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见证着时代的发展

2020-09-10 07:22邹子泓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古建筑建筑时代

邹子泓

建筑的生命很长,也很短。建筑在不同时期能显现出不同的特征,它能展现给大家的是当时的人文、经济、生产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建筑是见证着时代发展的。

纵观人类文明数千年,从远古时期的掘穴而居,到石构、木钩,再演化为砖瓦与钢筋混凝土,又发展为钢架结构。建筑结构的变化,顺应着时代、技术、材料的发展。而建筑的寿命不止在于这些建筑材料和工艺,也在于后人的使用。有许多的建筑,在数千年的日晒雨淋中屹立不倒,又侥幸躲过了自然灾害和战火的洗礼,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赏识,得以幸运地将古人的建筑理念呈现在现代人们的面前。而那些不幸的,则或损毁与狂风暴雨,或在枪林弹雨中付之一炬,又或者在一些统治者手中沦为废墟,这些被损毁的建筑都只能存留于人们的想象中去。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对古旧建筑的保护意识,为了遏制因为种种原因变得少之又少而所剩无几的古建筑的继续损坏,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古建筑的保护上,同时呼唤现代民众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学习和认同。现今是对古迹保护相对重视的时代,“修旧如旧”成为了大部分古建筑尤其是古建筑群修葺保护的主要方向。

这里的“修旧如旧”并不指梁思成先生提出的“整旧如旧”,即通過补丁在几乎不改变建筑原貌的同时,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而是所谓“复古”的改造手法。这样的方式,是将传统建筑形制融入现代设计中的典型表现,所得到的成果,是与原始建筑天壤之别却又颇有神似的现代复古建筑。

例如近日我进入广州老三区的旧街区探访,发现有那么几个保护街区,整条街道上的建筑,立面的改造几乎看不出一点历史的痕迹。也有少数几间打着旧建筑改造的房屋,其纯白的立面和现代的主要结构,使它成为了旧街住宅区红砖青砖中鹤立鸡群般的存在。我认为这样的建筑已经不能被称之为古建筑,而正是上述“复古”的新建筑,它们不能代表原时代的建筑,而应该作为旧式建筑文化在现代的表现,归入现代建筑的行列。

对于这样传统建筑语言的表达,我们是应该支持鼓励?在我眼里,对这样的设计我们不反对,而更应该鼓励提倡的,是传统建筑中的儒雅,是材料布局中的有山有水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从建筑形制衍生的严格的规则意识。另外此类“复古”式的建筑改造,对于未来对古建筑的实地研究和公众的了解学习是不够准确的。经历这样的改造之后,旧建筑的生命应该算画上了句号,而一座新式建筑的生命也从此开始。所以我们应该在面对一些典型的旧建筑群时,更加注重保护而不是利用,使旧建筑的寿命得以延续,以将更加纯正的古建筑展示给后代。

此外,在现今对于片区的旧城改造中,除了片区内全新装修的示范性建筑和少数标志性建筑外,更多的私人民居,由于主观客观原因未对住宅内部进行改造,却在外立面上为所谓风格形制统一,被强制涂上了参差不齐,甚至于令人感到尴尬的或白或彩的油漆。我们因此可以看见一些旧民居就像部分外立面干净如新的骑楼,又例如粤剧艺术博物馆隔村相望的明字屋,收起了岁月侵蚀而不甚平整的砖瓦,换上了一件草率涂抹的外衣。这不仅没有实现片区设计者的预想,起到风格统一的效果,反而影响了整体的观感。

我认为这个方面,在接下来的旧城改造中,应该被重视,不只是设计方案上的改良,对于旧建筑的原住户的交涉和对话同样重要,只有处理好了与各业主的关系,大片区的旧房改造才能够更加完美的完成。

通过近段时间的调查探访,我觉得,一个城市的建筑从古至今演化的历程应该尽量完整的以建筑本身的形式保留下来,我们既需要真正古建筑的留存,也要对于原业主的生活便利性的深度考虑,对于城市化建设和旧城改造应该深入社区内部,在保护和利用中找到平衡点。

现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通过不同的渠道接触各种不同文化,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想法及理念,同时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接受新事物存在差异,那么对于建筑风格的审美自然也有不同,所以,在新与旧之间我们应该找好相对融合的方法,让新的建筑文化彰显着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而旧的建筑文化展现出的是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个城市给予人们的包容与发展的感觉。

我们要延续古建筑的生命,也要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建筑,要以更加严谨的态度、高尚的审美设计出更具有内涵意义的设计作品,并赋予古代建筑特色新的生命。只有这样,才不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为这个时代创造出值得流传于后世的经典。

猜你喜欢
古建筑建筑时代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