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青虾双主养增效益

2020-09-17 07:36周永生,卢
科学养鱼 2020年8期
关键词:放养密度溶氧青虾

河蟹是江苏地区最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给很多农村地区养殖场(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试验对泰兴市过去单一养蟹技术进行了创新,调整了放养模式,加强水草的栽植和管护、螺蛳投放方式、生物制剂的科学使用等措施,为河蟹健康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适当搭配花白鲢改善水质,以青虾的增收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状况

池塘位于泰兴市姚王镇东林村,紧靠古马干河,交通便利,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池塘面积72 亩,坡比1∶2.5,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土质高沙土,水深0.6~1.5米。池埂内侧四周环沟(深水区)50~60 厘米,占池塘面积30%,中部浅水区域占池塘面积70%。池埂四周用60厘米玻璃钢板建成防逃板墙;池塘按0.15千瓦/亩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同时池塘对角配备两台水车式增氧机。

2.池塘准备

(1)药塘、整塘。12月中旬,待池水自然渗漏到水深20 厘米左右,用150 千克/亩生石灰全池泼洒(包括坝埂),再让池水自然渗漏空,继续曝晒20 天以上,让池底裂开,用旋耕机全池旋耕一遍,同时做好坝埂的整理。

(2)水草种植。清塘消毒结束后,注水20~30 厘米,选择晴好天气,在环沟内栽植伊乐藻,株距2 米。4 月14 日在浅水区种植苦草,并用网片加设围栏设施,待苦草长到占浅水区50%~60%将内围网拆除。

(3)池塘肥水。水草移植后,用发酵生物肥料肥水,水体透明度30~40厘米,保持水色呈茶褐色或淡绿色;待水温15℃后,每10~15 天使用1 次EM 菌改善水质,视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

3.苗种放养

(1)蟹苗放养。选择2月20日晴天,在池塘环沟内放养本地培育的蟹苗,放养密度1 450只/亩、规格120~140只/千克。

(2)虾苗放养。3 月1 日,在池塘放养青虾“太湖2号”苗10千克/亩,规格3厘米左右。

(3)鲢鳙鱼放养。为起到净化水质和控制池水肥度的作用,套养少许鲢鳙鱼,3 月10 日放养规格200 克/尾、密度20 尾/亩(鲢∶鳙=3∶1)。

4.生产管理

(1)水草管理。3-4月,适量多次施肥以促进水草生根、生长,看青苔情况使用腐植酸钠控制青苔暴发;5月中旬,伊乐藻生长加快,此时将水位提高到60厘米以上,把水草控制在水下15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及时割除伊乐藻头或适时拉草,让其在水面下20~30 厘米处生长,为蟹、虾活动开辟通道;养殖后期打捞浮草要及时,防止水质恶化。

(2)螺蛳投放。螺蛳投放改1 次投放为3 次投放,投放总量保持不变,约250 千克/亩。第1 次投放在4 月5 日,投放量为50 千克/亩,防止投放过多滋生青苔;第2次投放在6月中旬,投放量为100 千克/亩左右,以便控制水质;第3 次投放在8 月,投放量为100 千克/亩左右,以补充动物饵料,提高河蟹鲜度和口味。

(3)饲料投喂。饲料投喂以河蟹为主、兼顾青虾,主要投喂河蟹膨化饲料,后期投喂冰鲜鱼、玉米、南瓜、黄豆等。投喂量根据河蟹蜕壳生长情况、天气好坏和摄食状况进行调整,全年共投喂河蟹膨化饲料8 吨、冰鲜鱼6 吨、玉米3.6 吨、黄豆1.5吨。

(4)溶氧管理。确保水体溶氧在6 毫克/升以上,根据天气情况和水体溶氧情况,确定增氧机开机时间和时段,遇到极端情况时微孔增氧设备和水车式增氧机同时开启。

(5)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巡塘,系统掌握河蟹、青虾的摄食、活动等情况和防逃设施是否破损、增氧设施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坚持测定水质,每周对池水的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水温、藻相等进行测定,若发现池塘水质变坏或突变,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水质。

坚持“以防为主”的防病原则,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 菌等生物制剂和多糖等免疫增强剂,提高河蟹、青虾的抗病力;后期根据塘口状况使用底改物质,改善养殖池塘底质。

二、试验结果

根据市场行情适时捕捞销售,确保生产收益。一般4月初开始用地笼捕捞青虾,将大规格青虾捕出销售,在6月底尽量捕捞;10月开始捕捞河蟹,采用地笼张捕结合晚间徒手捕捉,分雌雄、分规格上市销售;养殖结束后干塘捕捞剩余虾、蟹、鱼。

投入与产出情况详见表1、表2,河蟹、青虾双主养试验亩投入共计5 581 元、产出11 965 元、利润6 384 元,投入与产出比1∶2.14。结果表明,采用河蟹、青虾双主养技术,在不影响河蟹产量情况下,极大地提升了养殖经济效益,亩均增效1 659元,青虾收益占净利润的26%。

三、分析与讨论

1.选择虾蟹双主养模式的优势

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青虾作为蟹池混养的主要品种,青虾“太湖2号”生长优势明显,亩产达到36.7 千克,在不影响河蟹养殖生产的情况下,又提高了蟹池综合经济效益,是克服当前河蟹“单打独斗”风险的创新模式。

2.加大滤食性鱼类放养比重的影响

本试验选择转化池塘营养物质比较强的鲢鳙鱼作为净水品种,而且加大了放养密度,鲢鳙鱼放养达20尾/亩(鲢∶鳙=3∶1),一方面降低了养殖生产成本(主要是调水产品),本试验使用渔药165 元/亩,远低于单一河蟹养殖;另一方面实现了蟹塘养殖生态的自净和平衡,减轻了河蟹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压力。

表1 亩均投入情况

表2 亩均产出情况

3.“微孔+水车”复合增氧模式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微孔+水车”复合增氧模式,增氧效率和效果明显提升,加快了池塘底部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充分分解,能有效促进池塘上下水体交换,虾蟹病害发生显著减少。全年池塘的溶氧保持在6 毫克/升以上,最高时达到10 毫克/升。

河蟹、青虾双主养技术在目前生产优势比较明显,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我市乃至周边地区河蟹养殖应用推广价值较大。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根据市场行情来调整养殖模式(如加大青虾放养密度或加大河蟹放养密度等)和优化配套技术(EM 菌的自培、底质改良技术等),不断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放养密度溶氧青虾
北方高寒地区淡水青虾孵化育苗试验
Autosomal recessive 333 base pair 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deletion in very early-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爱美的小青虾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分析
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研究
黄颡鱼工厂化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