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管理对慢性肾脏病1期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2020-09-10 07:22董南桂
中外医学导报·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生存质量

董南桂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强对早期CKD的认知和早期防治,而对慢性肾脏病1期患者进行营养管理及营养状况改善评估。方法: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选出52例2020年6月~2020年8月在我院肾病血透中心被确诊为慢性肾脏病1期的患者,并分组为干预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进行营养评价+每两周电话随访+每月门诊随访,观察组营养评估+制定饮食方案+每两周电话随访+每月门诊随访。结果:营养状态干预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营养管理可以提高饮食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营养管理;慢性肾脏病;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5-0011-01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我们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健康问题,在中国成年人CKD患病率为13.2%,发达国家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6.5%~10%,然而每年大约有1%CKD患者进展为肾病严重期而导致死亡,因此,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特点,从而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我们除了要建立在慢性疾病管理基础上,更应该有经验丰富的肾科营养师团队治疗的参与,CKD饮食营养临床路径的建立、并对随访目标进行合理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6月至2020年8月,56例慢性肾病1期患者在肾病血液透析中心确诊。纳入标准:知情同意和自愿参与本研究;诊断为1期慢性肾病的患者。排除标准:未确诊的慢性肾病患者;精神状态异常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研究者。剔除标准:所需量表质量不好,上述情况数据缺失;上述基本个人资料或相关临床资料缺失,不能补充。

1.2 研究工具

临床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原发性疾病诊断、分期、肾功、肝功、血常规。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 SGA 量表是1987 年德国 Detslcy 发明的 。从体重改变、饮食变化、胃肠道症状、功能障碍、体格检查 5 个方面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分为 3 个等级, A 为营养良好,B 为轻度中度营养不良,C 为重度营养不良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生存质量:KDQOL-SF量表包含了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的8个维度。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肖水源设计于1986-1993年。

1.3 研究方案

(1)按1~52的顺序将本研究所选取的52例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由小到大的随机数字顺序进行编号,其中奇数的对应编号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偶数的对应的编号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

(2)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入院后根据临床资料的生化指标进行基础营养状况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营养计划,同时发放营养宣传册、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加强患者的自我营养管理意识,营养摄入量:每天蛋白质入量为0.6g/kg,能量摄入量为30-35kcal/kg,出院两周后进行电话顺访,一个月后再次根据临床资料的生化指标进行营养状况评估。

(3)干预组:患者使用优化营养管理模式,患者入院后同样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及 SGA、生存质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营养测量指标制定个性化饮食指导方案由经验丰富的肾脏科营养医师,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营养指导,指导时间不低于60分钟,同时为患者制定营养处方,每天蛋白质入量为0.6g/kg,能量摄入量为30-35kcal/kg;同时,肾病科营养医师出院两周后进行电话顺访,一个月后再次根据临床资料的生化指标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记录患者的饮食状况,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纠正,再根据患者的营养目标制定相应的食谱;此外,还要根据患者人体测量指标、营养指标,定期调整饮食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记录和分析,均值±平方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t 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当组间差异较大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6个月营养管理干预,重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患者少于对照组,轻度营养不良、营养良好的患者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着较大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营养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和每日总热量摄入均高于对照组,每日蛋白质摄入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营养管理指导,6个月后营养良好患者占比23.08%,而对照组患者营养良好者仅为3.85%,两组所有营养状况等级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指导后体质量提高到(64.85±11.25)mB/kg、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降低至(0.68±0.13)g/kg、每日总热量摄入量提高到(33.78±6.13)kcal/kg,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是因为在优化营养指导模式下,会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患者展开深入的探讨,让患者明确自身问题,提高患者对营养治疗的重视程度,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不仅要控制蛋白质摄入量,还要增加热量,并进食低蛋白米、麦淀粉等蛋白质含量低的碳水化合物,提升蛋白质的利用率;并对饮食行为进行监督,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更好的改善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营养管理能够更好的调节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习惯,提高饮食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7.

[2]吳灵萍,罗群,周芳芳.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的状况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2020(1): 119-120.

[3]叶鲜妩,顾勇《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42期.

猜你喜欢
慢性肾脏病生存质量
童安荣主任医师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中医药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自拟柴芍益胃汤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护理体会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食盐的摄入与降压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