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40例

2020-09-15 15:57徐乐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7期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效

徐乐

【摘 要】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基于此联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参考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067-02  心力衰竭始终以(是)非常难治疗的病症,也是(各种)心脏病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因)。该病症是由于心肌损伤等因素诱发导致的心脏舒张功能、收缩功能障碍,无法正常的将心脏静脉回心血排除(出),由此使得静脉系统血液淤滞,动脉系统血液则灌注不足,由此触发心脏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临床根据病症缓急将心衰分成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近年来,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得该病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当前,尚未研究出彻底治疗该病症的方法,而常规治疗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还会使得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对此,本文择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20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4.6±3.7)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10.2±2.7)年;实验组20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4.9±4.2)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10.7±3.1)年。就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心衰诊断标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气喘、咳嗽、胸闷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肝肾功能衰竭患者;排除心肌梗死患者;排除急性肺水肿患者。

1.2 治疗方法 参考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按照患者心衰程度运用利尿剂缓解患者心脏负荷,针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按照病情程度采取间断性吸氧或者持续吸氧治疗。并配合使用口服ACEI类、ARB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并重点治疗患者原发病,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如西地兰或地高辛等治疗。

实验组患者基于上述联合中医治疗。中药配方:①主治胸闷、心悸、失眠、心烦:桂枝、炙甘草各6g,大枣4g,生地黄、生姜、麦冬各10g。②主治行瘀补气:红花、桃仁、川芎、当归尾各10g,赤芍药15g,黄芪30g。③主治消肿、补阳、益气:生姜、附子、人参各10g,大枣4g,肉桂3g,茯苓20g,黄芪20g。所有药方用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用。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水肿、气喘、咳嗽、胸闷痛等症状好转情况。

疗效评定: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患者症状好转,心功能改善2级以下;无效:患者症状未好转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有效)/例数×100%。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展开数据分析选用统计学软件,数据分析使用SPSS 12.0版本,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t检测;检验使用χ2;数据分析P值如果小于0.05,则说明符合统计学意义[1]。

2 结果

通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但是,实验组患者水肿、气喘、咳嗽、胸闷痛等症状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参考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心力衰竭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能力降低、静脉系统出现淤血,由此使得血流灌注不足。该病症是心脏病终末期的一种体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重视该病症的治疗和预后意义重大[2]。

当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是西医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效果起效慢,过程复杂,同时药物转变过多,加之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速,难以掌控治疗的效果。就中医层面来说,心力衰竭的发生同心脾肺肾等脏器官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血瘀气虚、阳气不盛、过度疲劳等都是引发该疾病的重要研究。根据本文研究表明:基于常规西医治疗之下,联合中医治疗获得了显著的成效。黄芪、人参等重要的运用能够减少心肌耗氧量;生姜、茯苓、肉桂等则能够发挥消肿、利尿的作用;川芎、赤芍、人参则可活血化瘀,促进心冠扩张、红细胞聚集,其他药物则能够温阳利水[3]。在此期间,联合西药的作用,能够促使钙离子顺利进入心肌细胞膜,强化心肌收缩力,由此能够缓解心脏负荷,强化心功能。心力衰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水肿、气喘、咳嗽、胸闷痛等症状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参考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相对于单一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丽云, 陈木柯, 胡永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25):19-21.

[2] 杜立文, 张海英, 张威威, et al. 复方中药联合西医防治慢性心力衰竭136例临床分析[J]. 四川中医, 2019(5):78-80.

[3] 于清.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7, 9(1):147-150.

猜你喜欢
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