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问题视角的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研究

2020-09-10 15:23何忠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7期
关键词:应用范围分析能力教学方式

何忠军

摘要: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也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了解学生学习经验,以及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于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对于学习活动的参与,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应用题的视角,进行相关的内容的讲解,通过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课堂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层,引导学生对于重点学习内容进行掌握,因此,本文就基于大问题视角的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学案目标;分析能力;应用范围;教学方式

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推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加强,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设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通过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问题的思考与设计,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大问题设计小问题,在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分析能力的前提下,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内容应用意识的提高,在课堂中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教师也需要对于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大问题拓展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应用范围,在学生掌握重点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一、设定学案目标

在不同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的时候,都需要让学生对于课堂中的教学纪律,进行严格的准守,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定教案目标的基础上,就可以以“大问题”为主干展开不同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加强,可以让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对于学生思维运转速率的提升,具有積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促进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一)”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练习活动的开展,导入新课的讲解,让学生在进行习题计算的过程中,就能够结合自己的预习体会,对于分数的意义进行了解学习,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的数,就叫做是分数,其中分数的单位是学生比较容易忽略的学习内容,教师在从大问题的视角出发,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就可以合理的安排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于分数的单位认知也可以变得更加的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叫做是分数单位,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展示,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学习,并且提高学生在解题中的运用意识。

二、提高分析能力

在数学课程体系中,知识内容的抽象化程度是非常高的,这也是导致小学生产生偏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偏科对于小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避免学生发生偏科的情况,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根据大问题设计小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因为课堂中主体对象的改变,由教师转为学生,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结合教材提供的直观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学习,并且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这样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新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以及所积累的学习经验,对于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都能进行比较熟练的掌握,让学生对于通分的步骤进行回顾,教师在基于不同的视角下,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习题训练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拓展应用范围

在为学生拓展一些课外学习内容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对于课堂中的学习任务进行提前完成的前提下,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于课外内容进行良好的掌握,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大问题拓展数学知识的运用,以及规律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探究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倒数的认识”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对于倒数概念的理解,写出一个分数的倒数,让学生了解,在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时候,只需要将分子、分母掉换位置就可以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写出数字七的倒数,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得出整数的倒数,在学生讨论1有没有倒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于倒数的定义进行深刻的理解,因为1乘以1,结果还是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还是1,而零是没有倒数的,因为零与任何数进行相乘,其结果都是零,而不会是1,教师在拓展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于教学方案进行完善整理。

四、丰富教学方式

随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科目课堂中的提出,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教师在丰富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也可以优化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统计图”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对于统计图的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预习,不同的统计图所适合的统计项目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通过不同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对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在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也可以在基于大问题的视角下,对于教学策略进行创新,这样可以提高数学课堂中知识内容的讲解效率。

总而言之,数学课程体系中,知识内容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优化安排的,虽然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会感觉到有些概念内容的理解难度是比较高的,但是学生如果换一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就会发现是非常简单的,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在丰富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可以变得更加的浓厚,引导学生逐渐把握数学课堂中的学习节奏。

参考文献

[1]李楠楠,戴莹.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1)

[2]褚剑敏.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之我见[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01)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小学校

猜你喜欢
应用范围分析能力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微机保护装置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浅析单片机的应用与发展
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分析能力的提高
论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分析能力
再识“千变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