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20-09-16 06:33刘彩丽
前线 2020年8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基础

刘彩丽

[摘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深厚的理论基础,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它是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植根人民的早年生活和从政经历的思想升华,凸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之中,贯穿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实践。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扎实走好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全新的视野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理论基础;  实践品格;  时代要求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8-0012-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题主线,不断深化对这一发展思想的理解,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初心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

“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再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再深化。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代表着无产阶级整体利益需求、集体意志表达和权利诉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3“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4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人民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立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服务”是对共产党人的明确要求。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中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深刻阐述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了这一思想。“为人民服务”体现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生产力观点和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这一基本观点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体现在政治上,表现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体现在经济上,表现为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在文化上,表现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体现在社会上,表现为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包括脱贫攻坚、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不断取得新成效。从“以人民为中心”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核心价值到基本方略,从以这一理念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发展思想,到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品格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深厚实践基础上的思想升华。它发端于青少年时代的习近平立下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初心,孕育于青年时代习近平的基层从政之路,深化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植根于习近平总书记早年生活和工作经历。青少年时代的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7年间,他始终同人民群众朝夕相处、风雨同舟、甘苦与共,他在书本中了解世界,在现实中了解人民的疾苦、了解人民的期盼、了解人民的感情,他在求索真理的奋斗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他坚定理想信念,立下了“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初心。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开启了他的从政之路,践行改善老百姓生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初心。在正定,他摘掉了“高产穷县”2的帽子,让群众过上了真正的好日子;在厦门,他探索推动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改革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在宁德,他访贫问苦,下决心带领闽东百姓摆脱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早年生活经历和在基层从政经历都是坚守人民立场的伟大实践,不仅是宝贵的人生财富,也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