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脚手架 还原规律本身

2020-09-10 10:23罗礼红
天府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多角度数形结合规律

罗礼红

摘 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点阵中的规律”不应只满足于计算出点子数量,更应着眼于“规律”本身,因此搭建摆一摆的活动,进而创造小组活动、找到不同观察所带来的的不同规律,感受多角度观察的思维方法,渗透数形结合与建模思想。

关键词:点阵;规律;多角度;数形结合

《点阵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图形中的规律》的后半节课,笔者将它作为一节独立课进行教学。在磨课中,当教师给学生一个自主发现规律的学习单后,学生大多数都填写了“1×1,2×2,3×3……”,对于其他角度观察的规律,比如斜着观察、拐弯观察,学生不仅没有产生这样的观察角度,甚至觉得这样的观察写出来的算式很麻烦。在第三次磨课时,有一个学生居然忍不住喊了出来:“老师,他观察得到的算式太麻烦了!”

难怪每次磨课都不理想,我恍然大悟,原来学生对规律并不认可,他们以为要找的是最佳算法。当我们认为学生会自然地发现点阵的三种观察方法时,我们其实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想当然而已。想要贴着学生的思维前行,就要还原点阵的规律本身。

教师如何搭建脚手架,使学生真正去发现更多的规律本身呢?笔者从这个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先有规律地摆一摆5号点阵点阵,为学生的多角度观察搭建脚手架,再让学生自主观察整组点阵并列算式、找规律,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形结合、多角度观察”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以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形数的历程为主线,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能在观察(划分)活动中,发现正方形點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图形、算式、点数的关系。

2、结合摆一摆、观察、列式、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和推理能力。

3、通过多角度观察点阵,渗透数形结合与建模思想。

学具准备:铅笔、尺子、橡皮、水笔、磁力板、小磁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操作铺垫

1、故事引入

师:你们喜欢听数学家的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喜欢通过点阵来研究数。开始时,他在沙滩上摆石子,一个石子表示1,两个石子表示2,3个石子表示3……后来他用石子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比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借此来研究数,研究算式,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发现。他在研究中还完成了一项极限挑战,能极速挑战1+3+5+7+9+11+13这些加法算式呢!后人把每个小石子看成点,就组成了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点阵!

2、观察操作

(1)观察点阵

我们先来看看这组点阵吧!逐个出示点阵图(如下图),看看这些点阵——由点组成的有规律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正方形的,每行和每列的点数一样多。

生:后一个点阵比前一个点阵多一行多一列,点阵越来越大了。

师:很好,大家都是细心、会观察的同学!点阵比较多,我们分别给它们编号:1号点阵,2号点阵……

(2)同桌合作,有规律地摆点阵

师:5号点阵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根据前面4个点阵的规律,有规律地摆出来吗?同桌合作摆一摆,要摆得又快又有规律哦!

同桌合作过程中,教师巡查、指导,发现学生的不同摆法。

师:同学们动作真快,都摆出了5号点阵!谁来说一说怎么摆的呢?

生:我是一行一行摆的。

生:我在4号点阵的基础上再摆一行一列。

生:我是一层一层往外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摆法,课件动态演示,并给各种方法命名(如上图)。

师小结:小小的一个点阵,同学们发现了不同的摆法!今天,你们想不想过一把当数学家的瘾,自己来找找这组点阵中的规律?那现在我们开始自主学习——找规律!

[我的思考] 结合数学家的故事引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要安排摆一摆的活动呢?若不给学生摆一摆,直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点阵、发现规律,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会比较多,但在多次磨课中却发现,大多数学生不理解什么叫做“不同角度观察”,反而因为写出乘法算式而沾沾自喜。哪怕有个别学生发现了不同角度观察,也造成“自主探究出规律”的学生比率很低,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取他人的想法,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斜着观察、拐弯观察的列式都太麻烦了。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这里安排有规律地摆一摆5号点阵的活动,迫使学生去思考不同的摆法,为后面的“不同角度观察”做铺垫。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变得更有目标性,突出重点,也更好地引领了学生,提高学生发现规律的参与度,对规律的体验更为充分。

二、合作探究,交流规律

1、活动要求:

教师出示学习卡,介绍要求:第一步观察,第二步列式,第三步交流,并让学生默读要求,最后请一名学生说一说:我们的活动要完成哪些任务?此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后,能更清楚要求。

2、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查指导,发现各种有意思的观察方法和算式,再组织交流。

师:大家在小组活动中非常积极,现在我们邀请几位同学来给大家分享。汇报时,先说一说你的算式,再说说有什么发现。

(1)横着观察

生:我横着观察,第1个点阵有1×1个点,第2个有2×2=4个点,第3个有3×3=9个点……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你能用图形说明这个3×3的意思吗?

生:横着观察,每行3个,有3行,就是3个3。

师:继续这样观察,第6个点阵怎么计算?第10个点阵呢?(教师追问:没有图形了,你还能想象出图形的样子吗?)

师:第一个点阵1×1,第二个点阵2×2……你们发现了这样观察,点数有什么规律?

生:第几个点阵就是几×几。

(2)斜着观察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并与学生互动。

师:5号点阵,为什么不加到6?

生:斜着观察时,最多的只有5个点。

师:从这些算式中,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算式是有对称的,中间有一个最大数。

生:都是从1开始加到一个最大的数,然后再往回加到1。

师:继续这样观察,10号点阵怎么列式?

生:假如是10号点阵,可以从1加到10,再加到1.

师:厉害,看起来复杂的算式,却非常有规律!太棒了,还有不同角度观察的吗?

(3)包围法观察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特别注意:只出示算式,遮住图形,不出示观察角度。

师:大家能根据算式,猜一猜他是怎么观察的吗?

生:他是包围法(或拐弯、或直角都行)观察的……(用手指)

师:真厉害。包围法这个词一下子让人听明白了。那谁能结合图形说一说1+3+5+7+9的意思?

生:看这个5号点阵,拐弯观察,分别是1个点,3个点,5个点,7个点,9个点。每次多两个点,将它们相加就是总点数。

教师追问:继续这样观察,第7个点阵怎么列式?

生1:1+3+5+7+9+11+13。最后一个数是13,可以认为是2×7-1得到的,中间重复了一个点。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算是都是从1开始的单数相加的。

师:1号点阵是1,2号点阵有两个数相加,3号点阵有3个数相加 ……这有规律吗?

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第几个点阵就从1开始加几个连续单数”。让学生在对比、想象中加深了对算式规律的认识。

三种方法小结:

师:为什么同一个点阵,我们列出了不同的算式?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列式就不同,规律就不同。

师:是啊,我们得出了不同的算式,乘法简洁,后面的两种很有规律。以5号点阵为例,这些算式的结果都等于多少?(25)以后我们遇到这些有规律的算式就可以化成这个乘法算式来计算了!还记得我们的极限挑战吗?

3、考考你:极速挑战

(1)1+3+5+7+9+11+13+15+17

生:有9个从1开始的单数,所以结果是9×9=81.

生:最后一个数17=9×2-1,我想到了这是第9个点阵,所以也是81.

(2)1+2+3+4+5+6+7+8+9+8+7+6+5+4+3+2+1=?

生:这个有规律的算式中间最大数是9,所以是第9号点阵,结果是9×9=81。

师:虽然是算式,但是大家想到了刚才学习的正方形点阵,用图形来解决算式问题,太神奇了!刚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点阵,就列出了不同的算式,这是由形到数的过程,现在看到算式,我们就想到了点阵,这恰恰是由由数返回到形的过程,正如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一句话: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

[我的思考]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自主探究一组点阵中的规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并在汇报中激发生生互动,并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察方法得到的不同规律,使“规律”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最后,教师注重多种方法的联结,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在让学生快速将方法串联在一起。极限挑战既是对规律的应用,同时又是对规律的升华,挑明数形结合的思想,让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

三、趣味点阵,课堂延伸

师:老师还带来一个趣味点阵,请大家来挑战!观察下图中已有的几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按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并给这组点阵列出有规律的算式。

生:可以按一个直角一个直角转弯观察,第一幅图有3个点,第二幅图增加4个点,第三幅图接着增加6个点,最后一幅图再增加8个点,所以得到一组算式:3;3+4=7;3+4+6=13;3+4+6+8=21。最后一幅如下图A。

生:可以将点阵添加几个点变成正方形,然后再减掉添加的点。于是得到一组算式:2×2-1=3;3×3-2=7;4×4-3=13;5×5-4=21。最后一幅如下图B。

生:横着观察,前几行都相等,最后一行多1个点。于是得到一组算式:1+2=3;2+2+3=7;3+3+3+4=13;4+4+4+4+5=21。最后一幅如下图C。

师:这个点阵叫做螺旋点阵,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它的点数,真奇妙!

图A

图B

图C

[我的思考]仅仅正方形点阵的学习略微单调,不利于学生对点阵的整体认识。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拓展。此处,结合螺旋点阵,让学生应用“不同角度观察”,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在数学上,教师希望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其实就是希望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因此,这节课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这节课上,更体现在学习方法上。

四、回顾课堂,整理反思

师:借助正方形点阵、螺旋点阵,我们发现了很多规律,这些都是数学家们的重要发现,所以同学们今天已经超额完成了小小数学家的任务。关于点阵,你还想学习什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数形结合真奇妙。

生:我知道了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点阵。

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点阵的规律就不同。

师小结:真奇妙,换个点阵看这些点阵,就有了这么多神奇的发现!就像那首诗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点阵中的规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探索点阵的奥妙!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律,大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规律的眼睛!

[我的思考]课虽止,探究不止。此次,学生回顾整理,既引发学生的反省意识,也让学生放眼生活,拓展视野,激发学生继续寻找点阵及其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立足于正方形点阵,“毕其功于一役”,在研究一组正方形点阵中将规律挖深、吃透。教学贴着学生的思维前行,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多维探究,在数形结合中引發学生建立算式的模型,从图到数到式,再从式到图到数,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不断形成并逐步提高。教师透过现象看到规律的本质,在教教材中显性知识的同时,挖掘出其包含的隐性知识,牢牢把握住了这节课的规律本身。

学生在学习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规律,更重要的是找规律的方法——多角度观察。在磨课中,学生高呼“老师,他观察得到的算式太麻烦了”,但是在调整教学方式后,学生在回顾整理中将“多角度观察”作为一项重要的收获,这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多角度数形结合规律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找规律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巧解规律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