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的重申与坚守

2020-09-10 16:23张丹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业

摘要:自工业社会开始以来,大多数社会工作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职业规则或制度去规训这些从业者为工业体系服务,比如新闻业及新闻从业者,而讨论这一类工作的规则制度,绕不开“新闻专业主义”这一话题。文章从新闻业出发,引出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并阐释新闻工作者应坚守媒介专业主义。

关键词:新闻业;新闻专业主义;媒介专业主义

一、新闻业重在“新闻”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开始,经过千年演变,新闻信息的传播从“为我所需”发展成为“为大众所需所阅”。从甲骨到木铎,从石刻到鼎文,从布匹到纸张......这些载体与新闻有着天然的纠葛,撇开新闻书写者的意图,这些流传下来的信息也为我国新闻史的追溯提供证据。从官方邸报到民间小报,中国的新闻史一直在发展,新闻业也一直努力与国际接轨。说到与国际报业的接轨,绕不开“新闻专业主义”这一话题。

虽然在这个新时代,技术的作用已经凸显,AR新闻、VR新闻、算法推荐......层出不穷,乃至已经浸入新闻业界,重新诠释新闻规则,但万事不离根本。不管是一部新闻史的撰写,还是一个时代新闻界的发展,都离不开“新闻”本身,技术或许惹人喜爱,对社会发展功不可没,但“新闻”才是新闻史流传的主体,才是新闻业生存的沃土,技术的繁杂只是锦上添花。

当然我们现今多用的新闻释义是陆定一的“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任何形式的新闻离不开真实新近的内容以及客观的立场。新闻业得以在一个社会或者地区存在,就是为了适应大众需求,为大众撰写新闻信息,为大众解读新闻信息。2018年,媒体平台“二更食堂”由于对“空姐遇害案”发出不当言论,引火自焚,永久停更;近期,新京报旗下“新京报我们视频”存在导向错误、断章取义、混淆视听等问题遭国家网信办禁言处罚......这些例子不一而足,他们所得的后果是他们违背“新闻”写作规律所造成,一旦新闻从业者抛弃“新闻”,相应地,大众也会抛弃新闻从业者。

二、线上线下的角逐离不开新闻专业主义

在全民触网的时代,线下报刊业的销量额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到线上媒体平台的冲击,“二次售卖”中处于上游环节的媒介单位所能吸引的消费者数量减少,利润额下降,各个单位开始了“争夺受众总时间”的竞赛中,这样的竞争或会造成垃圾信息、假新闻等泛滥成灾,不利于媒介生态的风清气正。

有的媒介组织为适应新形势,将阵地扩充到网络空间,但开拓新疆域的同时也意味着新规则的建立与旧制度的破坏。从新闻伦理角度来讲,不管是线上新天地还是线下旧疆土,新闻业里每一个媒介组织以及新闻从业者都必须始终坚守“新闻专业主义”,这一主义是新闻业权威与公信力的来源,这一理论的建构是对新闻业及其从业者存在正当性的支撑。

不管是为夺取受众注意力的无人机报道,还是为了让人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演播厅播报,都是各新闻组织追求高品质新闻所做出的努力,也都是各新闻组织为获得消费者时间的手段。潘忠党、陆晔曾说过“操作技能和标准、对高质量新闻的追求只是专业主义对新闻生产实践的规训之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新闻业的灵魂——则是伦理规范的阐述和应用,也就是对“高质量”在技术层面之外的、新闻界内生——也即为其正当性所必需——的要求,包括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和公众问责性,也即一套规范化和正當化新闻从业的话语及其实践”。新闻的书写除开技术加持外,离不开“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核心内涵的浸润。用布尔迪厄式的表述,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业这一特殊文化生产领域实行其专业自主的基础。

在社会化传播日益兴盛的今天,新闻业与其他行业合作的趋势势不可挡,新闻从业者如果想在线上新领域展现突出自己,就需要借助“新闻专业主义”这一行业标杆,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是新闻从业者区别于其他写手的独特的身份标识。

三、新闻从业者的媒介专业主义

谈到“新闻专业主义”,就需要谈谈针对新闻从业者的“媒介专业主义”。媒介专业主义作为媒介从业人员中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意识形态,它是从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而来,成为媒介从业者所普遍认可的一套媒介理念。

媒介专业主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新闻从业者的行为准则。先从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谈起,新闻从业者所发布的新闻信息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为受众着想,打破传受双方的话语壁垒,引导社会舆论。这几年流行的“好记者讲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等等话题,就是强调新闻传媒需要服务公众,而这个“好”如何把握就需要新闻从业者自身技能过硬、本领过强。第二,需要重新定位新闻从业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新闻从业者作为信息流通把关人,就必须履行好职责,牢记新闻服务对象是谁,转变传者本位的思想,确立受众思维。第三,新闻从业者需要坚持自身行为准则,在采写编评等工作流程中保持独立、公正、客观。在写作时坚持事实核查, 新闻从业者要以事实为基准书写新闻、解读新闻,而不是以主观意愿扭曲事实,误导受众。在我国,已经有很多新闻从业者需要坚守的信念、伦理和规范,例如反对“假、大、空”,以事实说话;强调贴近生活,提高媒介的服务性;反对“有偿新闻”,提倡新闻业的职业伦理;呼唤“舆论监督”以及内容采编和媒体经营的分别管理等等。

四、结语:新闻专业主义可以不“乌托邦”

新闻作为职业在中国的产生与演变有自己的特征,其中不乏与西方的专业主义相吻合的成份。早在60多年前,《大公报》总编张季鸾的“四不”原则——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就以中国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媒体必须独立、自主和中立的理念。这些国内理念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相契合,这也说明“新闻专业主义”有其实践性与操作性,不是纸上谈兵。

虽然新闻从业者或许会有“成名的想象”,可能会为了政治和经济上的野心,为了成名,而随意操控新闻,使得新闻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但是,只有堂堂正正依靠新闻报道获得喝彩的新闻人才能永远风光,因一时“成名”的诱惑而编造新闻的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他人揭开面具,将自己置于“他人目光的囚禁之中”,身败名裂。

显然,新闻专业主义是每个新闻人内心的坚守,用以规范自身的言行,它阐述了我们所追求的价值和奉行的伦理规范,激励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社会”的企望。有的人或许会说,“它如同它生长于斯并服务于斯的民主生活,带有一些乌托邦色彩”、“在丑恶、卑劣、残酷或其它污浊频仍的现实社会中,弹唱这样的理想主义调门难免显得‘冬烘’,甚至会被斥为‘矫情’”。但我想说的是,新闻业有其行规,新闻人有其操守,“新闻专业主义”众望所归,新闻人在时代发展中、在践行新闻专业主义过程中会不断赋予它更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潘忠党,陆晔.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J].国际新闻界,2017,39(10):91-124.

[2]刘怀丕.大公报“四不”方针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J].青年记者,2010(14):74-75.

作者简介:

张丹(1996-07),女,四川巴中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专业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业
VR“挑战”新闻
作为传播媒介的虚拟现实技术
技术拓展想象空间
浅谈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话语权提升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新闻反转剧”中的媒体责任冷思考
“全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
从“莱维森调查”看英国协商民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