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下高中物理有效性课堂策略探究

2020-09-14 11:58孙春礼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课堂策略高中物理有效性

孙春礼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高中教学形式和手段得到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高中物理学科为例,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已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成果。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为物理教育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因此,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正确作用,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物理教师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有效性;课堂策略

高中物理是高中学习阶段的重点学科,以理论性和探究性为主,学生需要在学习初中物理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的理论知识,并延伸至应用,完成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而为了保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物理教师们并未停止探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们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应用到课堂上,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但是,即使在创新教学方式的支持下,高中物理课堂中也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出现了对信息技术利用不当的情况。基于此,本文将对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的融合教学形式做浅要探究,以探索更加科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融合的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工具,用于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更顺利发展,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中使用多媒体工具时必须要发挥出多媒体工具的优势,坚持多媒体工具的有效性原则。如物理课堂中结合信息技术必须要整合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学得轻松,使其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基于此,多媒体工具的最有效作用即是整合,这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关键着力点。

(二)创新性原则

多媒体工具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因此,在物理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创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时必须要体现出创新性,利用多媒体工具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将多媒体工具真正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换代,从而推动物理课堂教学的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教师而言,多媒体工具即是“新知识”,不仅需要教师的及时应用,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探索,创造性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

二、信息技术下高中物理有效性课堂策略探究

(一)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是当下各科教学中都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具体是指教师利用外界情景同知识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使得学生在情境中能够与所学产生心境共鸣,达到真正理解和习得知识的效果。这个环境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客观存在的。情景越形象,效果越明显。情景教学法多与课堂设问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学生通过问题的导引进入所学情景,而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堂,高中物理教师则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從网络中搜索大量的物理教学资源,并使用多媒体工具声像一体的功能,结合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应用,引导学生在形象的物理情境中发现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发展物理思维、强化物理能力。

以《匀速直线运动》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内涵和相关的计算方法。在讲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模拟一列由北京发往上海的高铁,这辆高铁已经在路上行驶了,并且路上没有任何的停靠站,直达上海。高铁的运行速度是200km/h,它正在匀速地前进着,没有加减速,假设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2000km,那么高铁需要多久才能从北京抵达上海?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题目,但是当学生们回答出答案10小时后,就已经对匀速直线运动产生了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展开下一步的学习了。这样一来,使得情景教学与信息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能够更高效地让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理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融合微课辅助教学,完善物理教学体系

海量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是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结合这个特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微课具体是指以碎片化形式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素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细节化和结构化。它主要依托于信息技术而存在,其主要形式为教学视频,同时还包括与该学科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练习测试或评估方法等资源,而这些资源组成了该学科系统且全面的知识网络。短小精悍是微课的主要特点,其教学视频一般以5至10分钟为主,但这更能凸显出流畅性和灵活性,可以使得学生能随时随地地观看和学习,消化物理学科的重难点知识。

例如,在讲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过程时,学生通过课上教师的讲解学习后,可能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平衡问题、加速问题、偏转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惑,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重点讲解电场力与重力的平衡问题、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运动以及利用类平抛运动对偏转问题进行讲解,快速解决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困惑,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总体来看,信息技术带动了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变革创新,为物理课堂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命力,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生动展示,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物理思维能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面对信息技术教学,高中物理教师须多加重视和应用,为学生探索更加高效的学习平台,实现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奇.高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整合思考[J].科技视界,2020(14):131-133.

[2]张萍玉.电子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3):41+43.

[3]张月祥.高中物理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究[J].江西教育,2020(09):31-32.

猜你喜欢
课堂策略高中物理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激发学生质疑,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