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课项目化教学对大学生运动习惯养成影响的研究

2020-09-10 12:23刘安文
教学博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项目化教学高校

刘安文

摘要: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和大学体育课实施现状日益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教学模式的探讨也未曾停息。本文主要采用实验、数理分析等方法运行“项目化教学”的模式,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长期的实验对比,比较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参与度和身体素质变化情况,为高校公共体育课模式改革做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项目化教学;公共体育课

前言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未来中国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是少年中的佼佼者,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健康的体魄是为祖国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2014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体育《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高等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认真落实《基本标准》。同年7月,教育部又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各学校每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学生健康问题的重视以及我们体育工作的重要性。那么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形成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真正实现幸福一生的目标。所以,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成为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了解了在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情况,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一、對象与方法

(一)对象:随机挑选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一年级男生班级3个,40人/班,女生班级3个,40人/班,体检合格,无心血管疾病史。

(二)建模方式

1.将男子和女子综合起来,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分组,重新建立教学班级。教学班级包括:篮球、排球、有氧健身、羽毛球球四个项目进行16次课的教学。对这不同的四种兴趣的班级设立共同的达标项目为立定跳远。

2.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挑选大学生素质达标测试的必测项目,随机挑选的六个班级。从概率来讲,和其他未班级比较身体素质处于同一水平。

(三)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

按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包括50米、立定跳远两项。测试方法均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四)数据处理:实验、测试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后对挑选班级进行两项目的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前后体育教师对研究对象进行立定跳远和50米都进行了测试,测试数据显示出有明显变化,结果如下:表1显示:对学生按照各自兴趣分组后,按照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每次上体育课从事了自己喜欢的项目,经过16周的教学两个项目的测试成绩均有明显的提高,且男子组表现更为显著。

三、问卷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其中男生200份,女生200份,回收问卷392份,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占所回收问卷的98%。。

(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认知

大部分学生了解体育的重要性,认为体育运动在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依然有7.4%的同学认为,我平时不参与体育运动,我依然可以活的好好的,体育运动对来说没多大的意义。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304人,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体育运动充当着一个强身健身的功效,认为能够保持一下健康的身体,应对人生的一次次挑战;而有约93人,认为体育运动可以保持人的体型,对于减肥有较了的作用,这93人中有约一半的人曾经或是正在被肥胖困扰;而有84人,认为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我可以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体育运动有一个社交的功能;有147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当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而体育运动,则能在消耗体能的同时,排遣心中的压力,达到自我的释放,调整自己的心情。

(二)

学生体育运动形式调查分析

有205人会选择跑步作为自己的锻炼形式;而有69人选择去健身房利用器材进行健身;有132人会选择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进行体育运动,其中选择球类项目的有男生92人(占所有男生的70%),且大部分选择的是篮球、足球项目,可见在日常的体育运动中,篮球、足球在男生中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其余的选择羽毛球项目的较多。而在体育舞蹈中有105人选择,主要为音乐和学前专业的学生。跳绳这一对场地,要求不是特别高的项目则有96人愿意选择,多数为美术和外语专业的学生。其余有78人选择了其它项目,经过我们对这78人进行访谈了解,有些同学是并不固定哪种体育运动形式,有些同学是不喜欢运动。

(三)

影响体育运动习惯因素的调查分析

学生认为影响体育运动习惯的主要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很多同学认为主要是个人没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重分数轻体育”的大环境下,很难培养自我运动习惯。还有同学认为学校场地器材的配备与维护情况、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及参与情况、学校体育环境的氛围(如各种体育比赛的开展)等在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上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五个因素中,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比例,可见一个好的家庭体育运动的氛围和一个良好的社会运动氛围也是促进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学生体育运动频率、时间的调查研究

除体育课外,平均每周运动1次和2次的人数相对较多,每周运动3次的54人,

每周运动4次以上的有36人,除上体育课以外的不运动的有82人。由此可知绝大部分学生每周课外的运动次数较少。从运动时间上看,大部分每周运动的时间在120分钟以下,加上每周2节体育课,运动时间不超过3小时,离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相差甚远,常此以往,势必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造成不良的影响,进而对学生的生活、学习造成影响,大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较多,但缺乏有效的督促与管理。

三、总结

高校体育公共课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发挥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对于完成某些项目的达标来说,学生通过从事自己爱好的项目的锻炼同样能够达到提高达标成绩的作用。

实施项目化教学后,学生经过16周的学习所测得的成绩与自己在学期初测得的成绩相比,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该成绩和未参加项目化教学的学生相比较,期末成绩也显示出较明显的优秀。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330013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课项目化教学高校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析我院公共体育课选项教学模式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