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南瓜新品种‘津蜜栗’的选育

2020-09-26 08:15商纪鹏高素燕焦定量吕敬刚
中国瓜菜 2020年8期
关键词:武清区雌花区域试验

商纪鹏,焦 荻,高素燕,焦定量,吕敬刚

(1.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蔬菜遗传育种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 天津 300384;2.天津市蔬菜研究中心 天津 300384)

1 育种目标

南瓜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原始起源或初生起源中心是美洲,它的种类、品种繁多,多样性十分突出[1-2]。随着人们食物结构的改善,南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世界南瓜栽培面积、单产及总产量也成倍增长[3]。目前,我国现有的南瓜品种包括蜜本南瓜、黄狼南瓜、大磨盘南瓜、小磨盘南瓜、牛腿南瓜、蛇南瓜、甘栗王、红栗王、砍瓜等[4]。我国南瓜产业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迎来了第2 次发展的新高潮[5],近年来我国食用南瓜的消费,更加注重南瓜的口感及营养保健价值,市场上也出现了如小型印度南瓜等众多的食用南瓜新品种,但这些品种存在仅单一性状突出,或者综合评价均衡等问题,还未满足人们的全部的生产、消费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广泛收集南瓜种质资源,分离纯合、转育杂交并经系列的试验试种,选育出了优质高产、口感良好的南瓜新品种‘津蜜栗’,并总结了配套的栽培技术。

2 选育经过

2.1 亲本选育及其性状

2.1.1 母本选育 母本‘N-35’是2009 年春在天津市武清区天津农业创新实验基地利用日本和韩国引进的优质南瓜资源杂交后经4 a(年)8 代自交,于2013 年春育成的稳定自交系。该自交系植株生长势强,耐高温性较好,根系发达,茎蔓生,第1 雌花节位为12 节左右,果实纺锤形,长约16 cm,果皮深绿色,有较浅棱沟,果肉浅黄色,肉厚均约2.9 cm,蒸熟后肉质较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8.5%,平均单果质量2.5 kg,中晚熟,生育期约135 d,田间表现较抗白粉病。

2.1.2 父本选育 父本‘N-72’是2012 年春在天津市武清区天津农业创新实验基地利用引自新疆的‘贵族’南瓜杂交1 代经3 a 6 代自交,于2015 年秋育成的稳定自交系。该自交系植株生长势中等,茎蔓生,第1 雌花节位16 节左右,嫩果表皮灰绿色,老熟果表皮青灰色,果形较长,长纺锤形,长约23~35 cm,果肉亮黄色,肉厚均约2.4 cm,蒸熟后口感较甜,肉质粉糯细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6%,平均单果质量2.2 kg,中熟,生育期约120 d,田间表现抗白粉病。

2.2 选育经过

2016 年春以‘N-35’作母本,以‘N-72’为父本配制组合,2016 年7 月与其它新配的46 个组合在天津市武清区天津农业创新实验基地进行组合筛选试验,其中‘N-35×N-72’组合表现突出,植株生长势较强,第1 雌花节位15 节左右,老熟果表皮灰绿色,果实纺锤形,果肉黄色,口感较甜,肉质粉糯细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2%,平均单果质量2.5 kg。中选后参加2017 年天津武清的品种比较试验,表现优良。2017—2018 年在天津武清、天津蓟县、山东潍坊进行区域试验。2018—2019 年在山东潍坊、河南郑州、天津武清进行生产试验。

3 试验结果

3.1 组合筛选与品比试验

2016 年7 月在天津市武清区天津农业创新实验基地大棚中进行组合筛选试验,采用吊蔓栽培,株行距为0.5 m×2.3 m。试验对配制的46 个组合进行筛选,从适应性、生长势、抗病性、商品性、品质、口感、产量、熟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观察,其中组合‘N-35×N-7’以具有适应性强、商品性好、口感好、产量较高等优势而中选。

2017 年春在天津市武清区天津农业创新实验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塑料大棚吊蔓栽培模式,以‘金船蜜本’为对照。小区面积67 m2,随机区组排列,株行距为0.8 m×2.3 m,3 次重复。3 月上旬播种,4 月上旬移栽,坐果后45 d 采收,分批采收至8 月中旬。试验结果表明,‘津蜜栗’平均单瓜质量2.8 kg,显著低于对照;平均667 m2产量3 423 kg,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2%,显著高于对照;且‘津蜜栗’口感更粉甜、细腻,综合表现丰产、优质(表1)。

表1 ‘津蜜栗’在品种比较试验中的结果

3.2 区域试验

2017—2018 年春在天津武清、天津蓟县、山东潍坊进行区域试验,以‘金船蜜本’为对照。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67 m2,每小区种植30 株。试验结果表明,‘津蜜栗’在2 a 3 点试验中平均折合667 m2产量3 614 kg,较对照平均增产10.1%;3 个试点中以2017 年潍坊667 m2产量最高,达到3 760 kg,较对照增产8.8%(表2)。‘津蜜栗’在3 个试点的区域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表2 ‘津蜜栗’在区域试验中的结果

3.3 生产试验

2018—2019 年春在山东潍坊、河南郑州、天津武清进行生产试验,示范面积分别为1 334、3 335、1 334 m2。试验结果表明,‘津蜜栗’在以上试点均表现良好,平均667 m2产量达到3 587 kg,均高于对照,较对照增产8.5%,2019 年在河南郑州667 m2产最高达3 627 kg(表3)。综合评价:植株长势强,第1 雌花较早,易坐果。果肉黄色,肉质粉糯细腻。综合性状表现好。

表3 ‘津蜜栗’在生产试验中的结果

3.4 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2017 年南瓜采收后对其部分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检测结果中‘津蜜栗’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2%,显著高于对照;淀粉含量0.035 mg·g-1,显著高于对照(表4)。

表4 ‘津蜜栗’部分营养成分含量

3.5 抗病性及适应性

在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津蜜栗’田间表现植株生长势强,易坐果,未发现白粉病、疫病等病害。

4 品种特征特性

‘津蜜栗’属印度南瓜类型,植株生长势中上等,茎蔓生。第1 雌花节位15 节左右,每隔5~7 节出现1 朵雌花,嫩果表皮深绿色,中熟,北方大棚内种植授粉后约45 d 成熟,全生育期约125 d。成熟果表皮灰绿色,棱沟不明显,果实纺锤形,平均长度19 cm,果肉黄色,肉厚平均2.6 cm,蒸熟后口感较甜,肉质粉糯细腻,有类似板栗的口感。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2%,平均单果质量2.5 kg,667 m2产量3 500 kg 左右。田间表现抗白粉病,适应北方大棚吊蔓及露地栽培(见彩插2)。

5 栽培技术要点

(1)定植密度:适宜株距60~80 cm,行距2.0~3.5 m,667 m2种植300~550 株。(2)播种:采用温水浸种,育苗或直播。(3)整枝留果:双蔓或3 蔓整枝,每株留2~6 个果。(4)施肥: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磷酸二铵25 kg、尿素10 kg 作基肥,头批瓜采收后适量追施三元复合肥、过磷酸钙等保果,防止植株衰老。(5)采收:坐果45 d 后即可分批采收。(6)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白粉病、病毒病、烟粉虱和蚜虫。

猜你喜欢
武清区雌花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天津武清区PM2.5与气态污染物SO2及NO2污染特征研究
帮花授粉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不同品系橡胶树的花序性状差异研究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