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嘴上功夫”,引导“因声传情”

2020-09-10 07:53郭惠红许晓萍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4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高中语文实践

郭惠红 许晓萍

摘要: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听、说、读、写”能力。但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很多学生难以通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独立阐述自己的思想。不会说话,羞以启齿,是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改变,影響的是课堂气氛,贻误的是学生前途。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说”的能力的培养,承当起培养学生“嘴上功夫”,引导“因声传情”的重任。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高中语文;实践

语文教学可以创新一些课型,这类课型关注学生的言说能力,把“说”的权利教给学生,通过有效的设计引导学生愿说、会说,练就学生的“嘴上功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目的。

一、朗读课——“立体学习”

朗读是因声传情的艺术。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非常主张朗读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如此,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文本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教师要善于结合文本特点设计朗读课,把握文本朗读要点,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有效的感知文本。文本不同,语言表达方式方法不同,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节奏自然也不相同。

创新朗读的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引领式朗读。教师备课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剪裁、整合,写好课文引读的串词,课堂上,教师朗读串词,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相关内容。

2.表演式朗读。教师是编剧是导演,将文体内容的朗读分配给相关同学,对他们进行朗读指导,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式朗读。

3.评析式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评,读、评有机结合,使课文充满人文气息。每读一段,点评一次,一直到读完全文为止。学生在评析式朗读能很快把握文本内涵。

4.假想式朗读

一些有才情的学生自我表现欲极强,可邀请他们单独表演假想式诵读,让他们体悟到自己换位角色表演的乐趣,有利于对文中情感的体验。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假想自己是诗仙李白,手舞足蹈快然自乐。

5.接龙式朗读

一篇课文教师可指名一个学生读,读到中途再指另一名学生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随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二、演讲课——“全面发展”

演讲是一门全面发展才情的艺术,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讲”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听”的能力。通过讲,培养学生提炼观点、收集材料的能力。通过听,训练学生听音和辨音的能力。

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指导学生的演讲内容要实在,切勿空洞,做到讲话有明确目标,结构严谨、内容深刻、表情丰富,还要指导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必须注意控场、调节气氛,及时掌握听众情绪,充分调动讲者和听者的情感互动。

2.指导其他学生对演讲进行评价。演讲不是个别学生的事,不参加演讲的同学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学评价主要从语言组织、仪表仪态、表达流畅等方面进行。让学生对照这些方面进行量化打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学生上台阐述自己这样打分的理由。

三、论辩课——“提升素养”

论辩能培养学生的表达与思辨能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可以将听、说、读、写融于一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需要注意的五环节:

1.所选题目要有可辩性。论辩的观点要有可辩性,观点之间要针锋相对。如果辩题没有可辩性,论辩双方就没有争论.也就辩不起来。

2.所辩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论辩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相一致。

3.人员分配。主持人一名,负责时间的提醒,主持整个辩论过程。辩论对方各四名辩手,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辩手。另选举出评委若干名,公正地按评价标准给辩论双方打分。

4.关于评价。可从陈述语言、观点表达、思维逻辑、整体意识、给人印象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个人分相加为集体分。

5.组织实施。一辩,阐述己方观点;二辩三辩,立论己方观点,批驳对方观点;四辩,总结陈词。

四、表演课——“寓教于乐”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本,特别是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如《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鸿门宴》等,往往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文本比较适合于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阅读。设计表演课,寓教于乐,融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表演型课的一般程序如下:

1.研读教材文本。认真研读教材文本,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领会原作思想,收集资料,为改编创作做准备。

2.改编创作剧本。在研读的基础上,编写剧本。编写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进行指导,以求写出的剧本保持原著的思想,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3.小组排练表演。分组,对创作改编的剧本进行排练表演,对排练时剧本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特别要注意参与表演同学的口语表达是否规范。

4.认真演出欣赏。表演的同学认真演出,其他的同学认真观赏。观赏的同学,要认真注意表演者的口语表达情况,以便在总结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5.全班总结发言。表演者说自己表演的感受,做的好与不足的地方。欣赏者从自己的角度提出看法。教师也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评价。

上好这样表演型课,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如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以及文本所表达的主旨思想,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其次,对重要人物的理解把握,最好能从课外阅读一些与他相关的材料,以更好把握人物性格。再次,要分配好人物角色。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表演,教师与学生一起,发现表演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从各小组中抽出最好的小组或表演最好的角色,在全班进行汇报表演。这种课,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文本内容,精心设计“言说类”创新课型,培养学生“嘴上功夫”,引导“因声传情”,这正是践行语文课程改革的现实追求。

参考文献

【1】袁敏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个性化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000(015):68-68.

【2】陈蔚.小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J].读写算,2018,000(022):56.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学高中语文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