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学生视野的学习活动设计例谈

2020-09-21 08:51许健坤
中小学德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独龙族少数民族法治

许健坤

摘    要   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拓展视野,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以紧贴学生实际生活和国情的学习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作分析,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生活调查,了解时事、民族发展等国情,从而激活学生的体验和感悟,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民族关系;民族政策

中圖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9-00-04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以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为逻辑主线,向学生呈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三个学习内容。本课第一课时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正确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感悟各民族一律平等和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其中,蕴涵着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等丰富的国情教育和法治教育价值。五年级学生对于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兴趣,并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但具有片面性,需要教师引导其拓展生活视野。对此,我们展开了学习活动设计的新尝试。

一、读图探究促思考,具象认知民族分布特点

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历史、地理等学习内容,多采用地图、图表和示意图等学习材料,它们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学习内容,并引发学生的相关思考。看懂各类地图是高年级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地图”“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并感受其分布特点,进而对我国56个民族产生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教学片段1】

师: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你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哪些地区?

生1: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生2:云南、广西一带居住着少数民族。

生3:高山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合作探究:根据“中国民族分布地图”“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每个学习小组一份材料),合作完成:

(1)说一说:我国各民族在全国行政区域内分布的特点。

(2)圈一圈:找到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具体位置。

师:通过合作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小组汇报1:我国的56个民族都是比较分散地居住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

小结:这就是我国56个民族分布呈现出的“大散居”特点。

小组汇报2:我国各民族居住又是相对集中的,刚才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到的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足以说明“小聚居”这个特点。

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在我们浙江省也有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

小组汇报3:我们发现很多民族是生活在一起的,以回族为例,回族是我国人口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

师小结:56个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第三大特点“交错杂居”。

通过观察和比较两幅不同主题的地图,学生们带着自己的思考深度浸入合作探究之中,在学习任务的有效驱动下,学生的思维被全面激发。他们开始通盘考虑,并试着整体把握。这样的思考过程有实践、有目标,有利于学生综合地、关联地、多维度地分析和思考问题,让原本抽象的特点具象化、清晰化,从而为后续理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做好铺垫。

二、生活调查促体验,生动感悟民族交融发展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整体性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1]。学生经历过的生活是经验的重要来源,学生的周边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学生生活区域内的社区、邻居,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基于此,教师鼓励学生开展生活调查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观察和体验,真实感受我国的民族关系。

环节一:课前调查 实地了解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根据家庭居住地的就近原则组成调查小队,了解自己生活区域内有哪些少数民族。课堂中,请学生交流分享,包括自己所居住的街道、小区和学校等地方,有哪些少数民族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等。

环节二:小组合作 以问促学

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教师展示相关素材,引导学生聚焦话题一:以“长兴县”为例,随着各民族人口流动得越来越频繁,带来了哪些好处?

材料1: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小学是我县就读少数民族学生最多的学校。2019年9月,该校共有在读学生898人,这其中就包括苗族、布依族、彝族等13个少数民族的学生103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1.5%。

材料2:红旗仪表(长兴)有限公司是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目前有侗族、白族、土家族等8个少数民族的职工,公司的少数民族职工占总职工数的20%以上。

材料3:长兴县共有在册少数民族常住人口5266人,涉及32个少数民族,其中最多的为布依族,共有1343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近2万人。

学生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展开合作讨论,进而形成各小组的学习收获,并作汇报分享。

第一小组:少数民族来到我们这里参与城市建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他们自己也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可以为远在他乡的家中老人和孩子寄去生活费用。

第二小组: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一个小区入住了一户维吾尔族的家庭,以新疆舞为元素的广场舞就在这里流行起来。

第三小组:听家里人说,以前要吃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美食,除非去当地旅游才能品尝到,现在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尝到兰州拉面等少数民族特色食品。

……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抛出话题二:在我们当地,你和家人购买过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的食品或者物品吗?

学生们带着自己的课前收获与全班同学分享(例举部分图片展示)

真实存在于学生生活领域的人和物让学生倍感亲切,通过课前的调查和课堂交流分享,学生充分感受到,人口流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互通有无,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崭新气象。随着学习活动的推进,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认识和观念,将逐渐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三、聚焦典型知国情,深度理解民族政策精神

“我们的国家”是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的课程内容,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及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关心,符合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基本国情,也是新时代对少年儿童提出的新要求。国情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与提升其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在前面学习环节的基础上,教师有机融入国情教育,展示如下素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和少数民族同胞在一起。以此作引,请学生交流课前自主搜集的相关素材:

生1: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亲切会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

生2:2017年3月11日 ,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出席全国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

生3:2018年,独龙江乡 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当地群众委托乡党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的喜讯。

师:咱们一起观看《新闻联播》片段: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族群众回信了!

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

你们好!你们乡党委来信说,去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得知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师: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独龙族总人口为6930人,但是,党和国家的关怀是同样的。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每个民族不离不弃的关怀,更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对独龙族同胞无微不至的关心。

生2:不管这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是多是少,党中央历来都是一视同仁的,让全国各族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习总书记最大的牵挂。

生3:此刻,我体会到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真正内涵,这其中还包括一个家庭也不能少,一个人都不能少。

这一教学环节围绕少数民族生活展开国情教育,注重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素材,初步感知和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进而,借助独龙族整族脱贫这一少数民族奔小康的典型事例,从小处着眼辐射全国,通过独龙族前后发展情况的反差,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推动各国各族同胞共同繁荣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四、走进法治新生活,直观感悟民族平等原则

在五年级教材中,法治内容以分散嵌入的方式散布在各主题单元之中,如何有效实现教学内容和法治教育的过渡与衔接显得尤为重要。找到合适的法律教育方式、提高法律教育效果,是加强法律教育的应有之义。[2]在本课教学中,民族政策和民族平等原则本身就是很好的法治教育资源,由此,教师展开了如下环节:

师: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请看大屏幕,大家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授予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满族)、顾方舟、程开甲“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艾热提·马木提(维吾尔族)、申亮亮、麦贤得、张超“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授予王文教、王有德(回族)、王启民、王继才、布茹玛汗·毛勒朵(女,柯尔克孜族)、朱彦夫、李保国、都贵玛(女,蒙古族)、高德荣(独龙族)“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授予热地(藏族)“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生1:在“人民科学家”“人民英雄”“人民楷模”“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这四个获奖类别中都有少数民族同胞获奖。

生2:我看到了一名独龙族同胞获得了“人民楷模”的国家荣誉称号,独龙族虽然总人口很少,却榜上有名!

师:在获得国家荣誉的这42人中包括国际友人6位,在其他类别获奖的36人中少数民族获奖人数达到7位。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

生1:我国的民族政策一贯是不论民族大小,一律平等,56个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生2:确实如此,每年的全国两会不仅有汉族代表,还有身着各少数民族服饰的少数民族代表,共同参政议政。

生3:在我们的人民币上除汉字外,还有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和壮文四种少数民族文字,足以说明我们国家注重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通过前述各民族交融发展和民族政策的学习铺垫,学生对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已经获得了感知和理解。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进一步呈现国家荣誉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具体事件和获奖人数的对比中,深刻体悟“各民族一视同仁”的法治概念,进而因势利导,出示宪法关于民族政策的法律条文,加深了学生对法律内容的理解,直观感悟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阶段。拓宽视野的学习活动设计,能够启迪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在深度学习中认识和理解社会与国家,更好地实现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用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7.

[2]高德胜,章乐,唐燕.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9.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独龙族少数民族法治
Jiao Ayi| 《娇阿依》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少数民族的服装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少数民族音乐
独龙族的服饰艺术
独龙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