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外交话语的模糊修辞分析

2020-09-23 07:53王瑾侯典文
北方文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模糊性

王瑾 侯典文

摘 要:本文以模糊修辞理论为基本出发点,探析俄语外交话语的客观与主观文化成因,分析其在指称模糊、程度模糊、数量模糊、抽象模糊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最终厘清其具有委婉表达、树立良好形象、留有回旋余地的功能。

关键词:外交话语;模糊修辞;模糊性

一、模糊修辞的研究

黎千驹曾指出:模糊修辞学是研究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何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来表达意旨,交流思想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原则和规律的一门科学。西方修辞学者对模糊性的研究也可追溯到20世纪,而系统性的模糊理论却是在1965年由美国逻辑学家札德在《模糊集》中提出的。韩庆玲在《模糊修辞论》中对“模糊修辞”进行界定:通过对语言系统固有的或是在语言特定组合关系中临时产生模糊性的利用,使言语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的语言运用活动[1]。就自然语言的特征而言,部分词语本身具有模糊性,而部分语言则是在交际运用中获得模糊表达效果。模糊修辞则是将修辞学“从思维到表达”的核心与语言模糊性相结合,研究模糊语言的修辞机制,分析其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动态表达效果。

二、外交话语模糊性的文化成因

(一)主观成因

外交活动的交际主体处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和时代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受到文化背景和交际意图等条件的制约。一方面,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也要受到自身民族文化和时代背景的约束,对于客观世界与物质边界性的认知也并非完全准确且各有不同,存在着一定不确定性。而认知局限性导致思维模糊性的产生,由此在受众接受与理解过程中便存在着模糊性。

另一方面,发话者对于事物的把握往往采用具有概括性、模糊性的语言描述思维对象,寻找其更加相似的阐释以此表达自身立场与主张,争取获得听众认同。除了难以避免的语言建构中产生的模糊性之外,在外交话语中发话者有时出于维护自身立场的需要而采用模糊修辞策略,以有效规避不利信息,以便顺利达成交际目的,并且赢得受众的认同与支持。

(二)客观成因

在交际对话中,发话者不可避免需要对一些本身具有抽象模糊性的概念进行阐释,如“自由”“梦想”等,表达对象的模糊性决定了语言风格的模糊性。不同表达主体对其赋予不同内涵,也造成了通常抽象模糊概念相较于具体概念包含着更大的信息量。对于外交文本中的描述对象有时无法完全精确化表述,而采取模糊表述既可以有效维护自身形象,营造良好交际氛围,又可以引导受众思考,最终实现交际目的。

由此可见,外交话语的模糊性成因可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探究。一方面,由于交际主体认知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或因交际需求不同,在话语文本的构思、表达与建构中不可避免地使用模糊语言进行阐述;另一方面,由于事物本身的模糊抽象性,使得发话者的语言风格也带有了一定模糊色彩。

三、模糊修辞在外交话语的应用

俄罗斯修辞学关涉到从思维建构到话语表达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民族与社会的话语观。话语的模糊性在词汇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模糊词/组指的是那些外延界限不确切,具有游移性的词[2]。以下语料选自俄罗斯外交部官网文件,从词汇语义的研究视角出发,分析指称模糊、程度模糊、数量模糊和抽象模糊四个方面的应用。

(一)指称模糊

在俄语外交话语中,经常出现被动行动词、动词第三人称或者具有模糊性的指示代词等形式,并不直接指明动作或行为的真正施事主体,有效规避直接性交际冲突,听众可自行思考推理,使话语内容更加得体含蓄。

例:…в эти дни все ответственные участник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осознают новую угрозу и реальность…

在本句中并未指出具体名称,而是采用ответств енные участники进行指称,并没有直接指明行为主体,使得原句具有模糊修辞的特点,有效避免了对外关系中的直接冲突。

(二)程度模糊

程度模糊通常指表示程度、范围、频率的词在外交话语建构时表现出的模糊性特征。发话者通常使用程度模糊的词汇,既达到委婉表达实际内容的目的,又为交际双方保留回旋余地,规避正面冲突,营造相对中立和谐的交际氛围。

例:…системная помощь глобального масштаба будет развернута в самое ближайшее время на основе тех решений…

本句中用в самое ближайшее время指明时间,并未使用准确的时间,使原句在时间上具有程度模糊的特性,为发话者保留了一定话语回旋余地。此外,俄语外交话语中还通常使用带有明显程度模糊的词汇与短语,如“в какой мере”等,借此发挥模糊修辞的语言策略,实现话语委婉表达的功能。

(三)数量模糊

数量模糊指通过使用不确切的、具有一定模糊性的数字进行指称,既可以在具有时效性的报道中为其迅速提供有效信息作出保证,有效避免因证实非必要数字而造成的延误,又能为发话者提供一定回旋余地。

例:…большое количество людей,которые находятся за рубежом,еще не имеют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для возвращения в страну.

在此句中使用большое количество形容人数,而并非用具体数字,采用具有数量模糊特点的词组,仅点明人数之多,而并非强调具体数字,有效规避非必要信息造成的理解影响。此外还常见“не мало”“немного”等表示數量模糊的词汇。

(四)抽象模糊

抽象模糊指在话语文本中出现具有模糊意义的抽象词汇或词组。在外交话语的建构过程中往往采用程式化表达,利用抽象模糊的修辞手段为交际双方留下一定回旋余地。

例:При этом МИД РФ руководствуется решениями,которые принимаются в межведомственном формате с учетом меняющейся обстановки.

该句中采用“меняющейся обстановки”等具有模糊性特点的抽象词,委婉地对当前形势进行表述,使话语建构更具中立与严谨态度,符合发话者所在立场与要求,进一步展现其负责严谨的大国形象。

四、结语

本文从模糊修辞的基本文化成因出发,分析出交际双方文化背景差异的主观成因和认知思维方式差异的客观成因,通过分析外交话语的模糊修辞在指称模糊、程度模糊、数量模糊和抽象模糊四个方面的表现,厘清其模糊修辞的表现策略与委婉表达、表达中立立场、塑造良好形象等多重功能,以期为俄语外交话语的分析方式提供新的途径与思路。

参考文献

[1]徐李华.灾难性新闻中模糊修辞的运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2]张乔.模糊语言学论集[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69.

猜你喜欢
模糊性
模糊性程度和模糊性厌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
网络服务提供者违反管理义务入罪的刑法教义学分析*——以法条语言表述的模糊性为分析进路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法律英语中形容词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讨——基于USC语料库的reasonable个案研究
一种基于模糊性理论的最优保险决策模型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模糊性词语在修辞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