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段:红军桥上忆红军

2020-09-10 07:22
乡村地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黎平木桥长征路

全程:约36.39公里

线路状况:红军长征步道保留完整

基本情况:“中潮、佳所、坪坝——羊角岩——翘街——高屯街道陈家庄——少寨红军桥”这条红军长征路,是黎平风光旖旎、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路线之一,是体验红军长征文化与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的绝佳路线。

推荐理由:中央红军攻占黎平县城后,党中央在黎平城召开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黎平会议是一次关系红军命运、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会议,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开端。黎平会议在党和军队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军当年经过的古驿道,两旁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八舟河两岸,见证红军光辉的足迹。

2020年4月11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体育局、共青团贵州省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重走长征路,共赴春之约”活动启动。

第一站的“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始于黎平,意义深远。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避开强敌布阵的湘西,挥戈入黔,为了确定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政治局特别会议,史称“黎平会议”。

黎平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开了一天一夜,争论十分激烈,最后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避免了让红军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年初起,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不小影响,这一场徒步的到来恰到好处,让人们重振信心,学习前辈们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

启动仪式后,人们从黎平会议纪念馆出发,沿着当年红军行进的路线一路前进,心中的热血令脚下的路不再遥远。18公里,徒步行进需三个小时,从黎平翘街穿出,途经红军广场、黎平古城墙、东门广场、港澳新区、薛家坪、陈家庄、八舟村、最后抵达少寨红军桥。

黎平会议会址坐落在黎平县城德凤镇二郎坡52号,它是晚清修建的民居建筑,兩端有高大的封火墙,房屋面宽五间。正中有一座门楼,两边为铺面,当年是胡荣顺商号。走进门楼,里面是一个大院,有9个大小不同的天井,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2017年1月,黎平会议会址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来到这里,想起当年那一场召开了一天一夜的重要会议,心中满是敬仰。

沿着翘街,我们排列着整齐的队伍徒步前行。翘街,因主街中段下凹,两端缓缓翘起,故称“翘街”。街面为石条和卵石铺墁,小街小巷众多,著名的有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一排排封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沿街商铺,张贴着当年民众欢迎红军进城时的标语,播放着红色歌曲,一时间,人们仿佛走进了昔日时空,“时光重叠”。

在陈家庄,徒步队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当地村民重现1934年长征途中,百姓为红军送侗药、红薯、鸡蛋等当地特产的情景。“1934年12月下旬,红军经过这里,停留了三天三夜,老百姓们就给他们送鸡蛋、红薯。”人们还保留着那些记忆。

伴着宜人的春日景色,我们行走的步伐更加畅快。油菜花地里的菜籽已经结果,稻田里刚灌满的水倒映着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林。眼前的桥面斑斑点点,青苔悄悄爬上碗口粗的圆木桩。河水湍急,任凭浪花拍打,黎平县高屯村少寨的这座老木桥,历经86年风雨,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

1934年12月14日,一支红军先遣部队抵达少寨,发现河上的小木桥破旧不堪,而且桥板已被敌军抽走,无法承载大部队通行,红军便求助于当地村民,村民们弄清原由,便纷纷回家卸掉家里的门板,砍倒山上的大树,为红军搭起了一座新桥。

河水冰冷刺骨,场面热火朝天。年轻力壮的老乡和战士们泡在水里打桩,老人们则在河滩上生起几堆篝火,招呼大家上岸取暖……军民齐心,其利断金。后来,一座高3米、宽1.3米的木桥建了起来,大部队顺利过河。部队离开后,少寨百姓为木桥取名“红军桥”,并定下寨规好好保护它。很多年中,这座桥承载了当地百姓过河的需求,也见证着岁月变迁,如今,斑驳的木桥不再是人们过河的首选,逐步成了人们感悟当时岁月的载体,在木桥下游200米处,建起了一座能跑汽车的公路桥。而老木桥的使命没有结束,它将继续见证着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正如这场春日的红色徒步,正展示着人们追忆过往,拥抱美好生活的热情。(文/张芬  责任编辑/孙晋楠)

猜你喜欢
黎平木桥长征路
长征路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竹筷木桥
长征路上学党史
看电视剧《伟大的转折》
Single-Log独木桥
不达彼岸
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获死刑
情妇反水引发街头杀戮,公安厅长的“联保阵营”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