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2020-09-10 07:22罗文婷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2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

摘要: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经过将近三个世纪的发展与变革,成為了世界音乐教育的中心。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本文通过对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演进过程的梳理,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音乐课程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人的全面发展

一、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演进

美国的音乐教育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歌咏学校,仅仅为了满足于教会音乐仪式的需要,因此,这个时期音乐教育的目的仅限于提高教徒的歌唱质量和读谱能力。随着人们音乐意识的提高和社区氛围的改善,学校音乐教育于1838年在美国基本确立。

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大约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19世纪,学校音乐教育以学习音乐知识为目的。在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音乐教育以歌唱教学为主,并出现大量以音乐基础知识、读谱和歌唱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材,如路德.梅森编写的《全国音乐教程》;霍尔特所编写的《标准音乐教程》,这些教材的编写满足了学校音乐教学的需要。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学校音乐教育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以提高音乐学习能力为目的。学校音乐音乐教学从单一的歌唱教学,扩充为音乐欣赏、器乐、合唱、体态律动等教学领域,课外音乐活动也蓬勃兴起,各类音乐记忆比赛、合唱比赛、器乐比赛的等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形式。第三阶段大约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学校音乐教育更加重视音乐教育的审美目的。在本阶段,音乐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更重要的是音乐的审美教育目的更加具体、更加明确。第四阶段始于20世纪末,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学校音乐教育在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学习能力、重视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开始以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

二、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演进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音乐课程改革,逐步确立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音乐教育理念。建国初期的音乐教育具有及强的政治功能:“音乐是根据学校的总的思想政治方针,来培养青年新的人民大众健康的,向上的感情;培养青年活泼勇敢。严肃认真的作风;培养青年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的优良气质。”[1]1982年“人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理念在我国首次提出。《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2]而在1988年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育大纲》则更加强调了音乐教育中审美功能的发挥:“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艺术性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3]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大众审美需求的提高,1992年6月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一)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4]而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美育的要求:“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操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5]

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音乐发展历程的梳理,不难发现,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我国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逐渐凸显,并纳入美育的旗帜之下。

三、美国与我国中心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比较

虽然美国与中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历程在其政治体制、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但二者都致力于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并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培养受教育者感知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与创作音乐的能力。因此,两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中美两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都体现了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追求。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七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都体现了上述目标,尤其在1982年的《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做出了明确规定,而在2011重新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中重新表达了这一观念。而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了其重要的育人目标,并且美育的价值也得到重视。

2.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得到巩固、发展和确立。在全球音乐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逐步形成,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为学生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向世界弘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美国音乐教育的演进对我国的启示

从中美两国音乐教育发展历程以及对比结果可以看出,美国音乐教育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第一,明确音乐教育的功能观。当代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继

承中华传统“乐教”文化的基础上,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功能,因此,音乐教育要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如亚里士多德所言:“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未来从事这种职业,亦不是为了竞技,而是为了教育,使他们不仅具备评判能力,还要具备演奏能力。”[6]

第二,创新音乐教材的编写。既然音乐教育对人与社会的发展

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甄选与编写就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实现新课标音乐教育的育人目标,中小学音乐教材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教材中的作品应当立足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具有培养学生聆听、欣赏、表演与创造音乐的能力。2.对于作品的选择,要满足当前社会与学生发展的需求,吸收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将本土音乐文化容纳到音乐教材当中,借鉴世界音乐文化的精髓,拓展学生音乐审美的视野,为学生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3.加强音乐学科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理念渗透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之中。

五、结语

总的来说,中美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两种不同教育行政体制的产物,两国都拥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颇高。通过对比分析二者的历史进程,从而为新课标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焕之:《谈谈中学的音乐教育》,李群选编:《李焕之一夜怒论文集》(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页。

[2]姚思源主编:《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页。

[3]姚思源主编:《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4]姚思源主编:《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65页。

[5]张源主编:《中国当代艺术教育法规文献汇编(1990-2010)》(下),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822页。

[6]张斌贤,刘冬青主编:《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名著19种》,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26页。

作者简介:罗文婷(1993.8-),女,二级教师,音乐教育。

(平城区第十四小学校 山西省大同市 037000)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