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也是一场体面的修行

2020-09-23 08:04韩庆文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面消极情绪校园

韩庆文

传统观念中,修行是苦差事。“工作中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这种工作就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上不是这样称法,在性质上确是艺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如果将教书育人的行为艺术化,也可能不那么“苦”,甚至,为人师表也是一场体面的修行。

教师也确需修行。修行不仅是个人的自我要求,职业特点也倒逼我们修正自己的行为,成为学生的师表。

教师也确需体面。教师的职业修行如果讲体面,大约就很难与收入丰厚贴边。教师的体面除了必要的收入做支撑,最重要的还是来源于学生、家长和社会各阶层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这种尊重和信任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估量的,这份体面也绝非其他职业所能媲美的。

这是没有回头路的修行。在教育上的失误,往往后悔都来不及。教师职业让人既遗憾又无奈的是,我们能干的时候往往不太会教,会教的时候又往往干不动了;即使愿意教,留给教师的时空也会非常有限。一些教师也许会羡慕退休教师的自在逍遥,殊不知他们也在暗暗羡慕我们能够脚踏实地。

这场修行几乎没有止境。当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到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相处,体验到自己在其中的大致位置的时候,我们的修行也许就可以稍息一下了,但也仅仅是稍息而已。

现实的校园中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同事关系?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给出了一个答案:教师可以直接到他的办公室提意见和建议。这种人本观念相信一定会通过教师延伸到学生那里去。杜郎口中学的实践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生生、师生是合作的关系。这种合作意识也可以相信一定会延伸到校园外更加广阔的空间。尊重、合作的修行氛围也会让我们每天体验到一点点自己所处的位置并最终获得角色感。

现实的校园中,好环境自然会有助于我们这场体面的修行,但教师自主克服困难、修身养性尤为必要。

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将换位思考变成一种思维习惯。尤其要克制控制欲,在教育教学中适度放手并逐渐做到收放自如。职业特点让我们总是担心学生会出现问题,渐渐地就积累了很强的控制欲望,这也不过是焦虑和急躁情绪的另外一种表现。师生之间保持正常关系的基础是人格平等,没有哪一名学生愿意一直被人控制,当违背个体意志的控制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让教师感到无助和紧张,甚至可能做出一些过激行为。特别当过分的控制欲延伸到家庭、生活的时候,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幸福感。事实上,控制欲望是一种本能,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期望正是教师控制欲的体现,但这种欲望一定要适度并被理智所克制。

要时刻警惕和积极战胜消极情绪。日复一日地教学工作会慢慢消磨一些教师的热情和兴趣,以致出现厌倦情绪,这样的消极心态是心理能量的沉溺,会剥夺教师的教育活力。教师的修行就是每日每时和这些消极情绪对抗并不断提升意志品质;也不要长时间和消极的人一起相处,他们会像沼泽一样将身边的人拖入其中,所以,如果不能够帮助他们改正,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远离他们。

要坚守住人格底线。追逐名利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沉迷于名利,当教师过于纠结得失的时候,悄悄溜走的是那么多的自主和快乐。教师可以经常俯下身来看一看身边的学生们——他们正是教师修行的一面明镜,身上的戾气也许就会飘散许多。

教师要经常思考:我将向哪里去?只有在碌碌中还能够清晰地看到自我,我们前行的脚印才会清晰而有序。教师要身体力行:光冥想怎能成为觉醒者呢?但盲目地行动又很危险,所以还要用学习和思考指导实践:如果在教学工作中,通过比别人多的努力并取得好效益的时候,说明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情;如果感受到的全是舒服和满足,可能正在虛度光阴,浪费生命。要学会创造和勇于创造,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既立于不败之地,别人又难以夺去;教育的生命力不单单在于质量,还在于创意和创造力,与众不同的风格就来源于此。

修行不必高山之巅,校园即可花落阶前。教师修行的最终归宿:修心——实践——获得尊重——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成就他人、完成小我。

(责任编辑:文 宝)

猜你喜欢
体面消极情绪校园
静心
测试
离婚时,请体面一点
体面过冬
帮孩子化解消极情绪的绘本
Clear Your Mental Space
张强:“求包养”何来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