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与结肠冗长相关性初步探讨

2020-09-22 04:14葛金星李建东张晓雨赵海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8期
关键词:冗长肠套叠肠管

葛金星 李建东 平 洪 张晓雨 赵海剑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 1 手术室 2 放射科 3 胃肠外科,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

肠套叠多发于2岁以内婴幼儿,具体病因并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可能与肠管发育异常或解剖异常以及与轮状病毒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发作等一些因素有关[1-6]。笔者对61例资料完整的肠套叠患儿空气复位灌肠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发现部分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结肠冗长,提示结肠冗长可能与肠套叠的发生相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肠套叠患儿61例,所有患儿接受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其中男42例,女19例,2岁以下38例,2岁以上23例,平均年龄2.6岁。依据肠套叠的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呕吐、腹部肿块及血便),结合彩超下横切面“同心圆征”以及纵切面“假肾征”进行初步诊断,经空气灌肠进行再次诊断并复位成功者。纳入标准:符合肠套叠诊断;年龄≤14岁;非小肠套叠及继发性肠套叠;发病时间≤48h;一般情况良好,无腹膜炎体征及肠梗阻征象;临床资料完整,取得患儿父母充分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按照0.1mg/kg体重常规给予654-2 肌肉注射后,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经肛门置入双腔气囊导尿管并固定,患儿取仰卧位,自气囊逐步注入空气,压力不超过11kPa,逐步加压、反复充气,注意观察阴影消失情况,直至较多气体进入小肠提示复位成功。在复位过程中观察结肠充气情况,在复位成功后,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再次分析判断结肠冗长情况。

1.3 诊断标准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以及乙状结肠中的任何一段,长度超过正常值35%~40%,即为结肠冗长;或者乙状结肠活动度到达右上腹或右下腹,以及横结肠活动度超过双侧髂脊连线,亦为结肠冗长[7]。

2 结果

本组61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全部成功,X线上可见气体入小肠的征象(图1)。61例患者中具有结肠冗长表现的患儿46例(75.41%),其中横结肠冗长者7例(11.48%),表现为横结肠增长、下降超过两侧髂脊连线(图2),乙状结肠冗长者39例(63.93%),表现为乙状结肠蜿蜒扭曲,到达右上腹(图3)或右下腹(图4)。不具有结肠冗长表现的患儿15例,占据全部患儿的比例为24.59%。所有患儿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空气灌肠后第2天复查腹部彩超,排气排便后予以出院。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2岁以内多见,高发于4~10月龄,是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上需要紧急处理,以避免套叠时间过久而引起肠管坏死[1-2]。目前肠套叠的治疗方法较多,且较为成熟,包括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超声下温盐水灌肠复位以及腹腔镜肠套叠复位或肠管切除术等[8-10]。然而,肠套叠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管解剖异常等因素有关。解剖异常包括回盲部不固定、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系膜松弛引起肠管活动度较大等因素[1]。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未见结肠冗长与肠套叠关联的相关报道。

结肠冗长归属于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以乙状结肠居多,横结肠紧随其后,而升、降结肠属腹膜内位脏器,不容易发生冗长[11]。肠管长度的测量在婴幼儿难度较大,因而可由X线造影提供另一种诊断方法,在造影状态下如横结肠活动度超过双侧髂脊连线,或乙状结肠活动度到达右上腹或者右下腹,则可由此诊断为横结肠或乙状结肠冗长症。本组61例患儿的空气灌肠X线片中,46例观察到结肠冗长现象,其中横结肠冗长7例,表现为横结肠增长、下降超过两侧髂脊连线,乙状结肠冗长39例,表现为乙状结肠蜿蜒扭曲,到达右上腹及右下腹。在本组病例中,乙状结肠冗长占全部病例的63.93%,而非冗长病例仅占全部病例的24.59%,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乙状结肠冗长在婴幼儿肠套叠的发生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肠套叠发生的另一个解剖学因素。

有研究者将乙状结肠冗长症分为完全代偿期、不完全代偿期、完全失代偿期三期[12]。在完全代偿期的患儿,可没有临床表现,营养状态同一般儿童无异,仅在X线检查时表现为乙状结肠冗长,乙状结肠冗长出现便秘及阵发性腹痛多发生于3~6岁,3岁之前少发,而80%的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年龄重叠,本组病例平均年龄2.6岁,与此是比较符合的,同样提示乙状结肠冗长和肠套叠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

乙状结肠冗长的患儿高发肠套叠的机制不明。有观点认为: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肠套叠起始部位肠管受到刺激,导致相应部位的肠管蠕动增强,进而引起肠套叠的发生[13-14]。另有研究者[15]对乙状结肠冗长的儿童进行直肠肛门测压,其中46.7%的患儿肛门静息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因而推测,由于乙状结肠冗长的存在,患儿肠道压力升高,在肠蠕动增强的情况下,由于婴幼儿回盲部不固定等因素,导致肠套叠的发生,但尚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进行明确,在后续的实验中,将进一步扩大病例数,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多中心合作,进一步研究肠套叠发生和乙状结肠冗长的关系。

猜你喜欢
冗长肠套叠肠管
距 离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冗长辩论是什么程序?(答读者问)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墓志铭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冗长商品名称精简方法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儿童大肠套叠与小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