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论发展视域下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2020-09-11 08:12曹晓晓
图书馆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皮亚杰认知结构年龄段

曹晓晓

(济南市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00)

《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与实施给图书馆开展“全方位”的阅读推广服务提供了法律政策支持。基于此,图书馆成为阅读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是,公共图书馆“全方位”的阅读推广并不代表其在社会实践层面能接纳全领域的社会群体阅读和学习。尤其是对于0-15岁这个庞大复杂的青少年群体,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少儿的认知特点、成长规律、知识结构和学习习惯,是很难精准定位少儿阅读需求的,那么也就无法实现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1]。因此,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方案,使图书馆的少儿阅读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1 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理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20世纪初提出的。他一生从事幼儿的心理、智力及思维方式研究,创造性地将哲学、心理学、地理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基于儿童成长认知特点的理论体系。在他看来,“儿童的心智成熟是儿童认知结构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不断重构的过程”。在他的多种理论观点中,积极心理、社会交往、智能开发对儿童成长具有主导作用。他认为,认知理论是结合了儿童认知特点,符合儿童成长规律,不断打破认知平衡的理论。

1.1 儿童认知结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是建立在儿童成长发展及认知结构不断重塑过程之上的理论,其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儿童的认知结构。他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儿童作为认知主体会主动去认识客观环境,而客观环境又作用在儿童的主体意识上,帮助儿童建立起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单元模式。具体表现在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单元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儿童的主观意识形成相互作用的反射关系。认知结构是人类随着年龄增长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新经验、新知识的基本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结构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客观环境会不断刺激人体主观意识,增强与完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认知方式,以此实现低级认知向高级认知的逐渐演化[2]。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过程是主体不断完善与进步的过程,在某些客观环境特定因素影响下,儿童认知结构会实现跨越式跳转。

1.2 儿童认知成长阶段的划分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儿童的成长认知阶段可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6-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儿童的成长认知按照上述几个阶段从低到高,依次递进,即前一个阶段的发展影响着后面阶段的发展,后面阶段的发展势必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3]。儿童处于每个发展阶段,都具有该阶段的生物特点,该阶段也就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结合儿童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精准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能提升图书馆儿童阅读资源的利用效能。

1.3 儿童认知结构理论对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有益启示

结合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服务要结合儿童在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迎合儿童阅读认知的兴趣,通过调动儿童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儿童与周围阅读环境产生良好的互动。同时,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精准定位儿童阅读的兴趣点,使阅读推广服务从整体上符合儿童成长认知发展的整体趋势。从儿童成长角度来看,阅读是儿童在多种感官综合参与下产生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儿童在认知世界过程中进行的所有视听活动都可看作是阅读。不同成长阶段的儿童的阅读活动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表1 不同成长阶段儿童阅读需求和阅读特点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还强调,社会交往对儿童的成长认知及社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特定的年龄段,儿童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可以给儿童的成长带来良好的效果,而儿童其他的认知成长阶段则更渴望与社会群体接触[4]。根据这一观点,只有当面向儿童开展阅读推广的模式才能有效地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健全儿童的认知结构。

综合上述皮亚杰的理论观点,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模式若想得到创新和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阅读推广模式的限制,在为儿童提供专业化阅读指导支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认知的特点,分级分层地进行阅读指导,以此提高儿童在图书馆的阅读体验。

2 基于认知理论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的主要方式

目前基于认知理论的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的主要方式可划分为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阅览室阅读推广、基于儿童年龄段的阅读推广、基于亲子主题的阅读活动推广,这些方式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认知特点、儿童的成长规律,科学地利用图书馆的阅读资源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以满足儿童的认知需求。

2.1 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阅览室阅读推广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成长规律及年龄阶段特点为儿童构建阅览室。一方面,图书馆根据儿童的阅读学习需求集中使用阅读资源建构出符合0-15岁儿童阅读兴趣和认知喜好的阅览室,将符合儿童阅读兴趣的不同种类的阅读资源集中到阅览室中,并按照儿童的兴趣划分为不同的阅览区,如绘本学习区、历史学习区、社会知识学习区、技能学习区等,让具有不同阅读兴趣的儿童选择专业的阅览区学习。另一方面,图书馆儿童阅览室应尽可能在室内空间规划上、装饰布局上选择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材料和主题进行装饰,以有效的空间装饰、主题设置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5]。

2.2 基于儿童年龄段的阅读推广

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有着不同的认知需求,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需求,就需要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学习特点,进行阅读推广。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习惯,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应根据儿童年龄段开展阅读活动,既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具有的学习兴趣,也要考虑到他们的认知表现,如2-6岁年龄段的儿童处于智力快速发展时期,这时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就要以满足该年龄段儿童的智力发展需求,以智力启蒙、智力培育及认知培养为主,来开发幼儿的认知潜能。

2.3 基于亲子主题的阅读推广

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的一些观点,儿童除某特殊年龄段有社会交往的需求外,其他年龄段均渴望家长陪伴,而亲子主题的阅读活动对儿童认知及成长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潜在需求,需要图书馆基于亲子主题进行阅读推广,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举办家长与儿童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具体而言,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家长有着不同的依赖程度,亲子主题的阅读活动不仅能拉近儿童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还能在阅读活动中促进家长与儿童进行深度的情感交流。家长通过亲子主题阅读活动既能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也能通过深度的亲子交流激发儿童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儿童构建完善的认知结构。

3 认知理论发展视域下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的创新路径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图书馆面对0-15岁这个复杂且庞大的儿童阅读群体,需要在精确划分儿童年龄段的基础上,从物理渠道、虚拟渠道两个角度进行阅读推广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在精确划分儿童年龄阶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阅读推广思路的束缚,从物理渠道和虚拟渠道两个方面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阅读推广服务创新,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表2 少儿阅读宣传方式与推广途径

3.1 面向0-2岁年龄段儿童的阅读推广服务创新

首先,0-2岁是儿童成长的感知运动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缺乏安全感,对阅读的需求也是从本能出发,重视感官体验,需依靠动作、知觉等基本感官体验建立认知体系。因此,图书馆可选择亲子阅读馆、绘本阅读展架、立体绘本故事乐园、家长绘本阅读群及故事绘本讲读服务进行阅读推广服务。在阅读推广服务过程中,要重视将儿童认知习惯与绘本故事内容相结合,既要避免绘本故事内容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也要避免在儿童阅读过程中亲子交流环节的缺失[6]。图书馆可选择由经验丰富的育儿师、幼儿教师作为亲子阅读活动的倡导人,在亲子阅读阅览室中为0-3岁儿童开展以认知游戏、感官游戏、亲子游戏为一体的绘本讲读活动,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故事氛围。

3.2 面向2-7岁年龄段儿童的阅读推广服务创新

2-7岁是儿童的前运算阶段,儿童重视互动体验,喜欢模仿各种事物,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喜欢表演、展示,掌握了一定的口语能力。针对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项目可选择绘本舞台表演、少儿生活体验、角色扮演沙龙开展阅读推广。绘本舞台表演可选择由孩子自编自导绘本故事,选择不同的绘本剧目进行演出。少儿生活体验可选择“生活+阅读”的模式开展,让孩子在充分了解生活绘本内容的基础上,设置生活情景剧让孩子模仿,以此让孩子真正地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角色扮演沙龙在于培养2-7岁儿童的语言能力,让孩子在充分了解英语绘本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扮演绘本剧目中的各类角色,锻炼孩子的英语认知能力,提升孩子的语言认知水平。

3.3 面向7-12岁年龄段儿童的阅读推广服务创新

7-12岁是儿童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基础学科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更加重视创作体验,有着丰富的知识学习兴趣,重视知识的积累,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图书馆针对该年龄段儿童开展的阅读推广服务要更加重视儿童的动手能力培养,可选择“科学实验训练”“文化传承者”“寻宝大冒险”等服务项目,增强儿童阅读推广的趣味性。考虑到此年龄段儿童具有的不同兴趣和儿童之间的性别差异,要对儿童的阅读环境进行重构。如用不同主题颜色对书架进行区分,用不同故事内容的墙绘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3.4 面向12-15岁年龄段儿童的阅读推广服务创新

12-15岁是儿童的形式运算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重视娱乐体验,通过有效的兴趣激励,他们的积极性能得到更好的调动。针对此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图书馆可选择“十佳小读者评选活动”“假期阅读比赛”“家庭阅读积分活动”等项目开展阅读推广服务。这个年龄段儿童有了自主意识,更加重视自己的朋友圈,对各类电子设备、多媒体设备也具备了浓厚的兴趣。为了防止该年龄段孩子“碎片化”阅读,使阅读具备“仪式感”,图书馆可将孩子的阅读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采用“纸电结合”的阅读方式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减少电子产品对孩子阅读的干扰,让孩子真正地爱上阅读。

4 认知理论发展视域下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举措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模式可以通过与民间阅读群体深度合作、招募多学科背景志愿者开展多元化阅读推广活动、与绘本馆深度合作等方式推进等举措实现创新发展,以保障少儿阅读推广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

4.1 与民间阅读群体深度合作

目前,一些图书馆在少儿阅读推广服务中存在运营经费不足、服务人员欠缺、阅览室面积不足等问题。一些热门的儿童图书也长期处于外借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图书馆在少儿阅读推广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与本地的民间阅读群体合作,尤其注重与亲子阅读群、家长阅读群的合作,以拉近图书馆与少儿读者间的距离,同时引导民间阅读群体中的读者进入图书馆参与少儿阅读推广服务。

4.2 招聘多学科背景志愿者开展多元化阅读推广活动

为了促进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开展,图书馆需要招募多学科志愿者开展多元化阅读推广活动。目前很多图书馆在少儿阅读推广服务中都处于人才匮乏状态。这就需要图书馆招募更多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志愿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特点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如传统国学阅读活动、少儿文化阅读学习活动等,以此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爱上阅读。

4.3 与民间绘本馆深度合作

实践表明,仅依靠图书馆的力量难以有效地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服务活动,图书馆应与民间绘本馆深度合作,由图书馆提供平台,与民间绘本馆开展多种公益性的绘本讲读活动,以吸引各年龄段的儿童积极参加。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文化交流平台,以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为主。民间绘本馆大多以商业活动为主,把盈利作为其主要目标。但这不妨碍公共图书馆与民间绘本馆积极合作,共同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活动。图书馆与民间绘本馆可以在各个社区、学校及幼儿园组织不同主题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开展内容丰富的阅读比赛,使儿童在认知学习过程中健全认知结构,积极阅读。

5 结语

在认知发展理论视域下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服务要在掌握皮亚杰认知理论核心观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心理规律分层级对少儿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创新。图书馆在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创新中要重视与民间阅读群体的合作,招募具有多学科基础的志愿者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活动,与民间绘本馆深度合作组织主题多样、种类丰富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激发少儿的阅读兴趣,让少儿在种类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中爱上阅读。

猜你喜欢
皮亚杰认知结构年龄段
基于皮亚杰理论的莫高窟文创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传承智慧经典,不是只为纪念
——《皮亚杰文集》不可不读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走近皮亚杰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道德教育中须处理好的三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