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

2020-09-21 01:52张妮妮李茂林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专业教育

张妮妮,李茂林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00)

教育部文件教办[2010]3号文《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该文件强调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继而,各高校开始研究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课题,现已风靡我国各高校研究领域,工作开展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我国各高校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开设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从国家层面到各级地方政府,再到各高校都通过定期举办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大赛,激发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进程。但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摸索阶段,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社会参与度不够、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模式较单一、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明显,创新创业的工作进程较缓慢。相对而言,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启动较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成熟的实践经验,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2]

一、梳理并比较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应用都比较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美国、德国、日本、这几个发达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美国是全世界最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1947年美国哈佛商学院开设了美国第一门高校创业学课程――《新创业管理》课程,这标志着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始。[3]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非常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新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美国的创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心是提高创业者的创业素养、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满足社会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拉动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美国一贯注重提升国民的创造性和创业能力,在创业能力培养方面,重点放在创业者的认知能力、情感品质和心理素质几个关键要素。[4]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开展中,美国已经形成了覆盖从基础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比较典型的机构有K—12创业教育、社区学院创业教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等。[5]

2.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美国政府与社会多方力量从政策支持、经费支持、指导服务等方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主要支持,形成了高校、社会、政府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美国政府制定的专门的专利制度,为高校技术创造和专利转让等提供强硬的法律保障,并推动了社会的创新和专利的发明。在经费支持方面,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社会机构等提供捐赠,多数高校都有企业家或校友设立创业基金,用来捐助创业教育项目,或者作为高校创业大赛的“种子基金”等。在指导服务方面,美国普遍高校都创立“创业研究中心”,并聘请专业研究人士作为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新创业的咨询和指导服务。[6]

3.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较为完整,主要包括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和创业实务操作类四种,内容覆盖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美国高校普遍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从而充分发挥专业教育的支撑强化作用。[6]

4.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美国高校所配备的创业教育教师既要考虑其理论水平,也非常注重其实践经验。以百森商学院为例,该校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有一定的创业经验。该校具有一支有责任感、有成就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包含成功的企业家、高管、学者、作家、诗人和艺术家等行业人员,其中80%以上的全职教师都具有博士学历。

5.多元的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种:磁石模式、辐射模式和聚焦模式。磁石模式,主要针对全校学生开展的,不管商业学院的学生还是非商业学院的学生均可参与,学校创立创业教育中心,整合各种有利资源,以吸引商学院和管理学院之外的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及爱好选修创业教育课程。辐射模式,主要针对全校师生开放的创业教育模式,教师也可参加的创业教育模式,除商学院和管理学院以外,其他不同专业的学生均可以参与创业教育,其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各专业背景进行设计。学生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聚焦模式,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属专业课程,该课程提供专业化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其对象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

(二)德国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1.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德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开设于职业培训中专学校,职业高等学校或者综合性大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特点选读以上学校。职业培训中专学校和职业高等学校侧重学生的生存性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综合大学侧重于创业精英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理念和商业模式,并重点扶持创业精英和高水平的创业课题。[7]

2.注重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

德国的创业教育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了创业教育目的以及创业教育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柏林自由大学为例,Faltin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起定期举办创业培训会和年度创业峰会,其面向的是学校和社会人士。Faltin教授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创业的影响因素,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创业理念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商业模式。他指出在创业教育中首先应该是创新思想的产生,随后充分挖掘创业者的创新潜能,从而形成创新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商业模式中。[7]

3.资源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

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非常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给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多方面的资源支持。首先是来自企业提供的平台支持,如西门子、大众、拜耳等知名企业为大学生搭建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平台。主要是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大赛,设立企业合作研究课题和社会公益创业项目等,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及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能够关注前沿技术及创新动态。其次是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对于创业者的资金支持力度非常大,解决学生资金短缺的问题。再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创新创业教育网络是一个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整合群体,这是由一个咨询委员会负责的,各参与机构或个人自愿签订协约,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整合。[7]

4.兼职导师为主的师资队伍

德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主要为兼职教师,他们大部分是知名的企业家,拥有非常丰富的创业实践经历,掌握一定的商业管理经验以及成功的创业生涯。所以他们对于创新创业的内涵把握得非常准确,能够将创新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完美融合,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进行指导。

(三)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在日本起步虽然也较晚,但其吸收了美国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核心,学校和社会共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以及应对社会各种挑战的能力。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平时的日常教学之中,以课堂授课、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使学生能够具有创新意识和掌握一定的创业能力。日本政府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给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8]

2.“官产学”的社会支持体系

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官产学”的社会支持体系,其构成主要有政府、高校和企业等组织机构。所有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质量监控都由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负责。高校大学生在创业的前期规划、实践过程及后期管理各个方面都有“创业援助中心”提供专业的指导。同时,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初期的资金短缺等问题则有“创业后援基金”提供资助。另外,各高校还会借助社会的其他渠道,帮助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争取更多的资源为学生创业服务。[8]

3.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非常连贯的课程体系,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都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让学生从小就有“想创业”的意愿,并且掌握“会创业”的知识及具备“能创业”的能力。[8]

4.“双师型”教师为主导的师资队伍

日本高校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主要包括校内师资和校外导师。不管是校内师资还是校外导师都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即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有些导师直接来自知名的创业企业家或业内成功人士。校内师资主要以专门从事管理学类、经济学类、法律类的教学人员或科研人员为主,其中40%具有创业经验,37.1%拥有理工科教育背景。校外导师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行内人士,涉及的行业主要有风险投资企业经营者、会计师、税务师、金融机构的从业者等,他们言传身教把自己的创业经历及实践工作经验引入到创新创业的教学之中,把日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更加高效地开展创新创业育。[8]

5.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企业家涵养型、创办企业者专门教育型、创办企业的技艺辅助专业型和经营技艺综合练习型,这些模式是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以及各校的办学特点而形成的。企业家涵养型主要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注重创业通识教育; 创办创业者专门教育型主要面向有创业意愿和潜在创业能力的学生,侧重于创业专业知识的传授; 创办企业的技艺辅助专业型主要面向拥有工科、医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辅助课程; 经营技艺综合练习型主要面向经济和商务学科的学生,注重商务化能力的训练。[2]

二、借鉴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构建我国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通过梳理、分析比较美国、德国、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涉及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育模式等多方面的工作,推进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自上而下、多方力量的全程参与。发达国家所积累的经验有利于我们进行反思,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的、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塑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掌握一定的创业能力,以满足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程化和全覆盖。

(二)协调合作,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国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及高校多方的力量,各组织机构应该协调合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政府应该扮演领导者的身份,主要负责政策的支持,作好顶层设计、制度供给,给创新创业教育指明方向和提供有利的法律制保障机制。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应根据国家的指导思想,作好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人才质量考核及实践实训工作的开展,保证大学生接受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主要负责给创业者提供高水平的创业实践基地及创业发展平台,给予创业启动资金的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成功转化。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纳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每门专业课程当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了解专业教育的学术前沿及社会对专业的发展需求,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能够运用和检验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促使大学生的专业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实,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促使大学的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及体系化,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更为高效。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和实践课程,全方位地融入专业教学中,可以起到互相强化的作用。以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为例,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的课程体系,具体的安排如下:

????????? ?????????????? ?????????????? ?????????????? ?????????????? ?????????????? ????????????????images/BZ_16_1682_1754_1944_1904.png

(四)打造“专兼双导师”师资队伍

打造“专兼双导师”师资队伍,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作为各高校的重要工作,配置多元化与高层次的导师,实现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同时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现有的高校教师应该加强培训力度,要求全体教师不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实现高校与企业“合作育师”。同时应该健全激励机制,吸引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及各行业的高管到高校任兼职导师,能够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全过程给予专业性指导,实现高校与企业“合作育人”。

(五)实现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推进,既需要统一谋划、整体推进,也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国家应该给各地区、各高校下放更多的自主权,根据各地区、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及优势,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及市场需求,探索最适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允许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存在。对其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该在国家统一创新创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合理的培养目标,并在上层的专业指导下,制定确切可行的实施方案。坚持在统一谋划、分类指导下,实现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梳理、分析比较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针对目前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更新教育理念,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协调合作,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打造“专兼双导师”师资队伍;实现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五个方面,构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希望该体系能够对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