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9-10 07:22张瑞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5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常见问题

张瑞芳

摘要:新课改提升了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并要求教师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是繁多的,而现实中的高中生基本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这些对高考应试不直接测评的知识。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即教师所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应当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基础,而不是将信息技术变成一门新的“考试型”学科。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信息技术; 常见问题; 教学对策

一、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常见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

近些年,虽然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要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多年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漠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较为落后。比如,语文等学科在教学改革中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却没有足够的课时及动力去进行相似的探索。具体而言,前些年大部分高中基本不开设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只会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学期进行突击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某些教师拥有优化教学方法的计划,也没有足够多的教学课时用于收集数据。在当前的教学中,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应用的教学模式依旧是单纯的“讲解——演练”模式,且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公屏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就实际教学效果而言,这样的教学不仅缺乏效率,还没有多少教学效果。新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核心素养。

(二)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力

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载体是计算机,而在当前社会阶段,绝大部分高中学生都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习惯于使用计算机进行娱乐或者学习。而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受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如前文所述,信息技术教师应用的是以自身為主的教学方法,而目前阶段的学生们已然适应各学科教师应用的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实践学习等教与学的方法,两相对比之下,纵使学生本身对信息技术学科有较强的兴趣,在实际课堂学习中也难以表现出足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教学的内容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动力。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对具有一定专业性,如数据与算法,这些内容会改变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看法。并且,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学习这些知识的动力。

(三)评价方式落后,评价质量较低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评价方式落后,导致评价质量较低。教学评价是与教学模式与方法息息相关的教学策略,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评价受讲解式教学模式的限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并不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甚了解。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便主要来源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实践任务的质量,至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程度、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等内容,都是被教师所忽视的。

二、信息技术教学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借鉴其他学科经验,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借鉴其他学科的有效教学经验,对教学的目标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基于优化设计的教学目标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以此为信息技术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积累经验。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由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优化为理论知识、学习方法、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热爱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应当吸收以生为本、发展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等教学理念,借鉴其他学科已实践过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应用借鉴翻转课堂理念,并基于高中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这一理念迁移到教学中。具体如下,教师先将本节课学生需要学习与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整理成思维导图,然后制作讲解该思维导图的简单微课。在教学时,教师首先播放微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系统性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即学生们分别关注教材、思维导图与实践,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索。在学生实践探索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到电脑前,以公屏的方式讲解自己小组的思维导图各知识点的理论与实践心得。这样以来,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践行全面评价教学,指明学生努力方向

教学评价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的重要教学行为。在应用新教学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践行全面评价的良好教育理念,将教学评价渗透进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并且,教师应当注意自己评价的方式及内容,将激励教育理念与差异性教育理念融合进评价中,使评价可以发挥增强学生动力、为学生指明方向、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信心等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评价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比如,有的小组并没有合理分工,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包揽了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其他学生只是在听该学生的讲解。对于这种小组,教师需要施加直接的干预,如要求该学生停止主动指导,并让其他学生依据能力与兴趣接手理论理解、实践操作等工作。并且,教师在施加干预时,需要说清楚施加干预的理由,使学生意识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的必要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明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设计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先整合分析现存的教学问题,从这些教学问题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现存教学模式缺陷等内容有整体性的把握。然后,教师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迁移应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教学互动、教学评价等内容中,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累积探索经验。

参考文献

[1]徐明璐.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考,2020(23):86.

[2]刘霄.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0(07):107.

[3]刘慧明.基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02):5-6.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常见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