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如何吐真言

2020-09-14 11:58谭绍云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人格作文生活

谭绍云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作为学生的第一读者,在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时却深感学生作文的空洞、苍白。给人的感觉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无病呻吟,生编硬造,正如毛泽东笔下的“瘪三”让人面目可憎。学生作文时也是苦不堪言,作文便是作难,每逢作文便茶饭不思,日夜难寐,费尽心机,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无啥可写。写作大全,优秀作文选是他们的创作源泉,一旦作文时便熟练地抄袭、拼凑、剪辑、组合,进入了一种机械的制造程序,制造着赵谦翔老师笔下那种徒有躯壳,没有灵魂,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的“灰色作文”。千百个不同的脑袋里有的是一样的思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体系。而没有自己丝毫的一点感情,使作文堕落成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拼凑。

面对一篇篇“灰色作文”就如面对一张张灰色的面孔。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单纯地去指责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水平。而更应该思索一下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啥可写,使学生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生机、有灵魂。

我认为首先应指导学生重新认识作文。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和作文指导的程式化训练使学生把作文当成了一种文字游戏。“好”学生还总结了一套套应付作文的手段:一凑、二套、三抄。或凑即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来个改头换面,凑成一篇自以为美不胜收的“杂文”;或套文章格式总分总,学习雷锋不能少,要是考我议论文,就把决心誓言表;或抄脑子中背下几篇情节曲折生动感人的文章,一旦碰上类似的题材,便有了现成之作。这样便有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

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应让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真心话,敢于写自己的真实事,敢于在作文中倾诉自己的喜悦,自己的困惑,自己的踌躇,自己的惆怅,流露自己的心声,敢于在作文中刻划自己在人生道路中成长的轨迹和印痕,表达自己对生活及生命的认识和了解,表现自己的感情和精神。哪怕她还不成熟,哪怕她还很幼稚,甚至她还很丑陋。但那毕竟是自己的。

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向生活索取素材。作文教学究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生活基础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无话可说。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是中学生作文是否有话可说的关键。我们指导学生应该让他们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坚持写日记,眼看耳闻、脑思、去粗取精、把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鼓励他们多实践、多体验人生世态和大自然风光。有意识地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带,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

第三,要引导学生去读。古人曰“勞于读书”确可“逸于作文。”这与我们熟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样的。的确我们的学生作于课堂,囿于课本,与社会相接触的机会少一些。但这还可以用阅读去补充。所有的文学作品多是万千世界中自然美、生活情趣美和自然美、理想美的艺术语言的总结和作家情感的铸炼,是作家用形象思维和织烈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阅读可以说是间接的生活积累。加强我们的学生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增长他们的见识,扩大他们的视野。认真地读书,知识才能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第四,这应是贯穿于整个作文或者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既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古今中外的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自己的人格来书写作品,用作品来表现自己的人格的。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的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朗读鲁迅、郭沫若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而折服。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胸怀。热爱生活是一切善行的基石,更是人生拼搏进取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心灵的汩汩暖流,才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七采阳光,发现生活的美,追寻生活的美,传达生活的美,也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美的洗礼,净化和升华。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还应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人生态度,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说真话,做实事,脚踏实地,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在作文中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显示自己的心路历程,让自己在作品中自由翱翔,真正达到“人融入文,文高扬人”人文和一的境界。这也是作文教学要追求的真理。

猜你喜欢
人格作文生活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