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考分离”趋势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

2020-09-10 07:22董旭光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5期
关键词:教考分离高校

董旭光

摘要:近年来,教考分离模式已逐步成为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教考分离考试模式在各试点高校逐步取得显著改革成效后,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也逐步开始了“教考分离”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施。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考试制度实施“教考分离”的重要性,探讨了“教考分离”的必要性,对当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考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在“教考分离”背景下进行改革创新的探究路径。

关键词:教考分离;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创新

一、教考分离趋势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改革创新的意义

所谓的教考分离,即教学环节与考试环节的分离,后者包括命题、监考、阅卷的全流程。在教考合一的模式下,教师往往把已有的、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并在考前划重点和指定复习范围,大多数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通过考试。多年来,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在高校中较为普遍,在教考分离背景下,专业课程积极改革创新在以下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提升教学质量。在之前的教考合一模式下,任课教师如果教学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为完成教学任务会出现考前划重点等不良现象。教考分离的实施能客观、公正的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任课教师在学生考试压力的驱动下,会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积极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逐步升级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授课能力与教学质量。

2.激发学习动力。在之前教考合一的模式下,考试的内容有时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学习,很多学生养成了考前突击的不良学习习惯。教考分离的实施,会减少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依赖,更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专业知识的积累与灵活运用,久而久之,会培养出更加自律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3.促进公平竞争。教考分离的另一积极作用是促进考试的公平性。在教考分离模式下,学校会成立专门的命题小组、评阅小组和评分小组,任课教师不参与试卷的评判,从而减少了考前漏题,以及评阅过程的不规范性,有效避免试卷上出现“感情分”的不良现象,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考分离趋势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探究

(1)教考分离题库形式多样化。根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课程组成特点,为完善考试题库成立专门的教学团队,课程团队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以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热处理原理等课程为主的“理论课程团队”,以近代材料研究方法、热处理设备等课程为主的“设备课程团队”,以及以金属工艺学、表面工程、金属腐蚀与防护等课程为主的“工艺课程团队”。课程团队负责人为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老师担任,团队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以教学大纲为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教考分离题库的考试大纲制定出来,以此建立考试题库。此题库至少可组成10套以上试卷,各试卷间的重复率应小于20%;并且,试題库需定期充实、调整,并根据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要求适时更新。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考试更应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评,因此,题库的设计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导向,侧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测评,这就要求课程团队在建立考试题库时,将考试内容与实际工业问题相结合,以解决实际过程中知识的运用情况为检验手段,题型兼顾全面性的同时也要具有代表性。除此之外,课程团队设置的题库必须结合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时俱进,注重内容升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服务科研一线与工业生产所需的高级人才。

(2)“教考分离”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测验的编制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所有重要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教考分离”能直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机械刷题”的负面作用,为了避免此类教学情况出现,可以合理引入“形成性评价”,如: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团队协作、课后作业、阶段测验。通过更丰富的日常教学手段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化整为零”的教学方式把负责的知识体系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

(3)“教考分离”与“专业大赛”、“专业证书”相结合。通过专业大赛促进专业课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将比赛作为考试的加分项,工科高校针对各个专业经常会举办各种类型的比赛,比如说热处理工艺大赛、表面工程大赛、金相美学大赛等,这些比赛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将比赛热情与日常的教学和考试相结合,会让工科生更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专业老师应该积极关注国内相关的重大赛事,积极带队参加比赛,通过比赛提升学生理论基础及实践操作能力。此外,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校期间学生也可以考取职业证书,如“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证”、“金相工程师资格证”等,资格证的考取除了对理论知识要求外,对实践操作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能最大化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因此考取专业证书也是当前许多实施教考分离教育管理模式的高校所采取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工科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实用化,并且通过国际工程认证的逐步推进,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教考分离的实施在教与学两方面都会产生积极效果,但是一定要避免对教考分离的误解,不要以“考试”为导向,要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避免培养考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教考分离工作的实施方案》.

[2]王桂铮.形成性评价在国内高校应用的浅析[J].广东化工,2019(14).

[3]梁伟.高职教学评价改革中教考分离的实践探索[J].职业与教育,2011(21).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安全培训教考分离工作初探
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考分离的思考
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