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课时导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09-14 11:58吴欣欣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开发提高利用

吴欣欣

摘  要:课时导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辅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课时导言对于历史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很多专家学者已注意到了课时导言在新课导入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为此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但对于如何更进一步开发课时导言,利用课时导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则还没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是就这些空白进行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课时导言;开发;利用;提高;能力

课时导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辅资源,它是具体某节课的前言,一般认为课时导言的作用是为课堂的开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无意识注意到有意识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由此可见,课时导言在导入新课及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早已得到各方专家学者的注意。

但课时导言除了能成为一节优质新课的敲门砖外,只要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还能成为辅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重要学习资源及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法宝。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时导言,使学生在预习中做到事半功倍,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史料分析归纳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呢?下面,我将从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一、课时导言“概述”部分的开发价值

(一)开发“概述”内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历史学科逐渐侧重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觀。但是乡镇学校的学生课外阅读非常有限,阅读理解能力较为欠缺,知识积累也较少。对于历史综合题里出现的材料基本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看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为提高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每一篇课时导言的“概述”,将其开发成材料来阅读。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个材料讲述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涉及哪个历史人物?其结果如何?有什么重大影响?涉及什么观点等等。只要养成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如,以2017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下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例,如果把这课的课时导言“概述“部分看作是一则材料,学生通过分点逐句阅读材料,就可以知道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主要人物、目的,时间、成就及观点。这样在短时间内,学生就把握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观点,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开发“概述”内容,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同一历史事件会因不同的历史视角呈现出不同的历史观点。课本往往只代表历史事件的其中一种观点,但在考试时,试题材料往往来自课外,材料可能会呈现出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所以读懂材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精准地读懂材料,从中得出结论呢?最可行的方法无疑是在材料中寻找关键词,再根据关键词获取有效信息,最后组织答案。

如,以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为例。从课时导言 “概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找到的关键词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的侵略”、“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失败”。根据关键词,结合课本内容即可推断出这个历史事件的时间,侵华的国家、原因,性质,结果等等。如果学生能在课前预习时坚持利用课时导言,坚持寻找关键词,学生利用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二、课时导言“设疑”部分的开发价值

(一)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篇课时导言都有“设疑”部分。设疑部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课本正文时拓展思维,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探索。在“设疑”的引导下,学生预习新课的过程实际就是自主探索,认真归纳总结的过程。当新课内容阅读完,设疑答案也总结出来时,这个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拓展思维。

如,以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例,课时导言提出的设疑是“中共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当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时,很容易发现,在介绍中共成立的前面有三个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必然是为中共的成立作铺垫的,因而中共成立的条件肯定隐藏其中。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读懂这三个自然段,并对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即可得出中共成立的条件。

通过阅读分析课本内容,在众多文字里把关键信息进行提炼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学生在预习新课时能够坚持做到这点,并认真解决“设疑”部分内容,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必有所提高。

(二)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掌握历史事件基本脉络及重难点的能力

如,第13课《五四运动》中的设问“这场运动究竟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必然要罗列出五四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主力、口号,前期表现,后期变化,最终结果等。学生在罗列这些线索的过程中就已经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有了清晰的了解,而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还能培养自身的知识构建能力,掌握重难点,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参考文献:

[1]曹晓鹤.《中学历史课时导言设计的价值与路径》.2015.

[2]陈湘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应对策略》.《中学历史教学园地》.2019.

[3]戴朝勇、刘守明.《历史课的导言设计和运用》.1995.

[4]盛梦晴.《初中历史教科书导言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2017.

猜你喜欢
开发提高利用
画与理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