来做书法绘画且永不褪色,所以才有了名画名帖保留千百年的奇迹,这都多亏了徽墨的材质。徽墨的制作需要冰片、麝香、胆汁、珍珠粉、金箔等,制作的材质起了决定性作用,不是在乎其材料是否名贵而是是否能让书画保存千百年。一块好的徽墨不仅需要真正好的材料,还需要用真正的古法油烟制作,更是有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打磨、洗水、描金等复杂的制作程序。因此制作成本很高但产量却很少。这才有了“惜墨如金,一两黄金一两墨”等一系列说法。

(二)徽墨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相互融合

从宋元时期开始,徽墨不仅仅可以使用,更是成了文人骚客们的藏品,也因此墨开始向工艺品方向发展;明代中期以后,徽州成了全国制墨业的中心;随着朝代的更换经济的不断发展,徽墨产量激增。然而在鸦片战争前后时期,徽墨处于“风前残烛,瓦上晨霜”的衰微阶段,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徽墨得以恢复生产并且开始创新发展。然而徽墨的发展前景并不好。

现代社会,几乎看不见传统徽墨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取而代之的是化学墨汁。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已促使许多工业化的物品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业,这种代替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屯溪徽州胡开文墨厂的前身是《起首胡开文老店》,是一个百年老店,由徽州各胡开文墨庄、字号和作坊公私合营组成,拥有明清以来历代名家创作雕刻的珍贵墨模七千八百多个品种。胡开文墨厂不但保留着传统工艺精华——古法手工点烟技术,更注重现代科学技术与徽墨的结合,是十分宝贵的艺术珍品。

然而制墨工作时间久、体力消耗大、制作环境差无形之中给了工人们很大的挑战,且徽墨制作程序復杂多样对工人的要求较高导致现代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习,年轻人大多都觉得吃不消,所以至今徽墨的制作仍是依靠老一辈工人的支撑在不断发展。千年徽墨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又如何维系徽墨传承?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徽墨又如何去传播?

徽墨承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太多的匠人精神、文化结晶。当代文明社会,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一位合格的中国炎黄子孙,我们不仅要做到继承、理解这种优秀文化,更要将徽墨的传统工艺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去创新继承才是徽墨继续发展下去唯一的道路,不能一味追求跟传统结合,也要考虑到与现代社会的元素搭配在一起,在徽墨的传统文化中取其优秀精华传承,使徽墨的圈子不断变宽变广,在徽墨圈子不断扩展的时间段里我们要做到积极的宣传。

三、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行为认同

现代社会,青少年就是希望就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之一,因此教育灌输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让徽墨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扎根,徽墨文化才能被传承发扬下去。我们需要以下两点出发:第一是要明确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心中的正面印象,从国家教育体制出发进行深化改革,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融合、创新、发展,达到指导青年实践行为的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和以前的教育也有的巨大的差别,传统文化不再像以前一样频繁不断的渗入到青年的心目中。因此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势在必行,可在书本内容上、生活实践中增添关于徽墨文化的知识。第二可从社会角度推进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例如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宣传传统风俗等,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对青年的日常生活展开长足的影响。

总之,徽墨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已然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我们应当对它投以更多地关注加强对其学习继续将这一文化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许志伟,刘贵星.徽墨春秋 在键盘时代致敬千年制作古法[J].环球人文地理,2016(19):94-103.

[2]项颂.浅谈徽墨及工艺心得[A]. 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决策论坛”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5:1.

[3]沈伟青.墨香飘古今[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5(07):74-76.

[4]许俊松.安徽民间传统工艺礼赞[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优秀文化精神力量非遗
平静
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吸收优秀文化促进身心健康
解读《我是如何学会驾驶的》中男主人公的恋童癖倾向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研究
穿越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