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之乳,滋养童心

2020-09-23 08:04黄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苏小宇心灵

黄健

一、师爱为“糖”:以爱润泽儿童的心灵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从真善美的角度,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将一颗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什么是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呢?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就是热爱儿童。”

下午第三课来到教室,忽然听到后面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轻轻的哭泣声。我抬头一看,是小苏(这是一个智障儿童),正趴在桌上,双肩不停地抖动着。

“这是怎么啦?”我边走过去边问。

“刚才拿点心时,她的一份点心不知被谁拿走了,她没的吃了,就哭了。”她的同桌小玉忙替她解释道。

“点心不是人人一份吗?谁多拿了?况且大家要照顾小苏啊!”我扫视了一下大家,没人出声,也没人检举揭发。小苏没听到任何回应,哭得似乎更来劲了,声音渐渐大起来。“就知道哭!”有人嘀咕了一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小苏干脆放开嗓门哭起来。我一见,心想,没有点心吃也不至于这么哭呀!同学们也没辙了,都无可奈何地把目光投向了我。

看来今天不解决点心的问题,第三课要泡汤了。“有没有谁身边有吃的?”我试探着问。大家都摇摇头。不如到隔壁班上去问问有没有多余的点心,我正要叫生活委员,忽然看见我办公桌上有一袋喜糖,心中一喜,可以救急了!

“小苏,别哭了,老师这儿有一袋糖,你拿去吃!就算你今天的点心,好不好?”

果然,小苏的哭声小多了。这时小洁却发出了“啊”的一声惊呼。这糖是她给我的,见我送给小苏吃,可能有些不甘心。“就算是老师吃了,啊?”我冲她一笑。

我让前面的同学将糖递给小苏,小苏拿到糖不哭了!我诙谐地说:“我们要感谢糖!”话音刚落,大家“哄”的一声笑了起来。“还要感谢小洁!”大家会心地笑了。

“不过,下次要多照顾着点儿小苏!懂不懂?”我又叮嘱了一句。大家又会意地点了点头。

上述事情也许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却不能算是小事。教育无小事,而这袋糖会给他们留下温暖的记忆和美好的回忆。吴非老师在《这些都不是小事》中说:“学生年纪小,他们未必能像我们一样接受种种冷酷的现实,像他们这样的年纪,要给他们的心灵多种几粒善良的种子。在以后的岁月中,当他们回望童年、少年时代,他们就会对人世间充满感激,并可能把善良和爱传播给更多的人。”

这袋糖是一颗种子,在每个学生的心田播下的是爱、善良、尊重和平等,相信这颗种子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能“传播给更多的人”。教育的至高境界是无痕的、渗透性的、润物无声的。有时,班主任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给学生一点暗示、一点启迪,唤醒他们的灵魂,提升他们的思想。这其实就是一种爱的润泽。

二、师爱为“海”:以爱悦纳儿童的个性

一个好班主任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他们的情感,包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因此,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悦纳。悦纳意味着班主任对学生是一种平视,是理解、接受,是关注和认同,甚至是宽容。

每月一次的班级环境整理时间到了,学生们分成几组有序地开始,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但是我看到小益,这儿转转,那儿看看,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想想平时在她身上花的时间,看看眼前她的表现,心里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怎么有这样不明事理的学生,我就看看你想怎么样……

教室整理好了,值日班长总结完后,我也发了言:“这次内务整理大部分学生非常积极,但是也有人令老师失望。”说着我的眼光不经意地往小益那兒扫了扫,大家的目光也随着我的眼光扫向了小益。小益一见这阵势,似乎知道我在说她,满眼闪烁着惊恐,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忍不住指了指白板,大声说:“你看看,这个你总会擦吧!”她刚伸出来的手马上缩了回去,低着头,不敢看我。我把白板擦塞到她手里,她满脸通红:“老师,这个我确实会。”

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排队阳光体育运动了。而小益似乎没有要去的意思,“怎么不去活动?”我望着她。她有些紧张地看着我,轻声问:“老师,我可不可以不去?”“干什么?”“我想在教室里打扫墙角。刚才我看了,就那里最难打扫干净!”我听了恍然大悟,看着她的眼光里流露出一种期盼,有些激动地说:“孩子,我和你一起来打扫。”

我内心忽然涌起一种感动,更多的还有一种愧疚……

其实,小益自己也知道劳动能力不强,在她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渴望,渴望自己也能为班级服务,能得到老师的青睐,而不是呵斥或怒视。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可实际上却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用异样的眼光看她,这会给她的心灵带去什么呢?有时,我们做老师的确是要反省自己,检点自己的言行,学生幼小的心灵是需要用心呵护的。

三、师爱为“风”:以爱成全儿童的心愿

在教育教学中,会遭遇学生许多的“不合常理”。有些在我们成人看来似乎荒唐可笑,但在他们看来却是合情合理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审视问题,善待他们的“意外”,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点亮智慧,感动生命。

星期二中午,我坐下来刚要改作业,小杨风风火火地跑过来,着急地说:“老师,小旺倒水时弄湿裤子了。”

“这可不行,大冬天的,容易感冒。”我一听马上放下笔,快步走到小旺座位前。只见小旺的眼睛红红的,泪痕还未干。见我来了,两眼又有泪水溢出来了。

我问小旺:“你家离这儿多远?”“家里人都出去上班了,来回要一个多小时呢?”小旺抽泣着说。

一阵风吹来,小旺打了个哆嗦。“看来只好到老师办公室开空调吹吹了。”听我这么一说,旁边同学的眼神中满是羡慕。

“老师,我也要吹空调!”我刚要回办公室,小旺后面的小宇叫了起来。“你的衣服也湿了?”他的同桌小俊斜着眼神看了看她,说:“我看看哪里湿了!根本就没有湿。”

“我内衣湿了,你看不见!”见小俊这么一说,小宇的声音明显低了很多。

“噢,那也好,你们一起吹吹空调吧!”说着我一手拉了一个孩子,走出了教室。同学们见状,都发出“哇”的惊叹声。

小旺笑了,小宇也笑了。我望着小宇得意的眼神,笑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如果你是一位老师,切莫轻于断定小朋友的品格。”也许,小宇的衣服是真湿了;也许她的衣服没有湿,而是看到小旺得到老师的厚爱,内心便也产生一种期待和冲动,希望老师也能关注她一下;或许她也想试一试老师是不是真的关心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或许还有其他,抑或她根本没想什么,就是也想要吹吹空调。无论怎么讲,这就是小学生,天真纯洁的小学生,这是他们天性的展露。此刻班主任要做的就是满足她,成全她。

四、师爱为“花”:以爱赢得儿童的信任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当班主任“从心里发出来”,真心与学生主动交流,更多彰显的是一种平等、接纳和宽容。这种情感互通、精神共享、心灵交融的过程,体现的就是爱的情怀。

接405班已两个多月了,还不知道同学们对我这个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有什么看法呢!由于上课还有一会儿,我便跟大家聊起天来。

我微笑着问:“大家喜欢语文课吗?”

“喜欢!”大家几乎异口同声。

“真的?”我故作惊喜地问道。

“我觉得老师你这人特别好!”小荣抢着说。我望着大家,同学们都在使劲点着头。我有些感动,一股暖流从心中流过。我控制了一下情绪,开心地说道:“老师真高兴!得到了大家的表扬。”我停了一下,“你们觉得老师好在哪里呢?”

小玉首先举起了手,我示意他说。“你讲课特别带劲儿,读课文好听。”这倒是,我不会板着面孔上课。上课也很投入。

“老师,好几次看到你很生气,举着手像要打人,可手举到半空没打下去。”小崔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说出了我要“打人”的情景。我笑着摇了摇头,这可不是我的发明,而是巍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云芝老师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吓吓他们而已。

“老师,我上次上课做小动作时,你走到我身边摸我的耳朵,那种感觉真舒服!”小佳刚说完,大家“哄”一声笑开了。我也笑了,摸耳朵比拎耳朵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既是一种亲热的举动,又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学生更容易心领神会,从内心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班上有许多同学享受过这种待遇,所以都会心地笑着。

在孩子眼中,好老师的标准也很简单!而这些我们老师做起来也很简单!“爱屋及乌”,因为喜欢老师,他们也会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教育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学生在成长前行的路途上,都需要正能量的指引,而能量的获取,就是班主任恰到好处地捕捉时机,用积极的鼓励去帮助学生,用“爱心”唤醒“爱心”,用“信任”点燃“激情”,把爱的阳光播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因此,面对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作为班主任,要确确实实尊重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和温暖每一颗敏感的心灵,用爱的力量,点亮学生那盏通往人生之路的生命之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享受到应该属于他们的幸福。

爱,是“灵魂之乳”,滋养儿童的心灵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

[4]李政濤.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文 宝)

猜你喜欢
小苏小宇心灵
盲人小苏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趣味成语故事
趣味成语故事
一包花生
苏唯一的心事
唤醒心灵
UNIQLO叫你来买单了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