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教育策略

2020-09-23 19:00李湘灵
销售与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提出消费行为大学生

李湘灵

[摘 要] 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年轻消费群体,针对其消费状况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扬州地区某所职业院校400名被试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的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其特征,从开展财商主题思政教育、积极创新知识载体、推动家校合作社会参与的教育模式三个方面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消费及财商教育提供支持。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行为;财商教育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作为新世纪出生成长的年轻一代,对于现代的科技生活接受良好。研究当代学生的消费变化,为指导学生理性消费,树立良好的消费价值观提供了思路和线索。

二、研究设计

本文以扬州地区某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自编调查问卷为工具,选取大一到大三的学生作为样本,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5份,回收率91%。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年龄分布在17岁-23岁,生源地以江苏、安徽为主,男生的比例为48%,女生的比例为52%。调查预先抽取20名学生作为样本,通过预备性调查发现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41-0.82,重测信度0.46-0.87。针对问卷题目是否准确表达了调查意图及答案的可靠程度,对参与预备性调查的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与问卷评定结果的相关在0.62-0.88之间。相关数据均达到显著水平,证明此次调查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变量包括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行为、观念,具体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消费水平

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中家庭供给的比例最高,为81.3%,其次为兼职收入,为49.24%,朋友资助和奖助学金分别为11.83%和21.76%。数据显示,消费水平在1000元/月-1500元/月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35.88%,消费水平在1500元/月-2000元/月的占比22.9%,23.67%的学生消费水平高于2000元/月(扬州市区最低工资月标准是1890元/月)。根据扬州市统计局公布的地区年度公报显示,2018年扬州市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237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93元[1]。学生支出构成相对单一,在缺少住房贷款(租房)、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费用支出的情况下,学生的消费水平略高于城镇居民。

(二)消费结构

学生的消费结构简单,其中食品支出(生存消费)占主要部分,月饮食支出在300元-600元的学生占总调查对象的34.35%,月食品支出在600元-1000元的占比42.37%。服装购置是大额、重复消费率高的支出项目,79.77%的学生表示每个月都会购买衣物,金额在100元-500元之间(55.34%)。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学生并没有忽视精神层次的丰富,88.93%的学生会购买书籍,每学期的书籍支出200元以上的占比27.86%。

1.不同年级的学生消费结构差异

纵向比较三个年级的消费情况发现,学生群体的消费支出呈现支出项目日益丰富、各项占比逐渐平衡的特征。一年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较多,其他支出相对较少,二、三年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娱乐、购物等其他消费支出比重逐渐增高,食品的消费支出被缩减,体现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消费倾向。

2.不同性别的学生消费结构差异

调查显示,男学生的食品、娱乐活动支出高于女学生,女学生的生活用品、护肤化妆用品消费项目支出高于男学生,这与传统的两性消费倾向认知是相符合的。与以往传统观念不同的是,本次调查发现男、女学生在恋爱消费项目支出金额并无明显差异。

(三)消费行为

1.超前消费被广泛接受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利用信用卡或支付APP预支付功能进行提前消费的占比37.4%,其中每月超前消费300元以下的占比54.2%,300元-500元的占比23.66%。11.45%的学生会通过网络借贷购买暂时无力支付的商品。分期付款是学生消费的主流方式,经常超前消费的学生中有78.6%常常采用分期消费的方式。各类网购平台的分期服务层出不穷(如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天猫分期、分期乐等),在平台推出“免息分期”或是减免利息优惠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表示分期消费是首选[2]。当前大学生的互联网分期消费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休闲娱乐、学习考试等。本次调查中,近90%受访学生听说过校园贷的危害,近一半人认真了解过高校组织的校园贷危害学习讲座等,但仍有近7成学生不了解民间借贷的贷款年利率相关法律。

2.消费智能化伴随着无计划性

调查显示,79.77%的学生会选择“方便快捷、价格实惠”的网络购物,并使用互联网移动支付应用。“智能化”的无现金生活伴随而来的是学生对个人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35.11%的学生大概了解个人财务支出内容,但是不确定金额;19.47%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账单情况。不少学生表示只有某些支付应用年底推出年度账单时才了解自己全年的消费账单。

(四)消费观念

1.理性消费,小额理财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水平没有超过个人的消费能力,偏向于性价比较高的商品。

受访群体中“一边花一边打算”(67.56%) 和“计划好了再花”(15.65%),“想花就花”(16.79%)的學生相对较少,整体消费观念合理、节制。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们具有基本的理财认知,平均了解2种理财方式,有21.37%的调查对象表示每月会有富余,其中有36.26%的学生借助互联网金融APP平台进行理财或储蓄,而他们选择这些产品的原因大部分是家人(朋友)推荐或是软件推送。

2.“小而精”的符号消费

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提出“符号消费”概念,即重视商品传达的社会等级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3]。调查显示,50.76%的学生偶尔购买奢侈品,5.73%的学生经常购买奢侈品。由于大部分奢侈品的价格超出了学生的消费能力,因此学生们购买的基本都是国际奢侈品牌的小件物品,诸如钱包、化妆品、护肤品。

四、大学生的财商教育

(一)积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财商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学生物质与精神相和谐的消费观念,帮助学生走上情感丰富和道德完善之路;加强校园舆论文化建设,发挥校园媒体的力量,积极开展各类消费知识教育的学生活动,塑造绿色消费、适度为主、不从众、不拜金的校园文化理念;完善学生奖助的制度建设,将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贯穿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体化系统中。

(二)线上线下合力共育

受可支配财富和个人收入有限的影响,相比于大额投资,学生群体更适合操作简单的“碎片化理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入门门槛低的特点,通过布置相关的理财、储蓄小目标,发布相关的理财资讯,分享各类新理财知识,组织在线讨论等形式,实现学生财商教育的立体化、互动性教学可能性。

(三)分层次、分类别、有特色地开展财商教育

要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消费法律知识、财务基础知识的财商基础教育,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判断各种不实、不良信息,保持清醒和理智;要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投资理财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理财的比赛,邀请行业内的从业人员以国际社会经济形势和国内产业发展为主题举办座谈会。

(四)推动家校合作、社会参与的财商教育模式

教师、家长应该充分发挥家校共育机制的优势,保持良好的互动,构建紧密联系,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消费情况,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沟通,在学校的指导下,改变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思维,积极把握各种情境,对孩子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进行引导。

财商教育的立足点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旨在指导学生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提高消费的品质,關注个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发展个人道德情操,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2018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 html

[2]王文超.浅析大学生互联网分期消费[J].港澳经济,2016,18:41.

[3]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扬州市职业大学。

猜你喜欢
问题提出消费行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之歌
实验导引法进行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再研究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初探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团购网站建设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