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实现培根铸魂爱国教育功能探究

2020-09-23 07:53周晓芸赵军霞
档案天地 2020年9期
关键词:铸魂馆藏档案馆

周晓芸 赵军霞

近年来,党和国家愈加重视思想文化的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各级国家档案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实现档案馆培根铸魂爱国教育功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一、档案馆挖掘培根铸魂爱国教育资源的必要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单位,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优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挥档案部门应有的作用;并且要认识到档案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二)充分实现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基本职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不仅明确了档案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赋予了档案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使命和职责,是实现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基本职责。

(三)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爱国意识的重要手段

档案馆根据馆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档案馆向社会传递爱国情感,普及档案知识,增强公众档案意识的重要方式。因此,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和爱国意识,需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档案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不断增强社会和公众对档案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形成社会和公众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档案馆实现培根铸魂爱国教育功能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馆馆藏资源单一

一是档案收集范围狭窄。首先,建国初期,档案部门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长期具有机关档案室的性质,因此主要收集党政机关的公务档案。其次,我国档案部门实行的是条块管理体制,各级综合档案馆保管机关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则由企事业单位自己长期保存,不向档案馆移交。这就造成档案馆藏主要是反映公务性档案,而反映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相关的档案较少。最后,档案馆馆藏特色不浓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要进行省情、县情、乡情的教育,而我国档案馆关于这一方面的收集仍较为薄弱。

二是档案资源载体单一。档案馆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需要多种形式和载体的档案,而我国档案馆馆藏以纸质档案为主,声像、照片等其他载体形式的档案比较少,这就是举办的展览大都是展板,缺乏实物、照片、音像等展品的主要原因。主要数据如图1所示。

(二)人员的服务质量不高

一是人员讲解质量。目前,各省市级档案馆展览都有专门的讲解员进行讲解,但讲解员大多是志愿者或其他人员兼职,缺乏专业的知识,技术水平不高,对档案展览的背景知识、陈列内容、专业术语、档案常识等不太了解,甚至都不能清楚认识此次举办展览的缘由、学术价值、蕴含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怎么能够传达出爱国精神和档案信息,又怎么能让公众感同身受?除此之外,讲解词虽然要按照一定的规范,但也不能千篇一律,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只有详细且通俗易懂的讲解,才能让青少年深刻的了解到每一件档案所传达出的精神。

二是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档案馆作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出于对档案、史料的保护,对进入档案馆人员进行登记无可厚非,但有些服务人员态度冷淡,甚至服务态度差。公眾进入档案馆后,不能及时引导和分配讲解员为其服务,会使公众感到参观体验不快,很难发挥档案馆培根铸魂教育功能。

(三)教育传播辐射面狭窄

一是地理位置偏僻。目前,许多档案馆建在远离市区的偏远地区,无法加强与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联系,难以形成良好的整体文化优势。有的档案馆虽然环境优雅,但附近却没有其他文化机构,且距离市区较远。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增加了学校、机关单位等组织人员前来参观的交通困难,使得档案馆很难充分发挥培根铸魂教育功能。

二是宣传不到位。首先,档案馆开展活动前期宣传不到位,使用平台单一,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宣传,也没有进行网络宣传,缺乏主动性。通过对辽宁省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山东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和上海市档案馆的调研,发现只有北京市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分出实体展厅和网上展厅,其他档案馆并未有此项功能区分;此外,网上展厅的时间也十分久远,最近的是辽宁省档案馆的网上展厅消息,停留在2019年6月。主要数据如表1所示。其次,宣传活动大都集中在重大节日、纪念性时间节点,如“国际档案日”“五四运动”等,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宣传模式,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最后,档案馆主要依靠自身宣传,没有与学校、纪念馆、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联合办展,缺乏宣传力量,也会导致传播辐射面较窄。

(四)教育活动创新性不足

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和有趣性是影响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档案馆开展教育活动的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以档案馆展览为主,采用“走进来”的方式,等观众上门参观,而参观的方式主要是看展板、展品,有文字介绍则看文字、有讲解则听讲解。实际档案展览中,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档案馆,大部分学生是在不知道展览内容的情况下参观,参观前缺乏了解,到达档案馆后主要依靠讲解人员的讲解和依靠展厅的展板和展品说明,有时讲解又不能很好的吸收,参观结束后又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缺乏展前展后的教育导致很多人参观完后对档案馆展厅的内容印象不深,对爱国主义的内容没有什么感触,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也被弱化。档案馆作为教育基地必须明确以公众教育为目标,为使教育效果更好,档案馆要创新活动环节,注重展前教育和展后教育工作,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三、档案馆实现培根铸魂爱国教育功能的措施

(一)加强馆藏档案资源建设

大力加强馆藏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档案资源的整合,促进档案数量的増加、质量的提髙和结构的优化,进而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提供物质基础。没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就会容易单一化、枯燥化,更别提吸引公众的参观。因此,丰富的馆藏与合理的馆藏结构,是档案馆教育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1.扩大接收范围

档案馆除了接收政府行政机关形成的公务档案资源外,还应加大对境内外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的征集力度;鼓励开展口述历史档案、国家记忆和城市(乡村)记忆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等工作,扩大接收档案的种类,对不同载体、不同专业的档案接收要尽量全面,做到应有的档案资料齐全。特别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行为也是珍贵的档案财富。

2.互换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的互换是丰富馆藏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弥补档案馆开展活动时展品不足的有效途径。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以与档案机构、纪念馆和博物馆等机构合作,通过交换物品来填补各自的不足。

3.强化馆藏特色

特色的馆藏更容易吸引公众到档案馆参观学习,是档案馆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主角”。因此,档案馆要深入调查、摸清当地的特色档案,挖掘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档案,通过这种典型特色的档案,增加爱国教育的趣味性。其次,在收集过程中,注重特色档案内容的完整性。特色档案可能保存在各个组织、个人手中。如福建侨批档案,真实的记录了福建华侨在外的生存发展状况,客观地记载了当时华侨家乡和侨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面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二)强化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档案馆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较高的素质在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各级档案馆要充分重视档案干部队伍的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打造一支能充分发挥档案馆培根铸魂教育功能的专业团队。

1.提高讲解业务水平

首先,要熟悉展品,了解展览及每一件展品的历史背景,社会价值,才能使讲解更加生动全面,从而引导观众思考,产生共鸣,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作用。其次,要灵活讲解,面对不同的参观群体,需要采用不同的讲解形式,不可千篇一律程式化的背诵讲解词。最后,要熟悉多媒体及其他辅助设备的使用方法。因此,讲解员必须熟悉展厅中各种多媒体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并能熟知多媒体展示的内容。除此之外,可使用扩音设备,保证每一位听众,都能清晰听到讲解的内容。

2.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首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优化档案馆人员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改变档案馆人员结构的单调性和失衡性。其次,要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广大档案工作者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最后,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更新培训的科目,扩大培训的内容,以及增多培训的机会让更多档案工作人员接受培训和教育,并且要保证定期的岗位培训。

(三)加强档案宣传工作

目前,各个档案馆都开始重视档案宣传工作,将其作为利用和开放档案的重要手段。档案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社会媒体宣传,配合各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和纪念活动,出版各类档案史料,利用档案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历史课堂教育并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以此宣传方针政策,普及档案知識,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爱国意识,使社会各方面了解与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

1.拓宽档案宣传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档案信息传播的途径逐渐多样化,档案信息传播途径应不再局限于拉横幅、贴宣传标语的传统模式宣传,应将视线投入到大众媒体上,加强与有关宣传媒体联系与合作,发挥档案文献片、档案展览、网络视频节目生动直观、传播迅速的宣传优势,把爱国主义主题融入贯穿媒体融合发展。除此之外,还应重视新型媒体宣传。目前,新媒体以其广泛的参与性、灵活性、实时性和高效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的要求,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还应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2.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档案馆在充分利用红色馆藏档案资源宣传并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档案宣传,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档案工作的社会和国际影响力。通过公布档案史料、开展主题活动、举办境外档案展览、参加“中华文化年”等形式,宣传展示中国和中国的档案事业。例如国家档案局主办、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承办的“锦瑟万里、虹贯东西—16世纪至20世纪初‘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巡展活动,于2018年10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成功举办,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展出、8月在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家文化博览会上展出,均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各级档案馆应重视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在境外举办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展览,主动讲好中国档案故事,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特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提升中国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创新档案教育活动方式

目前,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方式主要是以档案展览为主。档案展览举办是否具有创新性、足够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要积极创新档案展览,并开展其他特色教育活动,来充分实现档案馆培根铸魂教育功能。

1.创新档案展览

档案馆的培根铸魂教育功能主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展览来提高公众的爱国意识和档案意识,因此档案馆必须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兴趣点,只有了解了公众的爱好,举办贴近实际、贴近民生的展览,才能获得公众的认同感。因此要树立为民办展、为社会办展意识,打造精品档案展览,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政治性展览。充分利用“档案”做文章,用一件件真实的档案为公众再现国家的艰苦奋斗历程、再现故乡的今昔变化等,增强公众的爱国之情,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2.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一是进行档案网络远程教育。网络的发展拓宽了档案馆的时空界限,使远程网络教育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网上展览只是其中一种方式。目前,我国部分省级综合档案馆的官方网站开设了网上教育相关的栏目,主要是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对象局限在档案工作人员或在职人员,并不是面向广大公众。所以可以通过设置网上教育栏目,增加历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某地风采等栏目方便用户的查找、学习。这有利于傳承与发展人类文明,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增强公众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二是采取“走出去”方法,档案馆应积极与各学校对接,让档案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建立长期共建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本土教育,结合当地的史实,发挥本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了解本地历史,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这也就充分发挥了档案馆的培根铸魂教育的实效性。

3.开发档案文创产品

目前,许多档案馆都依靠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来开发文创产品,所开发的产品大多为明信片、书籍、徽章等物件,例如苏州档案馆围绕“丝绸档案”特色和主题,开发出具有丝帛元素的真丝书签、印有丝绸图案的水杯、普及丝绸知识的明信片等。虽然开发的档案文创产品引起社会关注和好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创意不足,产品种类少,缺少档案文化特色。二是缺少长期规划,所开发的文创产品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热度。三是缺少鼓励机制,导致开发人员缺少动力,难以激发开发人员的激情。要想开发具有创新的档案文创产品尤其是红色文创产品,就要深入挖掘档案馆红色资源,将馆藏资源特色融入档案文创产品中,不仅能够让社会公众了解档案,增强档案意识和爱国意识,还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是目前档案馆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猜你喜欢
铸魂馆藏档案馆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在“铸魂”育人活动中践行家国精神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结合产业政策推进国产软件“铸魂”工程
多措并举做好新形势下“铸魂”工作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when与while档案馆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