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2020-09-10 07:53梅万喜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梅万喜

摘要:在当前中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一门基础型、入门型的课程,学生对这门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为了培养更多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新时代综合性人才,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创新进行分析,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措施

引言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以作为我国中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成为必修课程之一,而且该课程也是学习其它课程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在实践操作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而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起着阻碍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1、提高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目的的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促进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中职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每个学期都举办Office办公软件技能比赛,并设立相应的奖项给予奖励,这样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意识和学习氛围。

2、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理论与实践脱节,就像纸上谈兵一样。随着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为我们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不但应该简单地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该训练学生使用计算机来处理问题的习惯和技能。例如:每次考完试各班班主任都有大量录入、算分的工作要做,在学习完Excel的函数以后就可以把这个真实的工作搬到课堂,让学生以分小组比赛的形式,运用掌握的技能来处理现实问题。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认清不足,这样学习的目的性增强了,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对以后的学习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1、大胆启用“传、帮、带”的教学模式

每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但是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操作水平都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想要提升班级的整体能力,在班级内选拔一些能力突出的学生,协助老师进行教学时非常必要的。然后以分组的学习形式,每一名“骨干”学生带领组员。这样教师进行教学结束之后,又组长带领并监督组员完成学习,最后老师进行检验。

例如:讲解Word图文混排这一节的时候,师生共同确定好主题“魅力校园”后,就让小团队的学生自行分工,有的学生负责设计主题,有的学生负责拍照,有的学生负责排版,最后上交作品,然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评出最佳作品。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每一名学生的主动性,开发每一名学生的潜力,促进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合作意识的提高。

2、使用微课进行针对性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每一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每次讲授完知识点之后,一部分學生可以当堂消化,一部分学生需要重复讲解很多次还不能掌握,这样的情况势必会造成教学效果的降低。然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以其时间短、针对性强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凸显其价值,老师能够运用课余时间进行微课录制,通过录制讲解知识点,让学生们反复学习,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吸收消化,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让所有的学生在对教学知识点产生疑惑的时候,能够非常方便的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复习,在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缺陷的同时拓展了知识。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化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投入,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配置已经非常充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完全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然而,尽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其教学模式还是延续传统的“填鸭式”手段。近年来,校园引进了在线网络教学平台,这是一种具有海量教学资源、网络题库以及本校相关应用于一身的新型网络教学服务平台。这个网络教学平台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能够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也能够随时随地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遇到疑惑的知识问题能够与任课教师进行实时在线交流,处理疑惑的知识点或者问题,学生之间参与讨论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成为永不下课的课堂。

三、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排名次对中职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每一名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这就造成了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程度存在差异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评价核心就是对教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其评价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改变:(1)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项目的完成要有阶段性的评价,不能只看最后一次的考试成绩。(2)关注个体差异,重视综合评价。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都应当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3)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组织学生互评、自评、学生自我反思等,使学生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促使学生取长补短。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开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紧跟时代发展,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其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段平.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究[J].职业,2019(33):4l一42.

[2]蒲世业.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1):186.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