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疗联合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0-09-15 15:57范宪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7期
关键词:脐疗肠易激综合征

范宪华

【摘 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脐疗联合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与热敏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脐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肠道症状尺度表评分(BSS)、P 物质( SP) 和 5 - 羟色胺( 5 - HT)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SS评分较低、SP及5-HT水平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疗联合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BSS评分,调节SP及5-HT水平。

【关键词】 脐疗;热敏灸;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082-0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上多表现出腹痛、腹部不适感或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被认为是一种慢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1]。据调查资料显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范围内的发病率可达5%以上,且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及质量的不断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随之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曾有研究报道指出,SP及5-HT水平的失调能够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失调,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3]。现我院将热敏灸治疗与加用脐疗治疗分别应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旨在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2至62岁,平均年龄为(41.25±6.24)岁,病程3至12个月,平均病程为(6.54±0.58)个月。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1至60岁,平均年龄为(40.36±5.98)岁,病程2至10个月,平均病程为(6.27±0.6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与热敏灸治疗,方法为:穴位选择天枢穴、中脘穴、下腕穴、关元穴、气海穴,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增加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及大肠俞穴,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操作,首先进行回旋灸2min进行温热局部气血,随后使用雀啄灸2min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min以激发经气,再给予温和灸以发动感传,达到开通经络的目的。当穴位出现透热、扩热、传热等感传时则认为是热敏化穴,对所出现的所有热敏化穴进行探查之后,选择1至3个热敏穴給予灸疗直至感传消失。治疗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之间,每日治疗1次,以10日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脐疗治疗,方法为:选择12g的防风、各10g的人参、五倍子、茯苓及龙骨,各6g的白芍及白术,将上述药材烘干之后研磨成细末,装入瓶中备用。每日取2至3g,用醋调和成膏状敷贴在神阙穴,后使用纱布覆盖,并用胶布对其固定。疗程同对照组。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肠道症状尺度表评分(BSS)、P 物质( SP) 和 5 - 羟色胺( 5 - HT)水平。

1.3.1 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断[4],分为痊愈、显效及好转共三个等级,以痊愈及显效之和作为总有效。

1.3.2 BSS量表共包括5个评价项目,分别为腹痛、腹痛时间、腹痛程度、排便情况及生活干扰,每个项目得分在0至100分之间,满分共500分,得分越高说明病情越重。

1.3.3 SP及5-HT水平 抽取患者静脉血5ml后,行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BSS评分、SP及5-HT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相比BSS评分、SP及5-H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SS评分较低、SP及5-HT水平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及腹泻等症状,易表现出持续性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研究报道指出,引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多,包括胃肠动力障碍、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机制异常、肠道感觉异常等,其中SP及5-HT作为可代表神经、内分泌机制中的常见代表因子[5]。其中SP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调节因子,通过促进增加胃肠道蠕动,对笑话平滑肌的收缩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从而对小肠及结肠黏膜进行刺激,分泌出更多的水及电解质。5-HT则是通过对肠道平滑肌运动进行有效的调节,诱导环磷酸腺苷生成的同时对氯离子外流进行有效的促进,从而促进释放出各种递质以促进肠道分泌,对大便形状进行调节[6]。

现代中医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腹痛、泄泻等范畴,多与先天不足、情志不畅、脾胃运化失健、饮食所伤有关,因此,在治疗该病时需要以温肾固本、健脾养胃、燥湿止泻为主要原则。热敏灸作为一种中国最古老的治疗方式,应用较为广泛,现代中医研究指出,由于腧穴具有着独特的敏化特征,能够充分反映出疾病及治疗疾病的功能,通过针灸刺激敏化态的腧穴,能够产生较大的反应,更好的调节了人体内源性的反馈调节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疾病的目的。另外,中医将脐作为神阙穴,刺激该穴位可具有较强的温通元阳、化湿消积及运肠胃气机等功效,加之脐下并无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静脉网以及腹下动脉分支,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在此处应用药物更容易被吸收而进入到体循环内,具有较高的临床优势。结合本次结果显示,脐疗联合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BSS评分也明显降低,SP及5-HT水平也明显降低,证实了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应用价值,更好的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充分发挥了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温经通络等功效。

综上所述,脐疗联合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BSS评分,调节SP及5-HT水平。

参考文献

[1] 方亮,张凡勇,吴继雄.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直肠黏膜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 P 物质表达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J]. 疑难病杂志,2017,16( 1) : 64 - 67.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 ( 7) : 1062 - 1065.

[3] 高春波. 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2016,37 ( 8) : 944 - 945.

[4] 张狄,吴华军,李鹏,等. 温和灸大肠俞募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 12) : 1096 - 1098.

[5] 谭振云,张正,贾超,等. 点穴配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 吉林中医药,2016,36( 8) : 841 - 843.

[6] 王磊,张盛. 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6,35( 4) : 405 - 407.

猜你喜欢
脐疗肠易激综合征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针刺“新吾穴”结合脐疗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邮购信息
中医治疗弱精症患者与精子活动力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4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脐疗治疗带下病古今用药对比分析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米安色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