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的思考

2020-09-14 11:58邹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信息技术

邹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体育课程赋予体育教育更高的要求,体育课程是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和运动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不同时期体育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推行创新型体育教学,促进中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信息技术

初中体育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尤为重要,担负着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双重任务,初中体育是最基础的体育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意识、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发展体育教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爱好,养成终生体育的理念,但传统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忽视或淡化体育教学的倾向。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推行创新型体育教学,促进中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的变化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教学观念的转变让体育教育者们从大背景下重新思考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用新的理念指导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升积极性,从而使得他们的才能在体育课上充分展现,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1]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要主动挖掘体育课的各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2]教育观念的改变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注重教与学的融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学和如何学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转变

体育教学过程中多元的教学内容替代了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相较于单一的教学内容,动与静的结合,简单与复杂的结合,自主与合作的结合,游戏与竞赛的结合,多元教学内容的融合让体育教学的枯燥乏味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学习的過程中得到学习的乐趣,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都能够在课上感受到获得感和愉悦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新方向。

(三)教学手段的转变

新时期体育教学手段也呈现多元化,信息化的融入为体育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媒体的运用让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变得更直观、更快捷,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形成技术动作的表象概念。微课的制作让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形成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

新冠疫情期间,信息技术让传统的体育教学突破空间的限制,线上体育直播教学迅速展开,为居家的孩子提供必要的体育运动指导,让学生在居家期间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体育运动知识,获得必要的体育活动时间。可见,体育教学与信息化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学习主题的信息量,开发和超越体育信息化教学的虚拟价值,更新了学生的认识结构,实现知识、经验、价值的重组,提升了体育教学在同一时空向整体发展的水平。[3]更新、突破未有的教学技术,推动新技术手段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二、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的思考

(一)常态化的教学实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提高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一个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以新课程体育标准为依托,建立大单元意识,从学年教学计划到学期教学计划再到单元教学计划,最后落实到每个课时当中,逐步形成大单元教学体系和认知,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体育运动与健康知识,熟知各类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运动方法,教授学生各项体育运动技能与体育保健知识。将系统的体育健康知识植入到体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孩子们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去思考,踊跃地投入到运动实践当中。

同时,要坚持快乐体育思想,明确体育健康课程的实质就是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在快乐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并且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来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也更大程度上促进同学间友谊的建立。

(二)中考体育教学实践

体育教学实践成果,需要中考体育加试的实践检测,体育教学实践水平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体育加试成绩。学生日常所接受的体育教学实践的程度、运动技能的水平和身体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反映到体育加试成绩。

中考专项教学与常规体育教学不同,专项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单项体育考试的成绩,比如足球运球,教授基本动作方法以后,就是反复地练习,不断提高足球运球的速度和稳定性,最终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中考体育项目所设定的选考项目和必考项目,目的就是要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项目,以便让更多的孩子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运动优势,提高运动自信,最终实现运动习惯的养成,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三)体育教学与中考体育的融合

常规体育教学方法与中考体育加试教学方法有所不同,二者的教学重点不可混淆,常态化的体育教学中可以融入单项运动的实践内容,中考必选考试项目未必需要按照常态化课程去教学,不能把常态化教学当成课余体育训练,如果这样,体育与健康课必定会变得死板和乏味,难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不足以促进运动习惯的养成,最终结果就是中考体育加试结束,孩子的体育运动活动也就随即消失,违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宗旨和原则,如何兼顾两者的关系仍需要我们体育教育实践者去思考。

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否可以依据新课标要求,在课程设计之初,是否可以把常规体育教学内容融入中考体育加试内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抓住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产生体育兴趣的过程中提高中考体育成绩,传授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应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练习中能更好地掌握和提高运用能力,为终身体育建立一定的实践基础,这也正是中考体育加试的目的所在。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的开展,对学生这一阶段的成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在教学观念、内容以及手段发生转变的同时,以课程标准为依托,建立大单元的系统概念,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体育运动健康知识。保障基本知识技能,扎实基础运用能力,为中考体育提供有力的身体保证,努力营造趣学、乐学的良好课堂氛围,最终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健全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孙鑫.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4):101-102.

[2]刘海峰.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J].现代交际,2014(8):133.

[3]杨鄂平,李瑞文.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时空特征及建构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8):1110-1111+1139.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