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09-10 07:53龙艳娇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4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初中语文

龙艳娇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教师的教学重点。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该注重渗透传统文化,将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发扬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渗透策略

引言

语文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语言与文字知识。其中,具有很多的中华民族精神素材和各类古典文学素材,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理念,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精神,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教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一、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语文素养

语文知识对于学生的思想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的显著性不高,但是在长期的接触和学习之后,学生的思想会上升一个境界,在特有的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明白人生的哲理和处世哲学。

(二)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文化具有五千年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祖辈留给华夏儿女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它不断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和行事作风,还记录着中华五千年来历史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初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创设文化情景,传递主题情感

相较于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要求语文教师要塑造一种具象化的文化场景,这样才能更容易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加快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进程。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发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给学生带来新颖的语文教学体验,进而使初中生的思想文化情操得到陶冶。同时,教师要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教育形式,引导学生透过文字与故事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内涵,并要在此过程中围绕传统文化来发掘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根据传统风俗节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离不开兴趣的引导。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当课文中提到我国一些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诗词歌赋,接受传统节日的渲染,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感受我国的传统美德,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如,教师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时,文中涉及到春节这一民俗。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有关春节的历史故事以及人物,提高学生对春节有关习俗的认识。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发掘文章内涵,提升思想境界

初中语文教材中涵盖了多种多样的文化题材,如有关亲情、友情以及师生情谊等课文,往往着力去表现生活中常见事例。受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影响,大多数学生生于优越的环境。家长给予了他们过多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一颗感恩的心。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思想境界提高。因此,教师要不断发掘教材中的文章内涵,让真实故事情节来感化学生的思想与内心,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品质,加深他们对家庭责任与身为子女的认知。同时,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中的名言名句来引导学生。

(四)开展课后活动,加强文化渗透

活动形式有很多,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成语故事和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初中学生的心理正在趋于成熟,喜欢追求高雅的娱乐形式,并且存在着争强好胜的心理,而我们正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些活动一方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能在无形中熏陶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和热情。当然也可以在课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电子产品查找与课上学习的诗词相关的古诗,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价值。教师要注重挖掘古典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的理解。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注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中,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将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J].汉字文化,2019(20):111-112.

[2]李忠山.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72-173.

[3]王大海.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科幻画报,2019(07):148+150.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