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模仿力和创造力

2020-09-13 22:50尚国萍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创造力

尚国萍

摘要:幼儿园建构游戏作为幼儿游戏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幼儿借助各种建筑材料,模仿与想像,创造性地整合与表现自己的现实经验与愿望的活动。通过模仿与创造完成自我建构的过程,建构游戏对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处理建构游戏中模仿力与创造性的关系,是发挥建构游戏长效意义的思想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模仿力和创造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共包括一下两个方面:幼儿在建构游戏重模仿、轻创造的原因分析;提高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创造积极性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建构游戏;模仿力;创造力;创新教育模式

分类号:G61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了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步伐,“寓教育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主动学习”等再一次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概念。区域活动则成为科学践行上述理念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逐渐被各地幼儿园普遍重视和广泛开展。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也从教育立法的角度保障了幼儿游戏与发展的权利。幼儿园建构游戏作为幼儿游戏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幼儿借助各种建筑材料,模仿与想像,创造性地整合与表现自己的现实经验与愿望的活动。幼儿在直接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不同形状与材质的部件搭建成了一件新的作品,这一活动创造性的将幼儿的感知经验重组为现实,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自我成就,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一种自发、自由、自选的有效学习形式。

通过观察获得的经验积累是进行建构游戏的前提之一,而模仿力又是观察学习的一种形式。幼儿经验技能的获得、认知学习以及人格的社会化,无不以模仿为手段、为捷径。模仿仅仅是经验的基础,进行创造才能达到自我的真正跨越与提升。模仿和创造作为幼儿完成自我建构的两种不同方式,都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发现部分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喜爱模仿同伴活动,如同一小组的幼儿在看到别的幼儿用积木组成了一座桥,就会受到吸引放弃自己的当前活动,热情的投入到构建搭桥活动中。建构游戏实质上是幼儿反映自身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与理解的一种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幼儿创造积极性不足的现象,影响了建构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功效,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建构游戏的创造性意义。所以,正确处理建构游戏中模仿与创造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幼儿在建构游戏重模仿、轻创造的原因分析

1.1创造性培养素材不足:游戏材料的数量不足,形式单一

幼儿在进行建构时需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体验,但是游戏材料数量及配置上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进程和效果。除每周安排一到两次的专用建构室进行活动外,幼儿建构游戏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班级活动室。但是由于经费与场地空间的关系,班级活动室主要配备了有限数量的积塑、智力拼板等材料,结构玩具每种只有一篓或一筐,同样一种或几块积塑幼儿反复把玩,已经失去了探索的兴趣与欲望,满足不了幼儿操作的需要。总是接触一些概念性的仿制玩具,生活經验得不到运用与实现,当创造处于瓶颈期,为了主题活动的实现与完成,幼儿之间就出现了普遍的模仿、复制。

1.2禁锢儿童的好奇心与质疑能力:评价单一,且追求“标准化”

创造源自于好奇。因好奇而产生实践与探索的欲望是幼儿们的天性。幼儿期的幼儿见到新奇的事物总喜欢问“为什么”,并且他们的为什么总是环环相扣,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坚持。他们总是尝试打破成人为他们制定的条条框框,重新建构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出自天性的东西大多是有价值的,而成人们由于思维定式,嘴上鼓励幼儿进行创造,其实心中期望的还是模仿,当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东西出现时,往往拿“像不像”去定义,内心不能接受,不会欣赏。这种刻板的评价标准常让儿童在问“为什么”时得到并不积极甚至是负面的反馈,让儿童不再敢毫无顾忌的发问与追问,甚至会认为“问”是一件不对的事情。长此以往,儿童的好奇心与质疑能力便被极大的挫伤,而好奇与质疑是创造力的基础,失去好奇心与质疑能力的人如何能够创新?故而,“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是目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较大阻力。

1.3缺乏科学的引导:教师对建构游戏的整体把握不足

建构游戏是由幼儿自发、自由、自选的一种探索学习方式,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和必要的支持引导。现实情况中,幼儿在进行建构游戏时,只要不出现安全隐患和特殊情况,教师往往放任幼儿自发游戏,对幼儿的游戏状况、方法及水平不加以观察、指导,不能引导幼儿游戏的进一步发展。且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和技能上的缺乏,不会假想设计、没有掌握正确的结构方法,因而也就无法对结构游戏进行深入指导。更出现部分教师不相信幼儿的能力,不给幼儿动手操作探究的机会,在结构游戏中直接为幼儿选择材料、设计造型,教师的“强行介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部分幼儿的操作,而对于信奉“老师教的都是对的这一教条的幼儿们来说,模仿与复制成了最主要的游戏认知方式。

2.提高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创造积极性的指导策略

2.1科学合理地提供建构材料

游戏材料是进行建构游戏的前提条件,幼儿园为幼儿配置科学合理地材料是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保证。

2.1.1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特点的建构材料。

低幼年龄段的幼儿认知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想象力较为贫乏,教师选择材料的时候应该精细、形象且多样化,在设定主体的前提下,幼儿就可以多物利用进行主题构建。中大班的幼儿认知经验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积累,那么在开展建构游戏时思维上有了拓展空间,材料的投放上就可以相对单一。为了排除颜色对幼儿造型构建上的干扰,保证幼儿的专注力,教师在积木颜色的选择上尽量无色或单色。

2.1.2重视辅助材料的作用

幼儿的建构游戏与角色游戏是互利共通的,建构游戏的空间感较强,角色游戏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建构游戏时,教师不妨将动物玩具、娃娃、标志等材料融入进去,这样幼儿的建构拼搭将更有意义,辅助材料的加入,将会激发幼儿一系列的社会经验,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幼儿的建构创造力。

2.2创新教育模式,开展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的一项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形式之一,它不仅满足了幼儿生理发展及认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社会性发展及自我肯定的需要,教师应正视建构游戏的多重价值,肯定建构游戏的意义,重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不能把幼儿仅仅看做是教育塑造的消极被动的客体。建构游戏的开展不能只流于形式,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设计上用心。首先要在态度上提供榜样,为幼儿提供更长远的追求目标,而不是让幼儿机械的模仿。建构游戏可以以模仿为基础,但创新创造才是其进行的长远意义。

2.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是与儿童接触最密切的教育者,教师素质的提高将对儿童活动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也是解决教育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教师应该首先明确的是,幼儿模仿的对象不应该是老师,而应该是建构游戏的本身。所以教师应清楚建构游戏中适宜、适时指导的必要性,提升自身对建构游戏的理论储备。鼓励幼儿先从自身现有的认知经验出发观察现实中的事物、现象,适时地引导幼儿在完成基本建构的基础上自由想象与创作,拓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模仿力与创造力统一于建构游戏中,都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的。正确处理建构游戏中模仿与创造的关系,充分认识这两种认知经验的的优长,是建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模式必要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年版。

[1]陈帼眉、梁志:《游戏》,幼儿师范学校教育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年版。

[3]《幼儿园工作规程》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创造力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谁,决定了儿童的创造力
厚重感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实践探索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创造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在建构游戏中建构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