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

2020-09-10 07:22陈德贵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济南课文文章

陈德贵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就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引发解决难题的愿望,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动口、动脑丶动手。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丶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授课中要注意因势利导,根据教学目的,抓住课文焦点,提出富有启发而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敞开知识大门。

教学《湖心亭看雪》,首先应该了解到作者张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快节奏中忙碌不堪的人嘘嘘感叹。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学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

为让学生快速理解,分两点讲析课文。其一是品雪景。江南少雪,西湖当不例外,然西湖竟大雪三日,当为奇事。人多蛰居,惟"余"出游,不随波逐流之高洁情怀显露无遗。因此,“余"也得以观赏西湖之奇景。天、云丶山丶水相连,迷茫一片,白雪皑皑,点缀以长堤以痕,湖心亭一点,小舟一芥,人两三粒,则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而在物我两忘的奇景中又结识知己;其愉悦之情,雅致之趣,难以言表,只能用心灵去默默感受。这样的奇景及雅趣与张岱在明朝灭亡后消极避世,专心从事著述的心境相合。作者借回忆旧日往事所见之景,表达清高自赏的感情与淡淡的哀愁,可谓“身与事接而境生,物与身接而情生。"

其二是析人物。一个“痴"字写出了万千情感,痴在行为,痴在情感。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势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具魅力。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说明了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这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位丶人格的肯定与赞赏。

说起北国的冬天,我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朔风怒号,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然而在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里,位于北中国的济南的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冷漠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祥如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巜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无论是文章的总体构思,还是写景的方法,抑或是情感的表达,都足以牵引我们的目光。作者以轻松畅快、摇曳多姿的笔法,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一种"如在画中游"的感受。

老舍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见假山耳。"作者正是用的“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法,作者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绘城,不绘城的东南西北,只绘冬天济南的秀美睡态。绘山,不绘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绘人,不绘形体,只绘济南的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正是因为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绘,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算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喜爱的心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说。初中学生正好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语文教师应利用教学契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使学生达到这样一种共识:一个人身处逆境,不要怨天尤人,过于悲伤,沉沦,而应该顽强拼搏,奋力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

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的教育应避免空洞的说教,假、大丶空的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或许还会带来负面影响,让人产生反感,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营造美的氛围:音乐,教师诗一般的语言,学生情感投入的朗读等,共同组成一个感染人的美好氛围。二是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生活体验,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情感丶態度丶价值观的教育,切忌拔得过高,对课文的基础知识作一般性的学习即可,不必抠得太死。不能肢解文章,挖掘每句话的含义,这会影响文章的整体美感。应该在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多读课文,交流丶体会丶识,注重对学生美好情感的熏陶。

生命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石,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两者缺一不可。生命本能是尊贵的,有权自认为辉煌,生机不可遏制。生命被环境规定着,改造着,适者都是强者,生命就是拼搏。在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生命个体中,当它具备了顽强的精神后,它就会表现出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崇高品格,生命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我们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疑,思疑,解疑的过程,学生一直处于主体的地位,而老师只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不断提高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总而言之,设疑要巧而精,由浅入深,步步诱导,稍有言对,加以鼓励,壮其胆,鼓其志,励其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自己探索,发展思维,增长智慧,锻炼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也激发其求知欲。

如《白杨礼赞》的结尾可以这样设计:作者在第七段己经完成了白杨树形象的刻画,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按理文章也就可以结束了,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八、第九段?这样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又如巜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结尾用“活该"两字特意独立出来,这又有什么深刻含义?通过这些有价值的有启发作用的疑问,会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伤仲永》,课文借事说理,以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介绍其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文章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字、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只要善于探索教学规律,把握课文特点,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就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济南课文文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Paving Memory Lane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Hi济南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Hi济南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