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20-09-23 19:00邹程程
销售与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时代

邹程程

[摘 要] 本文从“互联网+”时代下会计行业发展的重大转变出发,发现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

21世纪以来,我国会计行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向前迈出了相当大的一步。一直以来,会计体系都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会计工作是企业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时代下,会计工作对互联网媒介的应用更加频繁,运用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U盘和磁盘等信息媒介对会计数据进行保存和传输,相比较于传统的纸质会计工作来讲,会计手段显得更加丰富,会计信息的传输也显得更加便捷和安全。这对于我国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我国会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会计行业的发展[1]。

一、“互联网+”时代下会计行业发展的重大转变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有效应用已经使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会计凭证的承载媒介来看,传统的会计人员做账时需要根据纸质的会计凭证填制纸质的记账凭证,再根据纸质的记账凭证编制相应的总账和明细账账簿,整个会计工作流程都是通过纸质的媒介来进行的。实际进行编制时,由于会计人员工作的不认真细致或者原始凭证记录错误等问题,会引起会计凭证编制和录入错误的情况,最后导致会计人员手中的账簿记录错误,产生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到会计工作的准确性。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减少由于纸质媒介在传递过程中操作的繁琐复杂而引发的错误,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从处理数据方式上来看,传统的会计工作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主要是通过计算器完成,整个程序十分复杂,而互联网技术应用下的会计数据处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也方便了会计人员的计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发展给会计信息软件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平台,实现了会计信息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共享,为会计资料的管理和保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冲破了传统会计工作管理的局限性。还有就是会计服务行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产生了线上服务的重大变革,事实证明我国网上审计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展现出了光明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行业发展产生的都是良性的转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会计的工作方式,优化了工作流程,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重大变革使得会计相关人员在高效完成了会计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为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更好地實现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

二、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课程体系不完善、会计专业实践程度不强以及师资水平不高这三个方面。

(一)财务会计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来讲,虽然各大职业院校在设置财务会计课程时同时也设置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也进行熟练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对会计知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能力。然而,总体来说,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仍然处于软件基本操作的水平,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课程内容设置也不够丰富。这就使得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真正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时显得十分拙劣。因此,在会计教学中由于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不完善,难以实现会计实际业务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充分结合,导致我国会计人才的实践操作水平较低[3]。

(二)会计专业的实践程度不强

各大职业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知识教学时,往往体现出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导致学生们的专业实践程度不强。即使是职业院校在教学任务中设置了会计实习课程,对学生们的实践会计工作提出了硬性的要求,也往往显示出拘泥于实习形式的效果,不能发挥出实习经历对于会计专业的重要价值,导致学生们在毕业后进入工作中仍然无法快速适应工作状态,对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水平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三)师资水平不高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实际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并不高,由于目前我国会计行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大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无法实现对学生们的高效教学,导致“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也没有达到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下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明确职业院校要培养出具备哪些能力的会计人才,从方式上来看,可以从社会的发展需求方面进行思考,也可以组建相关专业的专家对此进行理性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时,还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会计专业学生的自身需求来综合分析,最后制定出合理的能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课程体系

完善的会计课程体系对于“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的价值体现在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升方面,通过完善的会计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水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会计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丰富学生的会计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会计知识更好地理解。

(三)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产生了相当程度的革新,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下,学生们能够寻找到更加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资料,教师们也能收集到内容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育产业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发挥互联网技术的重大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于会计知识和操作方式的学习基础,让学生们主动去动手实践,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教学需求。

(四)增设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选修课

“互联网+”时代对于人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当增设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方向的选修课程,让会计专业人才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在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当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软件中的时候能够快速接受,培养出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五)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加强“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专业人才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国会计教学体系中的会计电算化、ERP会计教学实践等课程虽然都是对会计知识的实际应用课程,但是仍然缺乏实践教学的真正含义,对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起不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够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会计实践操作中,感受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了解“互联网+”时代下會计工作的实际内涵,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六)提高会计专业师资水平

师资水平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起到的作用重大,教师本身的素质能力对于学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通过提高会计专业师资水平,加大教师计算机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的建设,培养一支兼具计算机技术能力和会计专业教学能力的优良的师资队伍,对于“互联网+”时代下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的高效培养。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下提高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需要结合实际,对社会发展情况和职业院校人才整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才能找到“互联网+”时代下正确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未来的会计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银平.“互联网+”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J].纳税,2018,1234:208+211.

[2]高旭冉.“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3:23.

[3]曹玉敏.“互联网+学徒制”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9:92-93.

[作者单位]

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e时代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