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仁本草考证

2020-09-15 03:17刘震营王玲娜张永清
中成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柏子仁种仁伪品

刘震营 王玲娜 张永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山东济南250000)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 的干燥成熟种仁。其味甘,性平,具有养血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的功效,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1]。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湖北、湖南、甘肃、云南等地[2]。现代化学研究表明,柏子仁中含有大量的柏木醇、谷甾醇和萜类,并含少量挥发油、皂苷、维生素A 和蛋白质等[2]。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柏子仁有改善睡眠、镇静、益智、保护神经等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失眠、月经过少、便秘、盗汗等疾病[3]。

近年来,柏子仁销售市场存在大量掺伪现象,部分不法商贩在正品(图1A) 中掺入其他伪劣品(图1B) 冒充柏子仁,无法发挥柏子仁特有的功效。另外还有部分伪品可能为未去壳(图1C) 或未成熟的侧柏种子用氧化剂等褪色处理以后的样品,这些氧化剂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将其用于药材的处理加工,势必会给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带来影响[4]。柏子仁为2015 年版《中国药典》 收载的常用中药,但大部分研究都基于其在中药复方中的作用,对其资源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进行混伪品鉴别及资源开发,明确其原植物以及采收加工过程,本文对柏子仁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采收加工、药用功效、炮制方法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柏子仁药材研究、产业开发及资源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图1 柏子仁正伪品性状

1 名称

柏子仁,又名侧柏子、柏仁、柏实、柏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5],名曰“柏实”,被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6]称为“柏子、柏仁”;《日华子本草》[7]名曰“侧柏子”。柏子仁药名具有规范性,临床上少有药名混淆,而导致药物误用的现象。

2 基原

植物学研究显示,柏科植物共有22 个属,其中10 个属拥有彩叶植物44 个种、183 个变种[8],种类繁多,品种复杂。2015 年版《中国药典》 中明确柏子仁为植物侧柏成熟的种仁,明确其基原植物为侧柏,而其他相似度高(如翠柏、圆柏、罗汉柏等) 的植物的种仁往往被一些不法商贩掺杂在柏子仁中,以伪乱真。据《中国植物志》[9]记载,翠柏、罗汉柏、侧柏为侧柏亚科的不同属,翠柏和侧柏的球果有很大不同,罗汉柏在外形上与侧柏区别较为明显,罗汉柏形似罗汉,矮小宽大,侧柏则较为高。圆柏则为圆柏亚科植物,叶片有刺形叶和鳞形叶,而侧柏的叶片全部都是鳞形叶;外型上,圆柏呈长尖塔形,而侧柏呈圆锥形。此外,侧柏与其他相似度高的植物也有不同。

《<神农本草经>十家注》[10]中卢之颐注“四季常青,叶侧生,有3 种。一名丛柏,一名浑柏,皆不结实,不为药用。一名扁柏(又名侧柏[11]),结实有角,四裂子出,尖小介壳,霜后采取,中仁黄白”。《本草纲目》[12]中则称,“松柏为百木之长。其实成球,状如小铃,霜后四裂,中有数子,大如麦粒,芬香可爱”。《本草崇原》[13]道,“柏有数种,叶扁而侧生者,名侧柏。……侧柏之实,尤为佳妙,但不可多得尔……”。李时珍引陆佃《埤雅》 云,“柏有数种,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观《证类本草》所附“乾州柏实” 及“密州(地处今山东) 柏实” 图以及《本草纲目》 所附“侧柏” 图,均与现今柏子仁的原植物侧柏类同,而其所附 “圆柏” 一图,当系另外一种植物[14]。因此,从药材基原角度,分析市场上掺混伪品的现象,除了侧柏成熟的种仁外,其余掺品均可归属于伪品范畴。

3 产地变迁

柏子仁的产地变迁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本草经》[5],曰: “生山谷”。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15]中写道“生太山(今山东泰安) ”,随着历史的变迁(表1),泰山等地的柏子仁被大量采摘,原生植被遭到破坏,逐渐稀少,后又在河南、陕西、广西等地被发现,其产源重心逐渐偏移。而建国后,因中药种植的推广及植物探察发现手段的进步等因素,柏子仁产地再次变动,根据市场调研,如今柏子仁主产于山东、河南、东北等省。

表1 柏子仁产地变迁

4 采收加工

柏子仁的采收加工本草古籍中阐述相对较少,2015 年版《中国药典》[1]规定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新编中药志》[14]中记载: “于秋、冬打落果实,搓去果壳,采收成熟种子,晒干;碾碎外种皮,筛除杂质,收集种仁。

柏子仁加工工艺是我国极为稀缺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是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柏子仁加工基地,据《汶上县志》[28]记载,山东省汶上县苑庄镇中药材加工于明朝永乐年间起步,由刘氏六兄弟从山西洪桐县传入汶上苑庄镇的小秦村的,已经相传20 代。《山东中医药志》[29]称: “小秦村柏籽加工为国内首创,以洁净度高、破碎率低而著称,已成为中药材行业的上等精品”。据调查了解,如今柏子仁的生产加工已由之前的传统工艺(图2A) 升级为机械化的流水线作业(图2B),首先由一定孔目的电动筛将柏子仁按大小分选,之后用碾碎机将柏子仁外种皮碾碎,最后用大型鼓风机分离种皮和种仁。这种机械式作业的加工方法,将柏子仁大小、种皮种仁都进行了分离,从生产加工环节保证了柏子的药材质量。

5 功效

柏子仁是应用历史较为悠久的中药,通常具有养心安神、止汗、润肠通便等功效,古籍中记载的还有润泽美色、通耳目、轻身延年的作用(表2),此外,书中阐述的治疗惊悸怔忡、惊痫等症实则也是镇静安神之功效。

图2 柏子仁加工工艺

表2 柏子仁功效

现代研究中大多在古代本草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如将柏子仁与炙甘草进行配伍,两药合用气阴双补,三脏兼顾,补心脾之气,益心阴安神,兼有防止相火轻泄,心肾不交之效,达定悸复脉之功[39]。同时延续古籍中柏子仁治疗失眠的思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探究其治疗机制,如辛二旦等[40]研究了柏子仁提取物对5⁃HT 水平的提高,与现代治疗失眠的西药机制相似,且中药治疗效果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小,对中药提取物的研究给临床治疗失眠带来了新的指导思路。

6 炮制方法

柏子仁的炮制方法最早记载于我国最早的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在以后部分医药书籍中也有记载,较为常见的方法有去油制霜,炒及酒浸。《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41]中则从是否添加辅料炮制的方面分别介绍,加辅料炮制包括酒制、酒及黄精汁制,不加辅料炮制包括炒法、蒸法、去油制霜等方法(表3)。2015 年版《中国药典》 中只记载了一种柏子仁的炮制方法即柏子仁: 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

柏子仁霜重在去油,目的是消除不良反应。柏子仁中含有丰富脂肪油,具有滑肠通便的功效,不适用于体虚患者,制成霜后,可除去大部分油分,消除滑肠的副作用。现如今大多结合机器所为,取净柏子仁,碾成泥状,用布(少量可用数层吸油纸) 包严,蒸熟,用压榨机榨油,如此反复操作,至药物不再粘结成饼为度,碾碎即得。

表3 柏子仁炮制方法

由各个时期炮制文献的记述来看,柏子仁炮制方法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但现在柏子仁的炮制完全是依照古籍文献而保留下来的,虽然加工方法不同,但总体而言,增效减弊的原则是一致的。

7 结语

柏子仁的药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其原植物即历代《中国药典》 中规定的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 Franco,一些古籍中所说的柏科植物如圆柏、翠柏、罗汉柏等则为另一种植物。柏子仁的产地变迁始于山东泰安等地,后经过大量开采,资源稀少,逐渐变迁至陕西、河南、江西等地,并随后以陕西乾州者最佳。如今柏子仁全国各地均产,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并以山东为柏子仁的道地产区。柏子仁的功效经过考证,可以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治疗惊悸、失眠、便秘、癫痫等症状,还能令人润泽,长生。通过对炮制方法的归纳,可以得出柏子仁的炮制方法主要是炒柏子仁和柏子仁霜,但由于柏子仁在处方中配伍不同,炮制方法也有差异。炒柏子仁或者柏子仁大多用于润肠通便的经方中,而柏子仁霜通常用于养心安神的处方中,效果最佳。

本文通过总结归纳,明确了柏子仁的基原、采收加工、炮制方法等问题,为深入开发中药材资源奠定了本草基础,为鉴定柏子仁的混伪品提供本草学依据。近年来柏子仁的混伪品问题愈发严重,柏子仁混伪品中是否含有柏子仁中的药理活性成分,与柏子仁在化学成分方面的区别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由于柏子仁产地加工中需要除去种皮,因此目前市场根据净度划分等级,为了保证质量问题,相关机构也制定了部分等级标准[48],但柏子仁中富含丰富油脂,储存不当很容易被黄曲霉污染,因此如何有效防控柏子仁中黄曲霉的污染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柏子仁种仁伪品
榛子种仁吸水、抑制及GA3 促进发芽试验
红花伪品及其染色物的检测探讨
柏子仁化学成分和药理成分的发展研究
不同品种榧树种仁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葫芦种子无菌苗组培体系建立
我家秘方
我不知道的事(外一首)
五味子茶治失眠
川陕苏维埃铜币伪品现状分析
美藤果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