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生态环保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2020-09-12 14:16张勇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张勇

摘 要:本文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简要阐述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保;城镇与乡村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8-0023-02

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一长期遗留的发展难题,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是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之年,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迈入“深水区”的背景下,枣庄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十三五”以来,枣庄市全面完成涉农街道农村改厕工作,涉及农户39.99万户;676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占比31.4%,综合成效位居全省第三位;突出卫生创建工作重点,创建省级卫生乡镇40个、省级卫生村638个,分别占比76.9%和25.9%;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并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积极推进“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参与创建户达433143户,已建成示范户达34086户;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路网水平。加快推进通村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和“四个一批”,新增美丽乡村114个和美丽片区33个。农村生态环保有了长足发展,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法有效处置

大量无法处置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严重污染了农村河流和周边环境,破坏了村容村貌,导致个别村庄“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

2.2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化肥、农药等过量使用,秸秆、农田残膜等不合理处置,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加剧了土壤和水体污染风险。

2.3非规模化畜禽养殖难以监管

绝大多数农村畜禽养殖仍处于散养状态,难以实施集中监管,且处理处置设施不配套,畜禽养殖粪污得不到妥善处理,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

2.4乡镇工矿企业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在加剧

土小企业的污染排放,水泥、石膏、矿石的开采对山体、土地的破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对策

3.1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态环保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尽快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明确专人负责,加强组织协调;结合贯彻落实《枣庄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攻坚作战方案》、《枣庄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并组织实施;明确市、区(市)、乡镇、村庄等各级、各有关部门担负的任务和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与惩罚机制,实行区(市)长、相关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纳入环保目标责任书年度考核范围,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并利用媒体向社会公开,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完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提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执法能力。切实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追究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恢复补偿责任。

3.2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农村生态环保工作格局

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农村生态功能区,使其与总体规划、工业发展规划及其他部门的规划相一致,切实做到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不上,污染农村环境的企業不要,破坏环境的眼前利益坚决不取,堵住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环保涉及到发改、财政、交通、农业、林业、国土、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的职责,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加强协调,形成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合力。组织新闻媒体抓好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积极投入农村生态环保和各种绿色创建活动。

3.3重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

尽快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办法,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垃圾处理原则,认真研究落实国家制定的《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分类处理并利用好各种废弃物。鼓励农户和村庄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在分类收集、处理利用的基础上,城乡结合部和有条件的乡(镇)要采取“户收集、村集中分类减量、乡镇中转运输、区(市)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模式,使农村生活垃圾更加规范和环保的处理。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以市场化方式尽快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运行机制。

3.4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态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污水灌溉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建立农村环保实用技术试点示范,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广泛应用。加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生物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禁止秸秆露天焚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3.5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

继续以乡镇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加快村镇规划整治,扩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范围,建设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示范村。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保护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禁止山体无序开采,做好裸露山体、矿山修复。加快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重金属等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农民饮水安全。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生活污水治理重点,确保2025年全市90%以上村庄达到“不产生黑臭水体、不造成污水横流、村庄无异味”的整治标准。加强生态资源保护,重建和恢复湿地的植被,大力推进环湖沿河大生态带建设,构建起绿色生态屏障。加大人工湿地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湿地自然净化能力,提高河流纳污和自净能力,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和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

3.6加大对农村生态环保经费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把农村生态环保作为公共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设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重点支持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饮用水源地保护等。改革财政资金安排制度,对整治污染有成效的村镇实行“以奖促治”,对达到生态示范村镇标准的实行“以奖代补”。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入制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保,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借鉴外地经验,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在垃圾处理费用中明确个人、村庄、乡(镇)、区(市)、市合理分担经费的责任,建立起科学、有效、公正、低廉的垃圾处理经费分担机制。充分发挥项目的支撑作用,对支农项目如危房改造、沼气建设、秸杆利用、规模化畜牧养殖粪便处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予以整合,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并统筹使用。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