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祭萨”:古朴的女神崇拜

2020-09-21 06:28杨芝干
中华民居 2020年4期
关键词:侗寨寨子村寨

一段传奇故事传颂千年

萨岁是侗族地区宗教信仰中普遍崇拜的女性神,是侗族的英雄,也是侗寨地位最高的保护神。

“萨”是远古时期侗族村寨抗击欺凌和压迫、保境安民的女性英雄和护佑神。

千百年来,侗族村寨一直保存着古朴的母系氏族社会遗风。时至今日,在贵州榕江、黎平、从江,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等侗族聚居区,我们依然可以窥见一点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其中,最显著的表现便是侗族人对女神“萨”的崇拜。

“萨”即“萨岁”“萨玛”,在侗语中意思为“老祖母”“始祖母”。萨岁是侗族地区普遍崇拜的女性神,是侗族的英雄,也是侗寨地位最高的保护神。侗族人认为她神通广大,能克敌制胜,能操控风雨雷电,能镇宅驱鬼、护佑村寨,无所不能。

女英雄萨岁的故事在侗乡广为传颂。

相传,古时候,侗族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名叫杏妮。在一次歌会上,财主李董顺看中了她,想纳为小妾。杏妮拒绝李董顺后与恋人石道结为夫妻,并一起逃往螺蛳寨。螺蛳寨人多水少,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杏妮夫妇和乡亲们一起把寨前的一口龙井扩建成了池塘,用来蓄水。在挖掘过程中,他们从井底挖出了两把宝剑,上面刻着“九龙宝剑” 四字。于是,大家就把新池塘命名为“九龙塘”。解决了水源短缺问题,螺蛳寨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九龙塘里的鱼虾又肥又大,引得寨外的人也来捕捉,螺蛳寨一时名扬侗乡。

这事很快传到李董顺的耳朵里。一天,他带着几十个家丁来到螺蛳寨滋事,声称乡亲们把龙井改成了池塘,断了他们家的龙脉,要求大家把龙井复原,把宝剑交给他,另外还要一年交给他一千担谷和一万斤鱼!乡亲们听后气愤难忍,纷纷冲出来与李家家丁展开搏斗,李董顺见状慌忙逃跑。

不久,李董顺向官府谎报“峒蛮”造反,并伙同官兵围剿螺蛳寨。为了保卫寨子和乡亲,杏妮身佩九龙宝剑,举起义旗,率众乡亲奋勇抗敌。经过几天几夜的血战,他们退入地势险要的“弄堂概”深山悬崖(今贵州省黎平县龙额乡马尾滩“三龙抢宝”境内)坚守。但终因寡不敌众,杏妮跳下悬崖,壮烈殉难。她死后成为侗寨女神,继续带领侗乡人民战斗,终于击败了官兵,迎来了胜利。从此,杏妮就成了侗乡远近闻名的英雄和护佑女神,人们尊称她为“萨岁”“萨玛”。

为纪念和颂扬萨岁精神,几乎每个侗族村寨都会修建萨坛,每年还会庆祝萨玛节,举行盛大的“祭萨”活动。萨玛节迄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2006年,萨玛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在上海文化产业年会上,萨玛节又获得“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最具文化传承奖”。

一座神秘萨坛护佑侗寨

为纪念和感恩萨岁,侗族村寨会修建萨坛来护佑侗寨。萨坛与吊脚楼、鼓楼、寨门、风雨桥、歌坪、戏台同在,与侗族同胞同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村寨民居建筑群。

“未建房屋,先建鼓楼;未建寨门,先设萨坛”“有侗寨必有萨坛”已经成为侗族建村设寨的惯例。侗族村寨选址很讲究,一般选在依山傍水的向阳山坡上或平地上。选址后,要先祭土神、山神和萨岁之后方可落基建寨。

侗族村寨的村口多有参天古树、古井,也多有河水绕寨而过。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除了寨门、鼓楼、吊脚楼、风雨桥之外,必有萨坛。这些标志性建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侗族村寨民居建筑群。

萨坛是侗族女神萨岁居住的地方。萨坛的样式因地而异,有的只建露天的圆丘,有的还会加盖木屋或砖瓦房,甚至四面修砌围墙,建成萨堂。萨坛的丘台多是用鹅卵石砌成的一个直径约3米、高1米至3米的圆丘土包,少数的丘台会建成四边形。平日里,萨坛不许闲杂人员随便出入。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高步村的萨坛伫立在一个四周用高墙围合而成的小院落内。萨坛为高约1米、直径约3米的圆丘土包。圆丘顶种有一棵常青树,周边种着几棵野葡萄树。萨坛的前方设有摆放香炉和祭祀用品的石桌。石桌前是空旷的祭祀场地。

高步村的萨坛历史悠久,建成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听寨中德高望重的寨佬说,侗族的祖先来到高步村建寨时是先建萨坛后安寨的。他们当时专门到萨岁的故乡“弄堂概”(萨岁英勇就义的深山悬崖)接“萨”,把“萨”请到高步村安住,以护佑村寨和子民安康。

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村村民在萨坛前高歌,祭萨岁。

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村萨坛

通道侗族自治县高步村萨堂位于寨子的中心。

通道侗族自治县高团村祭萨活动。

通道侗族自治县高步村萨堂位于寨子的中心。

通道侗族自治县高团村祭萨活动。

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除了寨门、鼓楼、吊脚楼、风雨桥之外,必有萨坛。这些标志性建筑构成一个完整的侗族村寨民居建筑群。

寨子里的老人围在火塘边讲述关于萨岁的故事。

村民们满面笑容迎接萨岁归来。

萨坛是侗族女神萨岁居住的地方。萨坛的样式因地而异,有的只建露天的圆丘,有的还会加盖木屋或砖瓦房,甚至四面修砌围墙,建成萨堂。

萨坛的圆丘里究竟埋着什么?只有寨子里年长的老人才知道其中的秘密。据说修建萨坛时,会在土包内安放一口新的大铁锅,并在锅内放置一把蒲扇、三双草鞋,以及碗、碟、杯、银首饰和纺织工具等物品。这些都是供萨岁使用的。然后,再用一口比下面的铁锅稍大的新铁锅倒扣在上边,以泥土覆盖堆成圆丘。最后,在丘顶上栽桂花树、千年矮等树木和花草,并插上一把半开的纸伞。这一说法后来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县志资料里得到验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了修路、造田,曾在征得当地侗族群众同意后,先后迁移萨堂。他们在萨堂内挖出两口大铁锅、银质模型生活用具,还有铁架、鼎罐、小铁锅、火钳、瓦壶、坛、纺纱织布模型等妇女劳作时用的工具。这些出土文物验证了侗寨老人的说法。

萨岁是保佑侗族村寨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灵验女神。但据侗族老人说,萨岁女神有时也会离开萨堂,这时村寨便会遭灾。传说,有一年侗寨高步村出现大人发病、小孩生疮、谷物失收的异状,就是因为当地官府欺负妇女,惹得萨岁离开了寨子。危急关头,全寨人商议后,选择吉日,举行迎萨仪式,从山冲里迎接萨岁回堂,求其继续保佑村寨平安。此后,风波才得以平息。

萨坛的前世今生、一景一物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只可惜,由于诸多原因,有些侗寨的萨坛已经不复存在了。

一场『祭萨』活动祈福安康

每逢新春佳节和其他节庆活动时,侗寨都会举行“祭萨”仪式,以追忆祖先迁徙和创业的艰辛,祈祷萨岁继续护佑她的子民,祝福侗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对萨岁的崇拜深深根植在每位侗族人的心里。每逢寨子里举办重大节日庆典以及鼓楼、戏台、风雨桥等建筑开工修建或落成时,都要举办一场“祭萨”活动。

祭萨活动分为接萨、游寨、安萨、祭萨、讲款、跳多耶舞、吃合拢宴等多个环节。接萨队伍的人选很有讲究,要选择几位德高望重、儿女双全的阿公、阿婆加入,祭师则由寨子里有声望、懂法术的长者担任。

去年正月初二,我有幸参加了通道县高步村的祭萨活动。当天早上,寨子的操坪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大家都兴奋地等待接萨仪式开始。时间一到,祭师开始摇动手里的法器。在“叮叮当当”的响声中,整支接萨队伍在祭师的带领下慢慢朝着寨后的山冲走去。祭师走在队伍最前面,后面紧跟着几位阿公、阿婆,再后面便是由几位青年男子抬着的供萨岁乘坐的轿子。

手持法器的祭师走在接萨队伍最前面。

接萨的队伍从山冲里回来。

寨子里拉起“萨岁保佑” 的横幅迎接萨岁女神归来。

长长的游寨队伍望不到头。

上山前,整支队伍要先祭拜各路神仙。祭拜完毕后,队伍便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走了一段路,我们便被告知不能再跟随了,因为快到接萨的地方了。我们只好在路边等待,目送接萨队伍渐渐远去。

对萨岁的崇拜深深根植在每位侗族人的心里。每逢寨子里举办重大节日庆典以及鼓楼、戏台、风雨桥等开工修建或落成时,都要举办一场﹃祭萨﹄活动。

大约半个小时后,山冲里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在祭师的引领下,接萨的队伍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我们好奇地看向队伍里的轿子,但谁也不敢妄动,生怕惊动了女神,一路跟随接萨队伍又回到寨子的操坪上。

此时操坪上已是人山人海。在操坪中央,早放好一头供祭祀用的大红猪。萨岁乘坐的轿子被轻轻放到操坪中央、大红猪的旁边。顿时,操坪上鞭炮齐鸣,欢乐的芦笙曲响彻云霄,大家都显得十分激动。

接萨后,紧接着便是盛大的游寨活动。接萨的队伍走在最前面,后面紧跟着身着民族盛装的芦笙队、腰鼓队,再后边是萨岁女神的子民—村民们,长长的游寨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抬着萨岁女神的轿子在队伍中格外显眼,众人满脸欢喜地陪萨岁女神一起参观寨子。

热闹的游寨队伍走过吊脚楼、鼓楼、寨门、风雨桥,路过风水树、古井、田园、鱼塘、小溪,穿梭在巷道里、田坎上,洒下一路笙歌、一路欢笑、一路鞭炮声。

最终,队伍行至寨内的萨堂前停下。萨堂的院门大开,准备迎接萨岁女神的归来。这里是萨岁在寨内居住的地方。接萨的轿子和祭祀用的大红猪依次被抬进去,安放在萨坛前方。祭师把猪头、猪肉、腌鱼、糖果、酒水等祭品摆放到萨坛前的石桌上,然后点燃高香,焚烧纸钱。他口中念念有词,恳请神灵降临护坛。随后,他转身走向轿子请萨岁女神入堂。祭师轻轻掀开轿子门帘,双手捧出一块白岩石。原来,这块神秘的石头就是从山冲里接回来的萨岁女神的化身。祭师小心翼翼地把白岩石安放到萨坛上,然后站到萨坛正前方,率众人边念祭词边磕头,恳请萨岁女神安心居住在萨堂里,护佑村寨。

祭萨活动分为接萨、游寨、安 萨、祭 萨、讲款、跳多耶舞、吃合拢宴等多个环节。

在萨堂外的空坪上,几位年轻人将一头代表“敌人”的黑猪头朝下按进水桶里。一会儿工夫,黑猪就失去了挣扎,一动不动了。这个仪式代表大家已将最可恶的敌人“沉塘”,以此向萨岁谢罪。黑猪的内脏随后被烹熟,放在三个大碗中,被供奉在祭台上。其中,中间的一碗在祭祀完成后归祭师享用,左右的两碗会分给全寨的小孩吃。黑猪其余部位的肉则煮熟后分给全寨人和宾客们吃。

这时,萨堂内的火塘里已经点燃火焰。寨子内各家的户主陆续从火塘内取火种回家,点燃自家火塘,这寓意着萨岁的烟火在各家延续不断。此时,侗寨上空升起的不仅仅是袅袅炊烟,更是欢乐和祥和,胜利与希望。

时间到了正午,操坪上愈加热闹起来。跳多耶舞、赛芦笙、弹琵琶……大家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大圆圈,用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喉传颂萨岁的功德,祈愿萨岁继续护佑寨子,未来的生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喜乐。

随后,由寨子里的长老“讲款”,宣讲家规祖训、村规民约。讲款完毕后,众人开始欢跳“多耶”。这时,操坪上开始摆起长长的合拢宴,村民们纷纷把自家准备好的饭菜摆在桌子上。腌鱼、腌肉、时令蔬菜、糯米、糍粑、陈年米酒等,饭菜种类繁多,香气逼人。大家落座,开怀畅饮,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敬酒歌声和吆喝声,整个侗寨一片欢腾,一片喜庆祥和。

千百年来,萨岁文化就这样深深地根植在侗族人民的心中。萨岁女神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侗族儿女,鼓舞他们团结奋进,开创幸福美好的生活。

邻村的腰鼓队前来助兴。

猜你喜欢
侗寨寨子村寨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侗乡端午粽飘香
整个村子都“哭”了——追记富县直罗镇新寨子村第一书记孙小京
“淳朴寨子”,一个品牌的形成——我在小山村里启动了“消费扶贫”
锅巴粥
寨子
寨子
《侗寨春晓》创作浅谈
苗乡侗寨乒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