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2020-09-10 07:53杨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文化教育学生

杨柳

摘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联系学生实际,结合历史课本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我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尊敬师长的仁礼道德教育;革故鼎新,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教育;运用历史知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实事求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历史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知识;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精神;仁礼道德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学历史课对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以史为鉴,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五千年历史,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甚至以身殉国。忠心报国,威武不屈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执著追求、经久不衰的完美的民族精神。“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新中国成立伊始,一批颇有名望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等纷纷取道回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李四光谢绝英国导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我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辗转回到祖国的怀抱。上述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历史实例,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脊梁所在。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以上实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在何时、何地及何种情况下,都不应该忘记自己血管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尤其要从小立志,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己任,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祖国的最高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放眼世界而胸怀祖国。

二、尊敬师长的仁礼道德教育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连古代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要求。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几千年精髓所在即孔子提倡仁礼仁爱,直到今天我们提倡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也是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进步,工业化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成员间的融融亲情,人们或多或少都陷入了“心为神役,神为物累”之境不能自拔,亲子之间的关系远没有传统社会牵系紧密。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尊敬师长的传统品德教育,以期形成社会“仁礼”“孝道”,还人们以亲情,还社会以和谐。

三、革故鼎新,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教育

学习历史,我们知道近代中华民族虽屡遭外敌入侵和列强蹂躏,但她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这与中华民族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潮流,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分不开的,如孙中山、康有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华民族不但自我求变,还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因而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实际也是中华民族的探索史奋斗史抗争史!而今天信息革命的时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发明更是层出不穷。作为一个后发国家,我们应该善于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无疑对当代中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培养他们善于学习和借鉴,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中学历史教学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四、运用历史知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实事求是

教学历史知识最重要的还是实事求是,它是灵魂和基石。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历史与文学不同,必须完全尊重史实,力求说真话、讲真史。若在史实之外编造不存在的史料,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这无异与欺骗,而欺骗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是不可能持久的。史实要真、感情要真.“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在绘声绘色的历史评述中而流露真实的感情,使学生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任何教育,它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唯如此才能在思想上认同。这是在历史教学中有感情接受到思想认同的必由之路。

五、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历史教师的要求

老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指挥着,更是学生智慧的启迪着和挖掘着,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

(一)老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引路人,其言行和处事态度都被学生或多或少地视为自己的榜样,这种向师性是一种自然属性。只有品德高尚,严于律己、诲人不倦、热爱学生,热爱祖国,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充满感情的人,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

(二)老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教学才能。中国历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科学、艺术、宗教、民情、风俗等各个方面。而每一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述评,往往需要以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为背景。这就对老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硬要求———宏博、专精、扎实的知识功底。固步自封,不注意拓寬自己的历史知识面,不吐故纳新、掌握更多更丰富的历史材料,不注意吸收历史研究、历史教学的新成果,不与时俱进,这样的老师充其量是个“教书匠”。惟有掌握渊博的历史知识,才可能形成知识综合、知识迁移的能力,才可能在备课中见微知著,讲课中深入浅出,而不株守课本,囿于教参;才可能在教学中准确灵活的运用历史知识,真正达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将来的命运”,作为中学历史老师,我们应当不断丰富自己,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在历史知识教学中,运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并发扬。这是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姚忠和.中学历史之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012(008):64.

【2】郭富斌,闫璟,刘相钧.历史教学:理解和践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省思——特级教师郭富斌访谈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文化教育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写话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浅谈博物馆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开展
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儒家忠德思想的价值分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