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

2020-09-10 15:23谢娟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7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一年级小学生

谢娟

摘要:一年级小学生刚刚走进校门,正处于知识和思想启蒙阶段,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并且,这阶段的孩子心性活泼,行为任性,如果教师不加以教导,学生会形成很多不好的习惯,这对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作为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来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习惯养成;一年级;小学生;班主任;策略

一年级小学生单纯幼稚,认知能力较低,所以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很难起到一定的效果,因为对于很多道理学生不能深刻理解,不能产生认同感。但是,如果从语言和行为的教导做起,学生自然就能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分辨善恶美丑,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说习惯培养不仅是为学生未来的文化学习打基础,更是德育的一种手段。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一年级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

1.教师以身作则,实现言传身教

儿童在成长阶段,习惯并善于模仿,他们常常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这给我们教育教学提供了思路,也敲响了警钟。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自己要端正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另外,“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就是说如果教师一味用语言来教导学生,学生很难听从,但如果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教导学生,学生就愿意服从管教。因此,作为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应从各方面注意自己的言行,争取树立良好的师长形象,让学生在自己的带动下自觉端正言行,形成良好习惯。

例如:作为班主任,在衣着上要干净得体、简洁朴素,同时教导学生独立整理衣服,自己戴好红领巾,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重视自己的仪表,也能避免引起学生在穿着上的攀比之心。而在与学生交流时,班主任应放低姿态,平等、礼貌地对待学生,比如:学生问好时要热情回应,不能冷落学生;请学生帮忙时要表示感谢;因故迟到或接听电话时要跟学生表示歉意等等。这样,学生在班主任的感染下,自然而然就能学会礼貌用语,待人接物会更加热情、得体。所以说,班主任以身作则,是培养学生良好言行习惯的有效策略。

2.引入儿歌童谣,规范日常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刚入校门,需要了解很多纪律和行为规范,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一来学生容易感到厌倦,不愿遵守这些条条框框;二来这一阶段的学生理解力、记忆力较差,不能明确记住一些日常行为规范,自然难以做到自律。但是,儿歌和童谣有着简单欢快的旋律,学生十分喜爱,并且在旋律的帮助下,能够快速理解、记忆其内容。因此,在小学一年级教学管理中,班主任不妨引入或编写一些以小学生课堂纪律、小学生学习习惯为主题的歌谣,将其教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例如:针对上课时的行为规范,班主任可以教学生唱:“铃声响,进课堂;摆好书,把头扬;坐端正,勤听讲。”针对课间时的行为规范,班主任可以教学生唱:“课间时,不打闹,教室里,不奔跑,玩游戏,讲礼仪,互谦让,建情谊……”

另外,小学生看书、写字时的姿势,对其身体发育和视力有极大的影响,需要教师严加指导。因此,班主任可以教给学生儿歌:“脚放平,身坐正,胸一拳,手一寸,眼离一尺不能近……”同时要给学生进行示范,解释儿歌的含义。此外,教师还可以编写“交通歌”、“吃饭歌”、“上学歌”,让学生即便离开校园,也能遵守相应的规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端正言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实施多元评价,加强鼓励教育

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行为表现给出的反馈,这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有着重大意义。有效的评价能够暴露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给学生指引自我提升的方向,同时也能够给学生带来鼓励,提升其自信。而小学生心灵脆弱,自尊心极强,他们不喜欢失败,不喜欢被责罚,甚至老师、父母的责罚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相反,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可,如果他们因此得到赞扬,会更加积极地改变与提升自己。因此,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班主任要实施多元评价的策略,也就是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多加以鼓励。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有的学生在上课时过分活跃,要么打断老师说话,要么跟同学交头接耳,严重扰乱课堂秩序。这时,班主任不能直接指责学生,要进行鼓励教育。首先,班主任要肯定学生的优点,比如聪明、反应快、性格活泼、人缘好等等,然后告诉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做学习无关的举动,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多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将会更受欢迎。这样,学生在得到赞扬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能够积极改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4.落实家校联合,构建教育网络

习惯养成需要长期坚持,家庭和学校在这一过程中都要发挥作用。并且,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任务教轻,除了学校,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与父母相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略。如果家长不能做好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一出校门就失去各种约束,从而“原形毕露”,那么班主任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因此,作为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落实家校联合,构建完整的教育网络,给学生全面的监督、更好的教育,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校期间,班主任可以培养学生礼貌用语、认真听讲等习惯,可一旦放学,学生就脱离了班主任的视线,班主任的教导很难再发挥作用。于是,班主任要联合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导孩子:

(1)根據孩子的作业量和其自身能力,规定作业时间,监督孩子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珍惜时间的习惯;

(2)吃饭、洗漱、穿衣等事情要让孩子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家务,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3)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文明礼貌,呈现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比如少看手机、少玩游戏,多读书看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等。

通过家校联合,可以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关爱和教育,给学生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小学一年级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要从完善自身言行做起,给学生带来良好熏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诉求改进教学策略,同时联合家长的力量,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宁丽娟.小学生学习习惯问题与解决对策探究[J].家长,2019(36):167.

[2]姚金梅.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华少年,2019(36):81+96.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校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一年级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